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remix计划(ID:remixjihua)
近日,在《脱口秀反跨年》这一节目中,杨笠由于再次吐槽男性而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上甚至有人公开向广电总局举报,声称杨笠“涉嫌性别歧视,宣扬仇恨,制造性别对立”等。这让女权与性别平等这一议题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节目中,杨笠吐槽"你们男的也太难讨好了吧?我感觉我说啥都不对!"、"我说你是个垃圾,你肯定不愿意"、"你到底是什么人?见仁见智吧"、"男人还有底线呢?"等,这使部分男性感到了被冒犯,由此在网络中对杨笠展开了攻击。在此次事件引起的舆论漩涡中,不少明星纷纷站队表态。姚晨、黄奕等人均表示支持杨笠。姚晨在微博中写道:“每当这样一份冒犯被慢慢接受,我们的世界也就多了一份关于生命的、人性的可能。”但是也有人表示反对,池子就发声称:“总有人问我脱口秀应该什么模样,我觉得很可能是罗翔老师那样,但肯定不是杨笠那样”。总之,各方观点愈发激烈,人们争论的焦点也从女性议题拓展到“脱口秀的边界”等议题。“吐槽”一词源于日本,最初是指日本传统喜剧形式“漫才”中专门负责“找茬”的角色。而吐槽文化的真正兴起还是要归功于日本动漫。《银魂》、《搞笑漫画日和》等作品的流行,使得“吐槽”一词为人们所熟知。但吐槽文化并未局限于较为小众的动漫领域。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早已习惯在网络中通过吐槽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由于互联网平等、开放、匿名的特点,人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焦虑、迷茫等不满情绪通过吐槽进行宣泄,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由于“吐槽”自带的娱乐性质具有非常强的商业价值,很多综艺都将轻松幽默的“吐槽”作为自己节目的定位,包括近年来兴起的《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今晚80后脱口秀》等。这类节目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话语之中充斥着“冒犯性”。原娟在一篇以《吐槽大会》为例来研究“吐槽”的话语策略的论文中提到“在脱口秀节目里,一切社会话题都可以变成玩笑,一切对象都可以被攻击”。这种直截了当的揭短和相互拆台,带给了观众一种别样的刺激和爽感,这也正是大家在日常中所不敢表达的。这些带有冒犯性的吐槽,大多通俗易懂,语句简短,具有口语化和情绪化的特点,并且运用反讽、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以戏谑搞笑的风格表达出来。但是归根结底,吐槽的核心是其必须要遵循“不礼貌原则”。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我们都会遵循一定的礼仪,尽可能地维护对方的面子以保持良好的交际关系。但在吐槽中则相反,人们通过调侃、戏谑某一对象来表达自身不满情绪,或直指其所认为的不合理之处,语言往往简单犀利,而又韵味无穷。对于“不礼貌”的定义,学者Bousfield认为不礼貌是有目的的面子威胁行为,其核心之处就在于有意伤害对方面子。这也就是说,吐槽对象感到被冒犯,面子上挂不住,这其实就是吐槽的应有之义,无须大惊小怪。而部分男性如果对号入座,将自己视为杨笠在这次脱口秀所针对的人群,感到面红耳赤也是自然。但是,这不是杨笠第一次吐槽男性。早在今年夏天,杨笠在《脱口秀大会》上的那句“为什么有的男的明明看起来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的自信”就成为了金句。首先,不同于其他嘉宾将吐槽对象具体到某一特定人物,杨笠在这期节目中多次将“男人”这一群体涵盖进其吐槽的范围。其“男人就是垃圾”、“男人还有底线呢?”等句子可能“打击面过广”,一些敏感的人难免会感到不适。在《吐槽大会》或《脱口秀大会》中,以往嘉宾往往通过选择自黑,或者车轮战式进行互怼。由于剧本早已提前准备好,嘉宾对于此类的冒犯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可以机智化解或应对。同时,观众作为完全置身事外的第三方在一旁观看,这种“互相攻击”所产生的冲突性,以及“揭短”引起的窥私欲望,让观众深感刺激和愉悦。在夏天的那次脱口秀,杨笠多用“台上的其他男嘉宾”、“我小时候的男同学”、“闺蜜的男朋友的前女友”……避免了“大范围辐射”。但杨笠在《脱口秀反跨年》中的吐槽,让许多男性难以“置身事外”,感觉到自己成为了被吐槽的对象,因此感到了愤怒。学者Culpeper认为,不礼貌的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说话人有意直接攻击听话人面子”的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另一类则是“通过暗示的方式间接传达不礼貌”的间接性不礼貌策略。相关研究显示,在《吐槽大会》的前三季中,直接性不礼貌话语仅占比23%,而间接性不礼貌话语策略则占比77%。这是因为,直接性不礼貌由于其内容表达方式,其必须要准确地把握好“度”,一旦稍微越过边界,吐槽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变成对人的侮辱。而间接性不礼貌则相对安全,当然这也更考验表演者的功力。杨笠在这次脱口秀表演中,多采用直接性不礼貌策略,针对某些男性的特定行为进行贬损,所以较容易被一些人认为是挑衅。虽然杨笠在表演前一定对其内容进行过反复评估,但由于对冒犯边界的界定必须要考虑到具体特定的受众群体,所以吐槽的效果并不能够事先完全保证。但此处并不是说杨笠应该采取更加“高级”的吐槽策略,让表达相对温和以迁就男性。正相反,杨笠之所以被如此猛烈的攻击,恰恰是因为其采取了以往女性很少使用的吐槽方式,而这正是男性在脱口秀中习以为常的策略。