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见了25个相亲对象,比上班还累”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1-02-14 12:15:16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壹心理主笔团 | 碗仔

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在中国,婚姻是有“统一标准”的


近日,有位网友发帖说:“过年回家被父母催婚,见了25个相亲对象,感觉比上班还累……”



人间真实!没有被催婚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很多父母会唠叨,甚至埋怨:“你怎么还不找个对象结婚?”


他们以为,我只要结婚了,就一定幸福快乐、高枕无忧。他们很难理解,我为什么不结婚。


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


因为,在中国,婚姻是有“统一标准”的。


谈恋爱时,家人催着结婚;结婚了,家人又催着生孩子。


如果你是女人,那么照顾家庭,就天然是你的责任。至于你想工作,那你就自己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问题。


而男人,从来不会被问:“你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


许多人认为“社会的理想婚姻状态”是:女人做个“贤妻良母”,男人在外面打拼。

 


但从来没人关心过:为了婚姻,你付出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一旦你不是按照“标准”来生活,就会有无数人来指责你、质疑你。


在这种大环境下,太多年轻人害怕,因为婚姻,失去自我。



被“完美婚姻”绑架的年轻人


知乎上有一场关于“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恐婚”的投票,1万人参与。结果,“恐惧婚姻中的未知和风险”,获得近半票数。


说白了,比起失去自我,我们更害怕婚姻失败。

 


这是因为,我们对婚姻,寄予太高的期望了。


你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好,婚姻就应该是完美的、不会出问题的。


而父母催婚时,也一直不断给你洗脑:“结了婚就一定很幸福。”


几乎所有人都对婚姻有着近乎“完美且幸福”的标准,就像结婚誓词里说的,“无论顺境逆境、富裕贫穷……我都会爱你,直到永远。”

 


然而,这种想法一点都不现实,还会把我们逼疯。


我们对婚姻有所期待,是很正常的。只是,你有没想过,这样的期待,真的合理吗?


不好意思,我觉得很恐怖。这种“容错率”极低的婚姻观,让大多数人都害怕:万一我婚姻失败,怎么办?


我们以为,婚姻就一定是完美幸福的,伴侣之间就应该心有灵犀。甚至,还会以相同的标准来要求另一半——


你爱我,就一定懂我。


你在乎我,就会在房产证加上我的名字。


即使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


这种标准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很多人觉得责任太大,而不敢轻易走入婚姻。


但对不起,这不是婚姻。

 


结为夫妻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都有自己阳光与阴暗的一面。


而我们之所以相爱,除了像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的,基于性的吸引而产生的相互接纳、相互需要、相互爱慕的亲密情感关系,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可以被另一个人看见,接纳自己的脆弱与阴暗。


所以,不要把那些近乎苛刻的条件、标准,带到婚姻中来。


没有人应该满足你的全部需求,也没有人应该按照所谓的标准来对你。


我们都需要在婚姻中彼此学习、迁就,学习如何做一个妻子或丈夫。


我们不得不承认,焦虑、害怕、失望,都是婚姻的常态,但是,只要幸福多于痛苦,这段婚姻于每个人而言,就值得继续。


我们不应将婚姻简单地理解为“幸福”,也不应对失败的婚姻,带有偏见。


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婚姻观,是否会让你不那么恐婚?



婚姻本该是一场“合谋”


在婚姻的“统一标准”下,每个人都活得很艰难。


女性被“贤妻良母”的标准围困,男性被“要结婚可以,先买房”的标准捆绑。都说中国的房价,是被丈母娘撑起来的。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买房结婚”。在面临孩子入户、上学等诸多问题时,没房还真不行。



只是,当它成为每个人的“婚姻标准”时,无疑在“恐婚族”的心上,又加了一把刀。


你有没认真思考过,这个标准,真的是你与另一半想要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婚姻的标准,可以由我们自己定义。


