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卖会员割韭菜”上热搜,最后又是程序员背锅?
来源:扩展迷Extfans
近日,自媒体“漂移神父”发布的文章《我被M团会员割了韭菜》在网上炸了锅。
文章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在开通M团外卖会员后,发现常点的一家店铺,其配送费由平时的2元变为了6元。
为此,作者还专门做了试验——在M团上的同一家店铺,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时间点单,会员账号的配送费仍为6元,而另一台手机的非会员账号仅需2元。
为避免误差,作者又在事发三天之后再次进行测试,复现当时的场景。
最终,两部手机在同一个位置分别进行操作,配送费依然存在差距。
作者称,在反馈客服后,对方表示愿意补偿十元红包。
随后,电话客服主管再次致电作者,表示此事已超出他的处理范围,会向更高级的管理人员反映。
文章中还提到,不仅是一家店这种情况,一部开通M团外卖会员的手机,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的配送费,基本都要超出非会员配送费1~5元不等。
文章发布后,很快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舆论热议。
不少网友也纷纷留言称,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被大数据杀熟”的情况。
针对会员配送费更贵的说法,12月17日,M团外卖发布声明进行澄清,表示预估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
其公告中写道,用户实际下单的配送费,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受影响。目前,产品和技术同学已经成立专门团队,正在进一步沟通解决问题,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
对于M团的官方解释,许多网友都表示不买账。
“关键问题甩锅给了程序员”。
“又拿程序员顶锅。”
“同一个地方 同样的订单内容,只是身份不同,你说缓存?”
还有人称,“这怕是程序员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了。”
其实,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都是消费者们非常深恶痛绝的行为。
在2018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中,“大数据杀熟普遍”排在十大热点话题第三位。
随着时间的流逝,“互联网杀熟”事件越发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对于弱势方的消费者来说,“杀熟”难发现、难举证,因此很多时候只能闷头吃亏。
面对这种情况,今年10月1日起,《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
《规定》明确表示,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
不过,基本上现在各行各业都存在杀熟问题,至于规定能否贯彻执行,不能只是喊喊话,重拳出击才是关键。
你有没有过被“杀熟”的经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奋进中原 7904180
- 2 朱媛媛住院治疗照曝光 7809799
- 3 日本选手战胜国乒后激动捂脸痛哭 7712783
- 4 外国游客“买买买” 中国购更火了 7618659
- 5 李乃文换蜡烛头像 与朱媛媛是至交 7520377
- 6 全国跳水冠军赛 全红婵退赛 7427853
- 7 观众问朱媛媛 辛柏青2秒停顿太催泪 7331599
- 8 特朗普会见南非总统时起争执 7236717
- 9 美股三大指数均创一个月来最大跌幅 7139730
- 10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癌 704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