【记忆】建筑可阅读:复旦这栋历史悠久的小楼,承载着一段红色记忆

百家 作者:上海发布 2021-03-28 16:23:09



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复旦大学玖园(坐落在第九宿舍)的国福路51号,就是他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也是复旦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不妨一起来体验一下,这栋建筑的故事与温度。




复旦大学最悠久历史建筑之一



国福路51号小楼详细的建造年代现在已不可考。整体上看,老房子坐北朝南,砖混结构,二层至三层呈阶梯状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东南角作二层圆柱形,顶覆绿色筒瓦。檐口下方带连续半圆券饰,设黑色钢窗,浅黄色水泥拉毛墙面,有现代主义建筑特征,同时又有非常明显的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中式元素,现在是复旦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批历史建筑之一。


红圈处为陈望道旧居

自1952年院系大调整之后,复旦大学的建筑有两类,一类是现在复旦大学的核心区内新建较多教学和宿舍建筑,第二类建筑来自于新规划的土地上,这些土地上原本也有一些建筑遗留,这其中就包括了陈望道旧居。建筑位于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内,这是复旦大学在邯郸路以南最早建设的职工宿舍之一




一楼两用,校长住所里成立“研究室


据说,当年为了给身为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安排住处,学校也费了一番周折。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旧居还只是孤单的一幢房子,周围一圈筑有围墙,围墙外是连片的农田



这座小楼的总面积大约为300多平方米,学校将校内的语法、修辞、逻辑研究室迁至建筑一楼。这个研究室后来改为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一个语言研究中心




于是,国福路51号也变成了既是陈望道生活及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研究室同仁们日常学习、工作的地方了。




“三原”理念,旧居焕发新生机

时间一长,旧居外立面粉刷、墙体及内部都因年久失修而遭到损坏,部分墙体上都长出了树木,木梁、楼板、钢窗也被风化腐蚀……



为了不让这座老建筑在这里继续“孤独”下去。在各方面关心下,学校启动了陈望道旧居的修缮工作,之后专家们召开多场调研会,甚至请到了远在外地的老邻居回忆细节,修缮方案数易其稿,最终形成“建筑原真、环境原味、生活原貌”的共识理念,并以此来指导修缮工作。修缮人员全面勘察了建筑,对比陈望道先生居住时的历史照片,还找出了很多当时使用的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家具,根据原貌进行改造。就这样,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修缮,一个空间接着一个空间地还原,最终不仅整幢建筑修旧如旧,就连树木、草坪、水泥地面等小楼周边环境细节,也都按照原来的样子予以复原,很好地延续并重新焕发了建筑本身的价值。




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终于陈望道旧居焕然一新,其内部空间也得到充分利用,于2018年5月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对外开放。



陈望道旧居于2011年被列为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已经成为了复旦大学、上海乃至全国的党史教育基地,向后来人诉说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





建筑开放时间、门票、预约方式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1:30  13:30—16:30


交通:地铁10号线国权路站;公交960路、60路


门票:参观者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领票参观


预约电话:021-65642527 (须至少提前两个工作日



景点打卡处

1、建筑全景

绿植掩映之中的一座近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占地300平方米左右,院内有一棵60多年树龄的香樟树,枝繁叶茂,树荫底下的小楼古朴别致,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


2、 “真理的味道”雕塑



雕塑静静伫立,似乎在向参观者讲述那个“真理的味道”的故事,告诫大家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3、 旧居二层主题展览



旧居二层集中布置了主题为“千秋巨笔•一代宗师”的展览,这里复原了陈望道的书房等,主要介绍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并展示部分名人档案。在二层的书房还原厅,端坐着的陈望道蜡像仍然笔耕不辍,亦如其生前常有的状态。


周边旅游线路推荐

复旦大学百年校园→五角场→黄兴公园→杨浦区图书馆→江湾体育场→大学路→共青森林公园



往期精彩回顾





资料:市文旅局

编辑:阮天霖、孙凌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