在日本,有个很流行的概念,叫“卒婚”。意思是,夫妻如果在长时间的婚姻生活中感到厌烦,可以继续维持关系,但平时各自生活互不打扰。


65岁的日本作家山下英子,跟自己的丈夫“卒婚”7年了。


在此之前,她每天跟公婆生活在一起,屋里堆满了各种陈旧的东西。她无法忍受这么拥挤的生活。


丈夫呢?在老家经营着自己的诊所。


山下英子作为诊所的会计,工作和生活压力一度爆棚。为此,她得了白细胞减少症,身体越来越虚弱。


但是,孩子还需要自己的照顾,能怎么办呢?


于是,孩子上大学之后,她忍无可忍,向丈夫提出:“我想搬出去一个人生活。”


没想到,丈夫居然同意了。他说:“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吧。”


后来,山下英子搬到了东京,自己租公寓、写作、做婚姻咨询。


她说:“我们有各自的生活,我喜欢到处跑,他喜欢跟狗待在家里。”


有一次,她回了一趟家,丈夫开玩笑地对她说:“快点吃吧,吃饱了就回东京。”


“很多人不能理解,觉得同居的才算夫妻,但我和丈夫的关系都很好啊。”


这种“卒婚”方式,让他们都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婚姻标准,见面也好,不见面也没关系,两个人反而都变得更加自由舒服。


山下英子和丈夫都认为,这是理想的生活方式。


 

说到底,婚姻本身,就是一场“合谋”。当两个人有着共同的意愿,才可以往前走。


所以,两个人怎么合作,怎么生活,都应该由我们决定。但前提是,你必须清楚,选择这样的相处方式,就应该承担相应的结果。


其他的,别人无权,也没资格对你们的婚姻指手画脚。



大胆往前走,你不是无路可退


曾经有一个网友说:


我恐婚是因为我妈。看着她的婚姻,也就不想结婚了。


可怕的是,她还很自信地说:你看我当年不是稀里糊涂地跟你爸结婚,稀里糊涂地生了你,这不现在过得也挺好的吗?


真哭笑不得啊。

 

害怕在婚姻中失去自我、害怕婚姻失败,都是真实的存在。然而,我们都知道,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当下这场“恐婚”与“催婚”的博弈战中,无论是父母,还是我们,都必须明白:


第一,婚姻并不应该只有一个样子。


现代社会,有人像上面所说的日本夫妇般“卒婚”,也有人维持着“朋友式婚姻”:不带评价、不带指责、不过高期待,像朋友一样去陪伴。


就像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的:“一段美好的婚姻里,一定是爱情和友情都具备,双方是爱人,也是朋友。”


第二,没有一个人是恒定不变的。


只有我们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我们才能接受“婚姻是允许失败的”


没有任何一种婚姻,是完美的。我们不过是陪伴了彼此,走过人生的一段路。


好的婚姻是,你在心里做好了准备,他有随时下车的权利,但他一直没走。



所以,大胆往前走吧,你并不是那么“退无可退”。即使失败了,你还是可以退回另一身份,去做你自己。


而在这其中,我们还得学会,从婚姻中反思,这才不会让下一段感情又重蹈覆辙。


很多时候,我时常在想,结婚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以前,我以为婚姻是自己足够好,好到可以与他一起,拥有一段完美的爱情。


现在,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能找到最好的自己,“我喜欢跟你一起的时候的我”,才是结婚的标准与动力。


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必遵循着所谓的婚姻标准,可以很酷地创造自己的婚姻标准。


那时候,这种感知,才是最幸福的。


世界和我爱着你。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大男当婚》剧照

你是恐婚症患者吗?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1年第5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关注公众号壹心理,回复【急救】即可免费获得解救压力和心理伤害的【心理急救手册】电子版。


▽ 更多推荐阅读 ▽


盘点抖音里的爆笑评论,每一条都是戏精上身!


小学生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太真实了,哈哈哈哈


小编给大家拜年啦!

点击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