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汽车尾灯发弹幕是什么体验

百家 作者:半佛仙人 2021-01-13 20:51:46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457篇原创


1


效率和情感常常相悖。


有一个词叫“感情用事”,就是说人做判断的时候如果容易受到情感操纵就会误事,所以大部分高效率团队都要求尽可能的减少个人的情绪因素。


到了工业时代,这种降低个人情感来追求效率的状态成了一种常态。


机械生产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性提高,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建立起了一套依附于机械的生产模式,比如说,哪怕明知道机器旁边没有人,在操作之前也要对着空气吆喝一声,走一下程序。


这当然是安全生产的进步,但另一个角度,个人判断被机械的规则抹杀了。


这有好,也有坏。


抹杀个人感情的整齐划一带来了极致的效率,释放了强大的生产力。


但这种效率是以杀死“人性”来展示的,同时代的哲人们发现了这一点,提出了“异化”这个概念,来描述那种人不再像人的状况。


那是一个人为了效率而适应机器的时代。


生产力够快。


但一切都太快。


2


80年代,科技和浪漫挂钩,人们通过技术把自己送上太空,创造了繁荣的文明,坚信科技会带给这个世界更美好的未来。


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感受到机械中缺失的人性。


工具确实越来越顺手了,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方便的工具,但是这些和我们生活最紧密的工具却不会回应我们的情感需求。


人们开始追求一种人机交互的模式,希望机械能回应人,人和机械的互动能够更有温度。


“车”成了寄托这种情感的输出点,创造了一个汽车文化的高峰期。那个年代的汽车工业就是高端制造业,地位如同现在的BAT;


各种汽车比赛的意义可以比拟现在的NBA。


一些设计者在车的外形上下苦工,试图用更多艺术性的设计来缓冲机械的冰冷,创造了经典的造型设计。


F1是那时代最亮的大明星,最顶尖的技师创造出的机械怪物,和能将这怪物驯服,做到人车一体,人与机械合一的车手,是描绘机械与人关系的现实传奇。


大家都想知道,当人和机械能够融为一体,可以爆发出多大的力量。


在那个年代的文艺作品中,会说话的机械,能够回应人意志的巨大机器人是最浪漫的想象,日本的《魔神Z》、美国的《变形金刚》,都在畅想着一个可以钢铁怪物做朋友的世界。


人们开始期待自己的造物,成为一个能够和自己对话的人工智能,理解我们的内心。


那时是蒸汽朋克,不是赛博。


3


到了新世纪,能够用的人工智能终于出现了,但这些人工智能并没成为人类的伙伴,依然只是高效的工具。


比如最典型的智能客服,看起来能够极为高效的解决问题,但却丧失了客服非常关键的功能:化解积压的情绪。


用户寻求解决方案,但他们不能提出问题,他们要先学习,搞清楚这个智能客服系统要怎么操作,逻辑是什么,然后按照一条已经规划好的路径来执行。


方便,高效,但完全将“沟通”的过程简化为“学习”,将一个有来有往的过程变成了求助方单方面的消耗。


到头来,还是人在迁就技术,人机互动只是一句空话。


为什么一些老年人很难学会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因为对年轻人来说,放弃自己人性中的一小部分去迁就产品是一件普通的事,而对老年人来说,明明可以用沟通解决的问题,却不得不去学习路径,这太别扭了。


结果,上个世纪时人们期待的那个人工智能并没有出现,新时代的AI走回了高效的路线,重复着机械为了追求效率而压制人性的那一面。


我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需要找人问路,购物的时候需要对店员询问价格,日常生活中需要和伙伴倾诉,和人交流情感。


当一个人可以拿起工具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留下的就是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没有情感波动的高效能社会,不需要问路,拿手机看地图自己找,买东西不需要对话,拿起东西往店员面前一放,支付码亮出来等扫就行。


效率高了,交流少了。


最后,人,变成了一个一个机械的个体,在工具所限制的界线里行动,不再尝试逾越规则半步,迎来一个人变成机械的赛博朋克的世界。


血肉苦弱,机械飞升。


4


人们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变化,所以才会出现各种AI反过来控制人类的故事,而在这些故事里同样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不管是在《终结者》里,在《银翼杀手》里,起到关键作用的,往往都是那个开始试图理解人类细腻情感的AI。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只有AI才能干掉AI。


仿生人,能梦到电子羊吗?


能解决技术对人异化的一定不是不发展技术,而是更带有人文关怀的技术,是一种更具有情感的技术,是赋予技术以人性,让技术去适应人,唤醒人作为人的那一部分。


最近,有个新能源汽车新秀品牌“智己汽车”,试图杀进造车的领域,来一手后发制人。


而他们的特点,就是要让车来适应人。


这听起来很傻,而且一点都不酷。


但这是人作为人的刚需。


为了作为人的情感共鸣,我们愿意牺牲掉一些效率,去做一些没什么意义的傻事。


就像在武汉疫情时,整个小区一起开窗唱歌,那就是人的力量,是一种没什么实际意义,但是能给人力量的人文关怀。


在这个个人边界越来越清晰的时代,需要有人重新唤醒人和人之间的那种微妙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想起在擦身而过时,你可以和人打招呼。


