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药学、中药学职称考试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第5天

百家 作者:药圈网 2021-03-19 21:55:38

以下是第5天学习知识点


PART1.药学


热原易被吸附所以注射液中常使用活性炭吸附。
胰岛素注射液对热不稳定,所以用滤过灭菌法。
凡士林属于油脂性物质,遇水不稳定,所以不能用热压灭菌法或流通蒸汽灭菌法这种需要会接触水蒸气的灭菌方法。由于凡士林对热稳定所以用干热灭菌。
空气中的氧气、溶液pH和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处方中加入抗氧剂(焦亚硫酸钠)、金属离子络合剂(依地酸二钠)及pH调节剂(碳酸氢钠)。
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式结构,显强酸性,注射时刺激性大,产生疼痛,故加入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钠)调节pH,以避免疼痛,并增强本品的稳定性。
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营养输液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等。糖类输液中最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输液与脂肪乳输液将在后面专门论述。
胶体输液: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电解质输液: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
真密度是指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求得的密度;颗粒密度是指粉体质量除以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颗粒体积所求得的密度。颗粒内存在的细孔径小于10μm时水银不能渗入,因此往往采用水银置换法测定颗粒密度;松密度:是指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求得的密度,亦称堆密度。填充粉体时,经一定规律振动或轻敲后测得的密度称振实密度。
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一般是: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①增大药物的溶出面积。通过粉碎减小粒径,崩解等措施;②增大溶解速度常数。加强搅拌,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③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等。
物料→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散剂
散剂的特点:①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②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③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④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但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易吸湿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粉碎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粉碎的优点在于:①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②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③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④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流化床制粒机由于在一台设备内可完成混合、制粒、干燥过程等,所以兼有“一步制粒”之称。
外用覆盖面积大,且具保护收敛功能。
制备散剂的一般规律为:①组分的比例。数量差异悬殊、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又称配研法)混合。②组分的密度。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质重)者。③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一般应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且易吸附者后加入。④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的组分。处方中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该液体。⑤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产生低共熔现象不利于组分的混合。”倍散”系指在小剂量的剧毒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
比例相差过大时,难以混合均匀,此时应该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又称配研法)进行混合,即量小药物研细后,加入等体积其他细粉混匀,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
流能磨:可进行粒度要求为3~20μm超微粉碎,因而具有“微粉机”之称。
粉碎过程可能造成晶型转变、热分解、黏附与团聚性增加等不良作用,不利于药物稳定。粉碎的目的:固体药物的粉碎是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粉碎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粉碎操作对制剂过程有一系列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②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③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④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显然,粉碎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很大,但必须注意粉碎过程可能带来的不良作用,如晶型转变、热分解、黏附与团聚性的增大、堆密度的减小、在粉末表面吸附的空气对润湿性的影响、粉尘飞扬、爆炸等。
各组分密度差异较大时,应避免密度小者浮于上面,密度大者沉于底部而不易混匀,但当粒径小于30μm时粒子的密度大小将不会成为导致分离的因素。
根据散剂的用途不同其粒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的散剂能通过6号筛(100目,125μm)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难溶性药物、收敛剂、吸附剂、儿科或外用散能通过7号筛(120目,150μm)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眼用散应全部通过9号筛(200目,75μm )等。
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表示筛号,即以每一英寸(25.4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孔径大小,常用μm表示。
影响散剂混合的因素:在混合机内多种固体物料进行混合时往往伴随着离析现象,离析是与粒子混合相反的过程,妨碍良好的混合,也可使已混合好的物料重新分层,降低混合程度。在实际的混合操作中影响混合速度及混合度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物料粉体的性质、设备类型、操作条件等。
流能磨:亦称气流粉碎机,其粉碎机制完全不同于其他粉碎机,物料被压缩空气引射进入粉碎室,7~10atm的压缩空气通过喷嘴沿切线进入粉碎室时产生超音速气流,物料被气流带入粉碎室被气流分散、加速,并在粒子与粒子间、粒子与器壁间发生强烈撞击、冲击、研磨而得到粉碎。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产生熔点降低而出现润湿和液化的现象称为共熔现象(简称共熔)。
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PEG4000,PEG6000)、月桂硫酸钠(镁)等。
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如淀粉、糖粉、糊精、乳糖、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甘露醇。
聚维酮(PVP)的纯溶液或水溶液可作为片剂的黏合剂使用。
包衣片不是按给药途径分类的片剂。
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有: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喷雾干燥乳糖、磷酸氢钙二水合物、微粉硅胶等。微晶纤维素可作填充剂,微粉硅胶作助流剂。
硬脂酸镁为疏水性物质,可减弱颗粒间的结合力,用量超出一定范围易造成松片、崩解迟缓等现象。
片剂常用崩解剂有: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交联聚维酮(亦称交联PVPP)、泡腾崩解剂等。
羧甲基淀粉钠为常用的片剂崩解剂。
糖衣片的片芯应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口含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或溶化。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难溶性药物的片剂需进行溶出度检查。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片剂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其中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水溶性的润滑剂。
枸橼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O2气体,使片剂崩解。
将舌下片置于舌下,药物经黏膜直接吸收,不经胃肠道吸收,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作用。其他选项的片剂均经胃肠道吸收。
除药典规定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的片剂以及某些特殊的片剂(如咀嚼片)以外,一般的口服片剂均需做崩解度检查。
阿司匹林遇水易水解,水解受金属离子催化,因此不能使用硬脂酸镁。
舌下片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舌下片中的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性的,舌下片应进行崩解时限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在5min内全部溶化。
分散片能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药物应是难溶性的。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吮服和吞服。分散片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分散片应进行分散均匀性检查,一般在20℃左右的水中于3min内崩解。
粘冲:片剂的表面被冲头粘去一薄层或一小部分,造成片面粗糙不平或有凹痕的现象称为粘冲;冲头表面粗糙将主要造成片剂的粘冲。
目前常用的润滑剂(助流剂)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PEG4000,PEG6000)、十二烷基硫酸钠(镁)等。
片重差异超限:片重差异超过规定范围,即为片重差异超限。产生片重差异超限的主要原因是:①颗粒流动性不好;②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④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等。应根据不同情况加以解决。
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所谓泡腾崩解剂是指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等有机酸成对构成的混合物,遇水时两者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片剂迅速崩解。
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经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糖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薄膜衣片在包衣后检查重量差异。
阿司匹林遇水易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加入适量的酒石酸可减少阿司匹林的水解,增加其稳定性。
压片时为了能顺利加料和出片,并减少黏冲及降低颗粒与颗粒、药片与模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使片面光滑美观,在压片前一般均需在颗粒(或结晶)中加入适宜的润滑剂。


