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热爱问题,积极主动找出问题所在
真正的高手,都在提升「问题解决力」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商业案例参考
管理哲学
老板大讲堂
本文3000字,建议阅读时长6分钟
我们羡慕、崇拜那些管理高手、成功人士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总能解决很多棘手的小概率的问题。好像任何事都难不倒他们。
尤其是在这个2020不平静的开端,新冠疫情爆发,美股熔断,国家间危机...黑天鹅到处飞,灰犀牛满地跑,普通人的工作生活都被迫进入Hard模式。这时,拥有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珍贵。
那么,这种能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赋吗?
澳大利亚行为策略专家基兰·弗拉纳根与丹·格雷戈不这么认为,他在新书《本事:应对未来世界的12项永久技能》中提供了另一种答案。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充满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变的事”。
这些“不变的事”,包括每个人都可以习得的能够提升自我、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公司治理、能够帮助孩子发展的“永久技能”,或者说是一种够应付未来各种情况的强大“本事”。而令人羡慕、渴盼的“问题解决力”就在这个范畴之内。
同时,这项能力不仅能解决手头的问题,更能从问题本身获得启发甚至新机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带动自己的创造力,对事物进行积极创新的改进。
世界会永远需要能够改进事物的人,如果能够做到下列几点,就能够成为其中之一。
在讲到问题解决力时,事实上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找到值得解决的问题。
说易行难,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的训练和自身习惯都更倾向于忽略问题或等待他人解决。
在基兰参与的一个领导力项目中,设有一项任务:要求那些未来领导者在自己的组织中找到一个自己有热情想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几个月,他们会一起明确这一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撰写报告,然后用简短演讲向董事会和行政领导团队展示其解决方案。
在刚听到这个任务时,毫无意外,大家都怨声载道、充满排斥。但随着项目推进,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因为他们认识到了寻找问题这一做法的价值所在,他们开始将问题视为展现自己作为领导者能够为公司带来思考的一个跳板。
参与者中有位二十几岁的女生,她注意到公司生产的产品抵达客户手中所需的时长不甚理想,这使她不禁疑惑 :“为什么呢?”
通过调查,她发现产品在运出前均需通过一系列复杂而又冗长的检查流程,其中许多步骤已陈旧过时,有些步骤是可以且应该自动化的,另外一些是可以废弃的。
她的疑问与解决方案随后围绕一个关键问题展开,即“谁在检查这些流程呢”?——这个问题并非因人为失误或员工不敬业而造成,而是因为这些最初有用的检查现已变得无关紧要了。
她的项目解决了公司的问题,方案已在全球得以采用,节约了公司大量成本,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减少了销量的流失,该项目还让她受到了公司全球管理层的关注。
问题解决力总是能够提升你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都需要增强自己的这一能力。
即便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和挑战,实际上也是件好事。
事实上,所受的限制越大,创意就越丰富。就像那些真人秀竞赛节目,如果只对节目参与者说“你有一周时间和无限预算来做想做的任何事”,那就没有什么内在压力,也就缺乏通过自己努力而产生的创意,这个节目也就没什么看头了。
思考问题,而非思考陈述
考虑陈述的问题在于已事先定好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建一座桥”这一陈述与“我们如何穿过这条河呢”这一问题之间有着极大区别。
前者封锁了其他可能性,而后者则是对各种可能性开放,即便这些可能性中有许多或许不切实际。
没有人会想要通过不切实际的想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若你的选择仅仅只有一个选项,那实际上就完全称不上是选择了。
我们需要教育我们自己、我们的团队以及我们的子女在解决问题时将陈述转为提问,这能够积极地推动我们的大脑去考虑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发现其他方式所无法发现的联系。
问题会改变我们实践的参数。
寻找多种答案,而不限于唯一的答案
我们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寻求正确答案。然而,生活中确定性很少,复杂的问题也很少又唯一的正确答案。
我们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相互关联的挑战,使得我们培养寻找多个答案而非一个正确答案的能力变得无比重要。
没错,我们所面临的任何问题会有多个解决方案。允许自己去探索不同的选项能够缓解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所经历的大部分的痛苦与压力,这也使我们能够得出原本可能错过的结论。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人类大脑会寻找模式,并且倾向于走捷径。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我们就不愿意再去寻找其他方案。
基兰与丹指导了上百场各领域的创新项目后,得出经验:人们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第二个或第三个想法。
我们会承认自己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没有那么棒,然后便有了第二个想法。
“这个想法不坏”,我们会暂时将其搁置,看看是否有比它更好的想法。然后我们产生了第三个想法,觉得与第一个想法一样没什么亮点,于是,第二个想法便开始让人觉得颇具创意。
第二个想法可能确实十分有才,但我们明显只是稍微对比了可用的创意或手中的机会。
要想真正地有创意,产生前所未见的想法与创意,我们必须要愿意付出比预期更多的努力,把想法的数量从3个增加至10个、100个,甚至10000个。
总而言之,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就是场数字游戏!
