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两会提案上热搜:“只有做教育的人,才懂我们最需要什么”

百家 作者:新东方 2021-03-06 00:35:26

每年两会期间,俞老师都会充分准备提案,今年亦不例外,而就在刚才,俞老师的三大提案之一,便上了热搜——


今年是俞老师第14次参加全国两会,他的提案就完善儿童孤独症诊疗机制、保障流动儿童平等受教权利、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等话题建言献策,而上热搜的那条提案,则关于儿童孤独症(星星的孩子)——

向上滑动阅览《俞敏洪关于进一步完善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医学诊断和康复教育衔接机制的提案》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归属精神类残疾,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的孤独症发病率统计数据,但据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于2017年开展的“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孤独症发病率为0.7%;并据我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儿童孤独症已占我国精神类残疾首位。有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可极大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能有效降低未来照料支持的需求强度,减少给家庭、社会带来的长期负担。


2013年,卫健委联合中国残联印发《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和《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建立健全0-6岁儿童孤独症等5类残疾筛查、诊断和康复教育的衔接机制。但根据调研,针对孤独症建立起筛查、诊断和康复的一整套工作机制的落实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具体体现在:


1、各地推进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机制落实不足,缺乏复筛机制保障。2020年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联合在广州、天津等25个城市开展的《孤独症儿童早筛与转介》调研显示:调研覆盖的大部分地区儿童体检项目当中缺少与儿童孤独症相关症状识别的筛查内容,而在体检当中增加相关早筛内容,医护人员发现儿童存在孤独症症状概率要高于不含早筛内容的3倍以上。


2、医务工作者对儿童孤独症的确诊能力不足。我国至今还未建立覆盖全国的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系统,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专业的诊断人员和清晰的干预路径;同时,医务人员培训不到位,筛查和诊断专业能力不足。据《孤独症儿童早筛与转介》调研显示:超过74%的孤独症儿童经过2次及以上的诊断方确诊,接近50%的孤独症儿童从怀疑到确诊需耗时一年以上。


3、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科普宣传普及率仍然很低。根据观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等缺少系统持续宣传,导致新生儿家长普遍缺乏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在得知孩子诊断为疑似孤独症后,医务人员缺少针对家长的科学全面的引导信息,调研发现52%的家长都表示孩子确诊的过程带来很大心理冲击,缺少后续引导,因此没能尽快进入康复干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里明确提出,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为此建议:


1、卫健委推动具体的政策或方案,将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儿童常规检查必要项中,将复筛确诊的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减轻家庭负担。同时,提高复筛力度,加强初筛后发现、转介、复筛的机制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基于我国已经建立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医院、市级妇幼保健/三级医院组成的三级儿童保健医疗体系,卫生部门应强制要求将孤独症早筛纳入社区医生的职责当中,并以此加大人员培养。


2、财政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供预算,卫健委加强对孤独症诊疗人员的培训,提升筛查与诊断能力。扩大《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实施范围,国家卫健委应制定有关培训计划,在全国范围培育一批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与诊断专家,研究制定评估工具,统一评估标准;同时,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结合天津及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联合中残联、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推动落实关于儿童孤独症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打通早期筛查、医学诊断到康复教育衔接。


3、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管理孤独症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科普宣传。基于社区、卫生系统及专业社会组织合作,通过多渠道、多媒体方式建立科学、系统、持续的科普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知孤独症,帮助家长了解后续康复及支持儿童康复教育的方式方法。



很显然,从评论区就能了解,有很多正在经历儿童孤独症的家庭,终于被看到了——


这条建议,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当然,除此之外,俞老师另一条关于流动儿童教育的提案也受到了关注——

向上滑动阅览《关于切实保障超大城市流动儿童平等受教权利的提案》


当下,我国大城市经历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截至2019年末,我国流动人口规模2.36亿,18岁以下流动儿童(流动人口子女)近1亿,平均我国每3个儿童就有1个受到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这些流动儿童,有些与父母随迁大城市,有些留守乡村,还有一些在随迁和留守之间不断艰难地转换,成为回流儿童,或是在父母所在大城市附近第三地就读“再迁”。


他指出,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在超大城市尤为凸显,保障政策未能充分落实,入学面临准入门槛,公立学校针对流动儿童开放学位不足等,流动儿童在超大城市平等受教面临各种困难。


为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在父母居住城市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俞敏洪建议,一是修改《义务教育法》,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建议尽快修改《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改为“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居住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二是将“就读率”的稳步提升作为衡量各地教育部门落实流动儿童入学情况的关键指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就读率”一直被用来监测和评价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情况。2015-2019年间,该指标一直在79.5-79.9%之间小幅波动,也就是说,近5年来,超20%的随迁子女无法在迁入地顺利进入公办学校。建议制定相关考评标准,持续提升流动儿童“就读率”。


三是保障流动儿童入学待遇同城化,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尽管教育部门不断强调,义务教育应该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但是在超大城市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规划中,依然以户籍儿童为主,流动儿童在入学时面临准入制门槛,外加学位供给不足,导致流动儿童更难进入公办学校,只能付费进入低收费民办学校或留守乡村。建议超大城市的公立学校,加大对流动儿童的学位供给,在职业教育方面,全面解除流动儿童报考职业学校限制。


四是关注流动儿童特殊需求,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解决流动儿童校外学习问题。建议发动社会力量,积极为流动儿童营造平等、温暖的环境,积极促进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共同学习成长,避免出现“群体隔离”。针对流动儿童在音体美德素质教育方面的突出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开展专项活动等形式,引入公益组织参与流动儿童的全面教育,倡导社会各界加大对流动儿童长期化、固定化、个性化帮扶,让流动儿童“留得下、待得住”,保障流动儿童受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作为一直关注城乡教育公平的教育工作者,俞老师也在乡村教育上提出了相关提案——

向上滑动阅览《关于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案》


俞敏洪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国内外优质英语教学资源,消除地域教学资源与教学水平的差异;


第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让乡村孩子开口说英语;


第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体验,提高乡村孩子的英语学习质量和效率。



作为第十一、十二、十三连续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至今已在两会提交了三十多份提案,涵盖教育均衡、教育信息化、高考改革、民办教育、家庭教育、大学生发展、社会保障等众多大众关切的话题,很多提案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和采纳。


今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正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而在这其中,俞老师也将持续在教育领域投入更多,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履行新东方的社会责任,也是为了对得起每一次提案时,大家对俞老师的支持与信任——



这一次俞老师的两会提案

你支持哪一条?

欢迎评论区留言~


//


更多好看的


26年前,轰动全国的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个被11所美国名校拒绝的中国高考状元,11年后打脸了所有嘲讽应试教育的人

许知远刀刀致命吊打李诞!好家伙,更期待他和老俞的掰头了


“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