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高校怎么看?
◎ 科技日报报记者 过国忠
◎ 通讯员 梅国英 夏斌 陆敏芝 张羽程 张运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后简称《政策》)中明确,要落实自主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
应该说,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是对教师工作成绩和能力的肯定,也是调动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活力、动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那么,这个《政策》出台,高校领导和教师反应如何?高校又该如何建立公平公正程序?1月31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江苏部分高校的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在江苏理工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薛梅青眼里,职称评审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科研业绩评价简单量化、评审指标忽视学科差异、高端人才破格晋级的绿色通道不畅、职称评聘制度对接不紧密等突出问题。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费云生告诉记者,在评审机制不健全上,各系列考核标准不同,考核指标弹性也不同,难易程度也不相同。比如:公共课及公共基础课教师,报省级科研项目难度要比专业课教师大很多;而辅导员老师,相对专业教师科研能力也偏低,导致辅导员群体职称评聘较难。
其次,在评价标准不完善上,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论文和课题的数量与级别。虽然高校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主要职责,但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学效果又不易量化而科研成果比较好量化。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这是由于高校受各类排名、计划项目等遴选指标和评审标准影响,导致多数高校将职称评审条件和遴选标准重点在SCI/EI论文数、科研项目经费和人才帽子等,逐步走向‘五唯’极端,进而出现偏离教书育人中心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教育问题,尤其是思政和人文社科类教师受资助经费渠道少且额度小,在职称评审处于相对劣势。”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说。
“高校教师队伍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费云生说,而建立了科学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对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重要作用。
在江南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王鸿博教授看来,《意见》的出台,着眼于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不合理的用人观,摒弃简单化、数量化的评价方式,引导高校建立以品德、能力、过程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这既反映出高校教师的呼声,也让全体教师看到国家对高校用人评价、对职称改革的决心。
“《政策》出台是非常及时的,给各高校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做好了顶层制度设计,对进一步激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活力有重要意义。”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方向副教授、教育学部主任刘牧说,通过将评审权直接下放给高校,可激发高校办学的积极性和活力;通过制度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改革,特别是鼓励采取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同行评议、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灵活评价方式,既能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又能健全完善外部专家评审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价等改革,对于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动力有重要意义。
吴访升告诉记者,此次出台《政策》,既反映出高校教师的呼声,也让我们看到国家对高校用人评价、对职称改革的决心。尤其是将思政教师职称评审单列,依托第三方评价实现评审机制创新,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重学术质量而非数量,这是回归到高校教师的教育初心和价值追求。江苏职称评审下放到高校多年,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了解到,江苏高校从2016年获得职称评审权起,从分类分层分岗评价改革出发,对职称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标最新的一系列文件要求,职称改革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高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薛梅青说, 要改革不合理的用人观,摒弃简单化、数量化的评价方式,引导高校建立以品德、能力、过程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让职称评价真正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本质,让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人才创新活力。
“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实事求是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克服“五唯”倾向,把学科领域活跃度和影响力、成果转化效益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把人才的手脚从繁文缛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人才的知识和精力集中起来,干好该干的事。”费云生说。
薛梅青认为,要将师德、学术行为规范等非量化性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将师德作为职称评审一票否决的关键性指标;要创建校本化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围绕学科发展,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在兼顾平衡的基础上向重点学科倾斜,以适应校内教师实际状况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要尝试建立职称动态评审机制。特别针对现行职称评审工作一年评审一次,评审周期短、参评人数多、评审工作量大的问题,需考虑到教师的教学科研过程的动态性。
吴访升提出,今后高校要针对教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设岗,以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生态。同时,要按照岗位类别,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层评价标准,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以及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工作,确保方向是否正确,政策是否落实,程序是否严格,结果是否公正。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琦琪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7915586
- 2 梅大高速塌方致52死 调查报告发布 7998610
- 3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征收25%关税 7836823
- 4 从年货购物车里解码消费新动向 7700869
- 5 江西“最强钉子户”:后悔没答应拆迁 7637641
- 6 向太给人取名主打一个简单 7565889
- 7 梅大高速事故32名公职人员被问责 7410983
- 8 砂糖橘吃多了真的会变小黄人 7331336
- 9 警犬因“班味过重”惨遭没收年终奖 7293582
- 10 韩国网友抵制宋慧乔新片 712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