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厘子阳性,可能因为“太冷了”
澎湃新闻记者 李季
近日,无锡一份进口车厘子内表面核酸检测呈阳性,部分流往市内三区。(此前报道:一份进口车厘子,阳性)
1月23日,一位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领域的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此事可能与冬季的低气温有关,跟原来进口冷链食品中发现病毒的原理相同。
“无锡梁溪发布”微信公号1月22日发布情况通报,1月21日,无锡梁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进口食品开展常态化监测中,发现一份进口车厘子(生产日期:2020.12.18)内表面核酸检测阳性。区防疫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
该通报称,经查,该批次食品部分流往市内梁溪区、惠山区和滨湖区。区指挥部及时落实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剩余食品封存、环境全面消杀等措施,梁溪区、惠山区和滨湖区共采集环境、物品、人员标本199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前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领域专家分析,此事可能与冬季的低气温有关,冬季,车厘子的包装运输环节所处的温度都比较低,跟原来进口冷链食品中发现病毒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因为低温,低温有利于病毒保持活性。
此前,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过“冷链带毒”:冷冻产品在包装后,通过长途运输,再零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温度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8℃左右。在此冷链过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会被冻死也不会生长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状态。“类似于冷冻保藏菌种,冷链产品在解冻到室温后,病毒就能恢复活性。”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公开表示,进入冬季以后,冬季低温造成“非冷链”趋于“冷链”效果。冬季气温低,病毒在集装箱、货柜表面存活时间就会延长,接触这些冷冻环境下的物品,感染风险就会增加。因此国内进口“非冷链”货品也要按“冷链”标准管理,同时也要坚持货品采样检测,人员定期筛查。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盛世濠江写新篇 7993144
- 2 微信能送礼物了 7930742
- 3 爸爸用离世妈妈首饰给阿姨换金镯 7809100
- 4 盛世莲花谱华章 7740659
- 5 南方人最近不要天天洗澡 7604110
- 6 刘亦菲高情商回应被说溜肩 7550830
- 7 大学生恋爱四个月花费近60万 7480098
- 8 《唐探1900》定档大年初一 7354457
- 9 32岁女子全口只剩4颗牙 7298386
- 10 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716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