正如杨笠在节目中说道:“他们觉得脱口秀演员讲的就是在反映自己的想法,但不是,我只能反映观众的想法。一个段子之所以能效果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共鸣。”这句话可谓精辟。任何高水平的脱口秀演员,一定会时刻注意与听众寻求认同。就在今年,韩国N号房事件震惊世界,网红拉姆被丈夫烧伤不幸离世,杭州谷女士被恶意造谣……一系列事件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女性在我们的社会中并未得到平等对待。而杨笠只不过是站出来打破沉默,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对于当下男性占据主导的社会来说,不可谓不是一种新鲜且急需的声音。界面新闻在盘点年度性别新闻中所说:“女性在公共空间的声量增加,亦帮助我们摆脱了一些长久以来习以为常的男性视角盲点,看到了那些此前鲜有关注的女性欲望和焦虑。”当然,吐槽这一形式也有其弊端。吐槽往往采取偏情绪化的方式,对于理性的抽象思维并不十分关注。一些吐槽往往都会将吐槽对象简单化处理,甚至将其描绘为漫画式的刻板形象。吐槽用语的刻薄恶毒,很可能容易使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养成语言暴力的习惯。同时,听众在聆听吐槽时,往往在获取爽感中,忘记了条分缕析、理性思考。但是,对于吐槽的消极影响的强调,我们一定要放入当下社会的语境中来看。因为我们传统的公共领域并不发达,公民也缺乏完整的说理素养的培育,所以寄希望于人们理性平等地通过对话、对公共议题进行讨论,可能并不现实。同时,网络的出现与普及也并没有使人们的讨论更为理性和高效。虽然技术进步使我们的交流更为便捷,但是网民在网络中往往陷入暴怒、极端的情绪化表达中,对于很多公共议题的讨论,也只是在众声喧哗,根本无法理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是综艺节目中的吐槽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一些新启发。吐槽将冒犯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戏谑、反讽等手段去讽刺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喜剧性的包装,吐槽者可以避免与权威的直接对抗,从而降低风险。在《吐槽大会》或《脱口秀大会》等节目中,嘉宾们通过精妙的设计,往往可以使受众在愉悦心智、释放情绪的同时,对于这种“搞笑”背后所关涉的话题展开反思,实现不同价值观的碰撞。(2019年9月,在滴滴因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陷入品牌危机后,滴滴上线了一款《七嘴八舌吐滴滴》的节目,试图用幽默换取受众的理解和原谅。)所以,这些吐槽节目正是把“主题之重”和“形式之轻”加以结合,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人们正是通过这一形式,将自己心中对现状的不满与愤怒,通过一种能够被人接受的方式幽默地表达出来,并进而带动听众也进行一定的情绪宣泄。尽管有人批评这些节目由于其要满足监管的要求,以及自身商业的娱乐化属性,嘉宾的吐槽实则是“伪批判”。但是,能够将一些公共议题抛到我们面前,并引发我们的关注,这已经是极为宝贵和难得的。杨笠对于男性的吐槽,且不论其策略是否巧妙,至少让我们听到了女性的声音,也促使我们关注到当下的不平等现状。无论之后我们能否就女权主义达成最终共识,或者推动性别平等更进一步,这一话题能够被讨论本身就是意义重大的。而对于那些动不动就扬言举报的人们,这种行为实在是不妥。不论杨笠说的有没有道理,这种公然引入行政力量进行干预的做法,并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如果不从根本上彻底扭转,迟早还会有更多更猛烈的吐槽等在后面。真正的文明,是通过平等双向的对话、讨论,达成共识,继而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不同意对方观点时就去举报它。
[1]原娟.不礼貌理论视角下“吐槽”的话语策略及积极语用功能探究——以《吐槽大会》为例[D].华侨大学,2020;
[2]吴君.抵抗与表演:“吐槽文化”的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5;
[3]金昭羽.网络公共领域的吐槽文化研究——以《脱口秀大会》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8;
[4]王芳,吴君.仪式的抵抗:网络“吐槽文化”的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2015(5),136-139;
[5]Bousfield.Impoliteness interac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2008;
[6]Bousfield & Locher.Impoliteness in language:Studies on its Interplay with Power in theory and Practice[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8;
[7]Jonathan Culpeper.Impoliteness: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8]界面文化编辑部. 不再沉默的女性 | 2020年性别新闻盘点[OL].界面文化.
[9]罗广彦. 当声讨田园女权成为潮流:反女权话语背后的男性焦虑[OL].界面文化.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网站 | www.ciweigongshe.net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