努力做事
爱因斯坦曾说 :“我并非有多聪明,只不过花在问题上的时间比你们多罢了。”
简言之,解决问题的秘诀就是努力,我们自己精神的惰性或许就是收获创新果实的最大障碍。
唐·许利兹(Don Schlitz)是曾获格莱美奖的美国乡村音乐作曲家,被列入纳什维尔作曲家名人堂(Nashville Hall of Fame)。
在一次采访中,他讲到:在美国流行音乐中具有非凡地位的作曲家鲍勃·马克迪尔(Bob McDill)告诉他 :“你每年靠灵感能创作10首歌,但你的工作是要创作至少40首能发表的歌曲。”许利兹将这点牢记在心,并因此收益颇丰。
莱德利·特维尔·格雷夫(Bradley Trevor Grieve)的书已在全球超过115个国家销售了3000万册,他也十分明白创造性努力的作用 :“我对写作一直富有激情,当我成为专业的作家后,我对自己的创作行为要求更加严格,这为我带来了更多的成果,而不像原来那样,仅仅在自己情绪来了时才进行创作。
任何地方甚至任何人都能产生好想法,但是伟大的想法往往来自不断地进行创新思考、投入地解决手头问题并通过调查许多不同领域积极寻找灵感的人。这并非魔法,只不过是努力而已。
要想真正地富有创意,收获超出预期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比大多数人更加致力于努力解决问题。
除了努力与勤奋外,我们还必须愿意执行。
“败”得其所
你或许已经无数次听到励志演说家提到这个老套名言 :“没有所谓的失败。”
这肯定是错误的,失败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并非总是坏事!
当然,一次次重蹈覆辙的失败绝对不是好事,这种情况就是败得很糟糕——没有吸取教训,没有改变,甚至不愿尝试新事物实践新的策略。
与之相反,科学家们一般都会将其失败案例归档标注,这样一来其他人便更容易找到这些案例并从中学习。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思考方式,“败”得其所。不要将失败视为结局,而是将其视为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点十分有效,失败只是一个待解决的新问题。
虽然这令人失望,但这确实符合我们认为创新是不断进行和反复的过程这一观点,系统、设计或应用中的某个失败可能会成为创新过程的下一步灵感来源。
创新要求不断调整,承认失败,并且尝试新的方式。
要“败”得其所,我们必须要接纳所有的失败,以便从中学习。
版权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声明:版权问题,投稿,爆料,商务合作请加微信/QQ:904707301
小编向你推荐一个不错的公众号↓↓↓
企业家参谋
ID:cmqiyejia
全球视野,高端思维。《企业家参谋》为中国企业家提供经典商业案例、行业趋势和企业管理思想。
↑↑↑长按二维码一键收藏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 7944343
- 2 中国黄金原董事长家搜出大量黄金 7962652
- 3 空调英文不会男生盯着考场空调看 7801465
- 4 消费品以旧换新“加速度” 7707667
- 5 被铁路售票员的手速惊到了 7668255
- 6 网红赤木刚宪爆改赵露思 7586588
- 7 县委原书记大搞“刷白墙”被通报 7417970
- 8 山姆代购在厕所分装蛋糕 7304122
- 9 马龙刘诗雯穿正装打混双 7261432
- 10 刘强东提前发年终奖 7109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