PART2. 中药学


当标病与本病并重时,则应标本兼治。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后祛邪。
未病先防1.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1)重视精神调养(2)注意饮食起居(3)加强身体锻炼,坚持运动,坚持锻炼既病防变1.早期诊治2.控制病传
缓则治本指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情况下,即应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如肺痨咳嗽,其本多为肺肾阴虚,故治疗应滋养肺肾之阴以治其本。又如在急性热病中后期,则应养胃滋肾等。
损其有余损其有余是对阴邪或阳邪过盛有余病证的治法。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治热以寒”,即用“热者寒之”的方法,以清泻其阳热;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则应“治寒以热”,即用“寒者热之”的方法,以温散其阴寒。
补其不足补其不足是对阴液或阳气的一方虚损、不足病证的治法,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如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应滋阴以制阳,唐代的王冰则称之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王冰则称之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虚则补之:虚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扶正的方药进行治疗,如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阴血不足证用滋阴养血法等。
实则泻之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祛邪的方药进行治疗,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瘀血内阻证用活血化瘀法等。
反治是指所用药物的性质、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这一治则采用与病证表现的假象性质相一致的方药进行治疗,故又称为“从治”,适用于本质与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塞因塞用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之虚性证候的治法,即以补开塞法。适用于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用通利祛邪的方药治疗具有通泄症状之实性证候的治法,即以通治通法。一般气虚无力固摄时,往往会出现通利的症状,但当实邪阻滞,气化失司时,也可出现通泄下利的现象。例如饮食积滞引起的腹泻,瘀血内停出现的崩漏,膀胱湿热导致的尿频等,这些病证的本质皆为实,故运用“通因通用”的反治法,分别给予消导泻下,活血化瘀和清利湿热等祛邪的方法治疗,通泄的症状即会痊愈。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人的年龄不同,生理状况和气血盛衰有别,病理变化各异,故在治疗用药也需有所区别。特别是小儿,老人和孕妇,要注意用药的宜忌。比如,少年慎补,老年慎泻即是。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势高下、物产差异、气候寒热以及居民饮食习惯不同等因素,导致人的体质和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不尽相同,因此治疗用药也应有所区别。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少雨,病多风寒或凉燥,治疗宜温热或润燥;东南地区,地势低下,气候温暖潮湿,病多温热或湿热,治疗宜清热或化湿,即使出现相同的病证,在具体的治疗用药方面,亦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如外感风寒表证,西北地区气候严寒,人们腠理多致密,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东南地区气候温热,人们腠理多疏松,选用辛温解表药较轻。
因时制宜因时制宜,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指出治疗用药或选择食物必须根据四季气候变化来加以调整。如春夏季节,气候由温较热,阳气生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外感风寒致病,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秋冬季节,气候由凉转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应当慎用寒凉,以免过用伤阳。如“用寒远寒”,即是指运用寒性药物应避开寒凉的季节,饮食调摄也应遵循此理。
反治的治疗方法包括:①热因热用;②寒因寒用;③塞因塞用;④通因通用。
缓则治本:指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情况下,即应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如肺痨咳嗽,其本多为肺肾阴虚,故治疗应滋养肺肾之阴以治其本。又如在急性热病中后期,则应养胃滋肾等。
寒者热之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它是正治的一种方法。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它是反治的一种方法。
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如气虚、阳虚的病人,应采取补气、补阳的方法治疗;阴虚、血虚的病人,应采取滋阴、补血的方法治疗。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盛,单扶正则易留邪,单祛邪则易伤正的病证。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答案中“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寒性症状的病证”采用的是”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该办法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该办法适用于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因人制宜,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人的年龄不同,生理状况和气血盛衰有别,病理变化各异,故在治疗用药也需有所区别。特别是小儿,老人和孕妇,要注意用药的宜忌。比如,少年慎补,老年慎泻即是。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地制宜”。如外感风寒证,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重,常用麻桂;东南温热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轻,多用荆防,就是这个道理。
因时制宜: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正是这个道理。
清热药中的黄连、黄芩、黄柏、北豆根、苦参等主要含生物碱,皆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
相畏、相杀配伍能减低或消除毒性。