技术不应该是用高效和极简去掩盖内心情感的缺失,我们希望的人工智能是能在细节上带给我们关怀的产品,而不是只追求性能,追求高效,却在一点一点异化人折磨人的产品。


效率很重要。


但不是一切。


5


但是,虽然我们需要这样的产品,却很少有人愿意走在这条路上,因为做这件事不够功利,好处不够多,只有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才会去搞细致的人文关怀。


就像一些地铁设置了低温车厢和常温车厢,不同车厢的空调的幅度不一样,这是很细微的改动,需要更高的成本,然而确确实实的提供了更多选择,让工具适应了人的体感。


从效率的角度上看,这种改动很无聊,因为地铁只是一个移动的交通工具,有空开两种空调,不如地铁票降个价,甚至会有人觉得提供了选择,让自己需要多走两步很碍事。


当大家都习惯效率的时候,你帮他们降低效率,让他们回想起自己是个会哭会痛的人,他反而会觉得你在拖后腿。


人文关怀,好说,难做。


刚开车那会,我在别车道超车的时候会伸出一根大拇指感谢一下后车,开的久了,开始觉得这样的交流有点傻,就不再这么干。


然后留给我的就是各种路怒症,各种在路上想要别死旁边这个傻叉。


开车时候和其他司机的交流只剩下了在半夜错车时候遇到开远光灯的孙子时反手一个大灯拍回去。


那时候我就想,我可能需要一个在车内发弹幕的功能。


智己汽车造的车,就是能发弹幕的车。


这个品牌主打的就是人工智能和高科技,众多技术巨擎在后面支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技术。


这些技术资源让智己汽车可以通过APP自动泊车取车,还能记录路线,实现一些特定场景的全自动驾驶,用户可以直接用APP让车开出来,出门直接上车,然后启动自动驾驶,看车自己到目的地停靠,全程 “零接管”。


但这个品牌的特点并不在他们的汽车技术,技术方面,前面几年造车新势力已经跑得够远了,智己汽车后发,冲击的就是过去被忽视的人机交互领域。


不是那种更好操作的人机交互,而是更细腻的,让车和车外人交互的互动。


智能汽车很多,但是想到在车灯上做文章的人不多,虽然车灯大家都在用,但除了照明和提醒后车自己要转弯了并没有特别的功能点。


而智己汽车首先就发现了灯的独特性:在传统汽车的装置中,只有喇叭和灯光是可以对外互动的。


虽然这个互动的主要形式就是远光灯对闪。


问题是,在智能化变强的现在,我们还有必要人工关注自己有没有开远光灯吗?


智己汽车的智慧灯可以监控和其他车的距离,智能调控大灯的角度,省去这个驾驶时的烦心事。


这就是智己汽车最秀的一个特点:DLP+ISC智慧大灯。



DLP可以用灯光充当导航,在路面投影出自己的行驶路线,直接用灯光引导驾驶者变道、转弯。


ISC可以用来对车外交流,请路人先过,用更动态有趣的方式提醒后车自己要干什么,在加塞的时候,还可以直接打出一行thanks的弹幕感谢主动避让的旁边车主。



这东西有用吗?不完全符合我们一般意义上对效率的定义。


但被感谢的那个人,会快乐很久。


这就是意义。


6


智己汽车的口号是我自由我 IM WHAT I am,他们说自己想要开创一个人车共生的出行新时代。



而他们的方法,就是通过加强这些平时会被人忽略的微小细节,去强调人的重要性。


让车来适应人,而不是让人适应车。


他们把自己当成了细节的艺术家,用一些细微的改动去寻找理性之上,属于人文,属于情感的部分。


这些动作看起来很小,很繁琐,技术也不复杂,但背后的勇气很大,在大家已经习惯于压制自己的需求的时代,重新唤醒人性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未必能让人真的感动。


一定会有人问,为什么我需要这些小功能?为什么我需要让车来适应我?我只是开车,只是把车当成一个工具,工具简单、好用、方便,不就可以了吗?


可以。


但还不够。


别忘了,工具是会反过来吞噬人的。


总要有人去做这件事,总要有人去融化现代社会的钢铁丛林,用细节去唤醒人性,智己汽车的智能汽车只是其中一个,它,或者还会有其他人,会去一样的吃力不讨好,让其他工具也变得人性化。


因为我们是活的人,而不是机械的零件。


一个人能去骚的时候才是活着的,这也是改装车一直特别火的原因,它不只是工具,而是自我的延伸。


而这,就是这个只追求效率的世界最缺少的东西。


当我们为了车、钱、房而四处奔忙,为了能够卷赢同事、打败对手而加班不休,为了能让自己不崩溃而没时间流泪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这世界上的一个齿轮,看起来走在成功的路径上,实际上走在死路上。


慢下来,是做人的第一步。


技术早就已经发展到了不需要我们那么卷的时代了,人应该去感受艺术,去体会温情,车也不只是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道具,它应该带我们去玩,去兜风。


要战胜那些冰冷的人工智能,需要有感情的人工智能,但同样,也需要有感情的人类自己。


一个纯粹效率的世界。


挺可怕的。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感谢你的阅读,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1月22日晚上19点开奖,一共6666元,2020个红包,感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在看和转发,点我参与抽奖!点我参与抽奖!


【效率是一切,效率不是一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