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科普|当“姨妈”与中药不期而遇,肿么办?

百家 作者:药圈网 2021-03-07 23:20:39


在服用中药期间,恰逢女性的特殊时期,是继续服用还是停药?是很多人纠结的一个问题,既担心中断疗程影响病情,又担心中药影响生理周期,这可如何是好?

经期不建议服用的中药


  1. 活血祛瘀类:例如三七、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等。具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的作用,也因此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使其充盈脉道,可以导致月经量增加。

  2. 止血类:例如白及、仙鹤草、茜草、大蓟、小蓟等。此类药物具有凝血的作用,最有可能导致经期变短或是延迟。此外,在行经期内,经血不泄,可能造成血液在子宫内凝聚,长时间后形成血块,甚至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等。

  3. 收涩类:例如五味子、海螵蛸、桑螵蛸、牡蛎等。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咳等作用,这些作用通常伴有毛细血管收缩,可能导致经血运行不畅、经量减少,甚至痛经。

  4. 泻下类:例如大黄、芒硝、巴豆、番泻叶、甘遂等。使用泻下剂的患者大多是为了治疗里实便秘,所以用药大多峻猛,其中部分还具有毒性,在经期,血海由满而溢,胞宫泻而不藏,血室正开,经血下泄,气亦随血而泄,在这个“泻”的时期若再服用泻下类药物,造成正气损伤,极易引起经量和周期的改变。

  5. 补益类:例如阿胶、人参、鹿茸、当归等。若月经正常,并不需要额外滋补,乏力、疲惫等感觉都是阴阳气血的周期性消长变化过程中的正常感受,刻意的服用滋腻类补药,会引起月经减少、月经紊乱,服用热性的补药则会化热致瘀,服补血的药物则可致月经过多。


其它中药怎么办?


寒凉性药物要避免。从中医四气的角度,在经期要避免服用寒凉性的药物,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所谓“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寒凉药可以使经血运行不畅,并引起痛经。

遵医嘱服药。避免某些中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在经期绝对禁止,一些调经类的中药在经期服用效果更好,因此,如在服药期间恰逢经期的女性,一定要咨询中医医生或药师,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遵医嘱服用,不可妄自服用。

(文/ 瑞金医院药剂科 顾澜婷)




来源:上海药讯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