由寒凉药或温热药引起的寒证或热证模型动物,也可见到类似于寒证或热证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变化。寒证和热证模型动物给予电刺激后,寒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表明动物中枢处于抑制状态,而热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降低,表明动物中枢兴奋功能增强。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为:中药作用的两重性、中药作用的差异性、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中药作用的时间关系、中药作用的双向性、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关系。
解表药多为辛味药,而辛味药主要含有挥发油。
中药炮制可从以下几方面影响药理作用:(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如附子经过炮制使乌头碱转化为乌头原碱而降低饮片毒性。(2)增强疗效,通过炮制可从两种形式上增强疗效,一方面是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如醋制延胡素,可使生物碱溶出量增加。另一方面是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如制大黄泻下作用减弱,抗感染作用增强。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是中医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四性)即寒、热、温、凉。
甘味药主入肝、脾、肺经。甘味药大部分含有机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
大鼠长期饲喂寒凉药后心率减慢、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血浆中和肾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减少,耗氧量降低。
中药的毒性会对造血系统有所反应,其中,穿琥宁注射液较长时间(10d以上)静脉滴注后可能致血小板减少症。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有:①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②中药作用的两重性;③中药作用的差异性;④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⑤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⑥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指某一中药既可使机体从功能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从功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因机体所处病理状态之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一般认为,中药的双向作用的产生与所用剂量和不同化学成分有关。
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如钩藤、羚羊角等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栀子、苦参等具有镇静作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穿心莲、知母、栀子、柴胡、葛根等具有解热作用。而温热药中部分药如五味子、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炮制中药炮制可从以下几方面影响药理作用:(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如附子经过炮制使乌头碱转化为乌头原碱而降低饮片毒性。(2)增强疗效,通过炮制可从两种形式上增强疗效,一方面是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如醋制延胡索,可使生物碱溶出量增加。另一方面是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如制大黄泻下作用减弱,抗感染作用增强。
咸味药主入肝、肾经。主要分布在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中,且多为矿物类和动物类药材。
许多寒凉性的清热解毒药对动物实验性肿瘤有抑制作用。
醋制延胡索可使生物碱溶出量增加,增强药物功效。
咸味药主入肝、肾经。主要分布在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中且多为矿物类和动物类药材。咸味药含有碘和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之功效,多用以治疗痰核、痞块及大便燥结。如昆布、海藻含碘,可治疗瘿瘤,芒硝含硫酸钠可泻下通便。53种温肾壮阳药中有咸味药19种(占35.9%),多为动物药如鹿茸、海马、蛤蚧、紫河车等。咸味与温热性相合,具有补肾温阳的功效。其作用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降低、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可引起心血管毒性的中药有:含乌头碱类药物如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含强心苷的药物如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黄花夹竹桃、北五加皮等。
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大部分是一致的。但也有部分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之间还存在差异性,如葛根有扩血管、改善心肌血氧供应作用;小檗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枳实注射给药有升压作用,这些作用是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其扩展了临床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
用药安全还必须注意妊娠禁忌。根据药物对孕妇和胎儿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药大多是毒性较大或药性峻烈的药物,例如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慎用药大多是破气、行滞、通经、活血以及辛热、滑利、沉降的药物,如桃仁、大黄、附子、肉桂等。
辛味药能行能散,具有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
甘味药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机体,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治疗虚证及拘急疼痛证候。
中药七情配伍中,起增强疗效作用的是:相须、相使;能减低或消除毒性的是:相杀、相畏。
桂枝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桂皮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来源:药圈网网友整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