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回家
女同事说: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让“家”的意义显得尤为珍贵。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1年的春节也因为疫情的再次出现打乱了大家回家的计划。
每年到这个时候,“回家”总是永远的主题。
这段时间,微博上关于#回家过年#的话题,阅读量已达7亿。
说明它始终是老百姓们心心念念的事情。
然而,不易的2020后,疫情的余威仍在,今年的回家,注定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今年,“回家”对于一些人来说,可称为一种奢望。
辽宁沈阳,民警廉洪斌一家三口,已经半个月没有见面了。
无关其他,家人分离的原因正是因为疫情。
这一家三口,一个在核酸检测点,一个在集中隔离点,一个在公路查验点,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既是家人,又像战友。
河北石家庄,处于抗疫一线的护士刘珊珊已经4天没有回家了,而她一周岁余的孩子还未断奶。
面对拍客“孩子要吃奶怎么办?”的提问。
她回答:“喝奶粉。”
据悉,作为一名普通的核酸检测员,刘珊珊和她的四名同志,5个人要完成近一万人的核酸检测。
1月17日,石家庄隔离点建设者张毅给妻子送上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大蛋糕”。
这一天,正是他妻子的生日。
为了弥补无法回家的遗憾,这个水泥“大蛋糕”应运而生。
而在河北邢台,处于抗疫一线的派出所所长张良,收到了来自女儿的一封信,信里直言,虽然爸爸不能回家陪伴,但自己知道爸爸在保护国家,且为爸爸是一名人民警察而感到骄傲。
信里,她甚至没有称呼张良为“爸爸”而是叫他作“警察叔叔”。
另一头,在石家庄廉州镇通安社区核酸检测点外,医护人员杨立洲对着家乡沧州的方向,郑重地鞠了四个躬。
1月初,当支援石家庄的任务传达时,他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奔赴一线的申请。
出发前一晚,他来到父母家看望93岁的奶奶。
“当时我跟奶奶说,要出一趟门,让她注意身体,等我回家再来看她。没想到,这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
1月12日,杨立洲来到石家庄藁城区;
14日凌晨,杨立洲的奶奶去世,由于任务吃紧,回家吊丧变成了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
杨立洲既知道要遵守岗位,又难抵心中的愧疚悲戚,最后他选择了用这样的方式(鞠躬)送别祖母:
“每鞠一躬,我的眼泪都滴在护目镜上,但是我不敢大哭,因为一会儿还有工作,护目镜和口罩不能摘。”
而见到此情此景,与他同行的24名同事也陪着他,向着沧州的方向鞠躬行礼。
他们的事迹,令人感慨。
想来,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被讲到今天,似乎有些烂俗了。
可它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在一个属于回家的季节,请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扫清障碍,开山劈路的人。
正在不久前,多地已进入戒严状态。
澎湃新闻发布的这张图片,很能说明局势:
而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回家”对很多人来说,变成了一件需要跨越“重重关隘”的事情。
以上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严格的“14+7”防疫措施。
即对中高风险地区返境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观察(每3日一次核酸检测),隔离解除后,再实行7天社区健康监测。
也就是说,很多人回家时,首先“迎接”自己的,可能不是父母亲兴奋的眼神,而是防疫人员严格细心的检查。
直到一切“没有问题”后,你才能回到自己熟悉的家。
知乎上,从去年起撰写“隔离日记”的回答,几乎可以出一本厚厚的册子。
一位叫@末Bear的网友讲述了他的隔离经历。
去年年底,他刚抵达深圳时,工作人员就打电话告知他的父母他需要隔离,希望家人予以支持和鼓励。
之后的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和好朋友、家人的简讯视频外,基本上“与世隔绝”。
隔壁换了三次客人,每晚都抱着毛绒公仔睡觉,偶尔盯着窗户发呆。
直到最后的那天,工作人员告诉他,收拾好行李可以下楼了。
离开时,他支付了14天的房费、餐费并收到一张隔离证明。
这样的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印象深刻的。
这条回答的最后,他说:
“夜晚的秋风呼呼吹着,天上挂着明晃晃的月亮。遥想来的那晚好像也是这样温柔的夜,只是那时还是夏天的风,现在已是下一个季节。”
可以预见的是,很多人都将会有如他这样的“与世隔绝”的经历。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这样的“仪式感”必定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很多人甚至还要经历时间漫长的“排队检测”。
其实,在返乡潮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问:“春节回老家过年需要隔离吗?”
而早在今年1月13日,全国各地31个省区已经陆续给出具体的返乡隔离措施。
从提供健康码绿码到14天居家/集中隔离。
从低风险到高风险,各种措施,一应俱全。
1月19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了《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方案中明确提出:
“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落实责任制,对返乡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好登记造册、健康监测和异常状况处置等工作。”
可以预见,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年的回家,注定有些“难”。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他们再也无法回家了。
去年4月,首批14名烈士名单公布。
让无数人动容的李文亮医生,赫然在列。
这个酷爱可乐鸡翅,喜欢周黑鸭和热干面的“大男孩”,已经离开我们整一年时间了。
他写在自己微博上的,带孩子游长城的愿望,看《庆余年2》的心愿,心心念念的减肥大计和“车厘子自由”。
最终没有变成他的享受,却成了无数人悲恸的理由。
而很多像李医生这样的人,直到现在,仍在前赴后继。
1月7日,石家庄市新华区西苑街道国泰街社区工作人员李瑞芝永远闭上了她的眼睛。
2021年1月抗击疫情期间,李瑞芝在居委会负责沟通联络、信息登统。
为按时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她主动请缨到检测点位参与工作。
7日晚6时许,她晕倒在岗位上,当晚8时,即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
同是石家庄,跃进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兼书记李献忠从1月5日接到抗疫任务,连续工作将近7天。
1月11日凌晨,李献忠不幸离世,享年55岁。
而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的母亲刚刚火化。
1月14日23:13,石家庄市裕华区方村镇党总支书记张吉强,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线。
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早在去年4月份网友整理的“抗疫因公殉职人员统计表”中,殉职人员人数就已经突破300人。
到今天,这个数字只有更多。
对于他们而言,“回家”已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但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无数人搏回了“平安回家”的机会。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迄今为止,肆虐全球的新冠已夺去了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
有时候,诚然感慨灾祸的无情与人命的孱弱。
但生命的韧劲、深度与广度,不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凸现无遗么?
此时此刻,无论在国内外的哪个角落,请你一定保重好自己。
过去的一年,我们承受过很多难以言表的困难与挫折,失去了一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人。
这样的日子,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阳光必将穿透乌云的遮蔽,重新照耀到大地之上。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法跨越的关隘。
Everything will be ok.
THE END
▼ 还有好看的 ▼
“央视最美女子天团”火了,戳穿扎心真相:不要再被她们的颜值给骗了
微信最新数据公开,曝光社交真相: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作者:谢必安
编辑:北楼8层女同事
你“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