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正,低劣奸诈!

百家 作者:广东共青团 2020-12-18 18:06:42
近日,京东金融因借贷广告让农民工借钱升舱引发网友热议。京东金融致歉称,“存在严重价值观问题,将承担全部责任”。


然而,玩“土味梗”翻车的,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近来,一些网络平台上频现土味营销广告,网贷、医美等行业是重灾区。一些网贷平台为了开拓下沉市场,利用人设吸引眼球、营造虚假场景、植入诱导性广告,罔顾相关法规和消费者利益;还有一些广告打着“土味视频”的口号,把“奇葩”当“流行”,拼丑搏眼球,似乎越有争议性,就越能实现“广告效益”。

“女性拜金”“贫富差距”“城乡差异”……凡是能刺激网民情绪的,都拿来营销话题。挑动对立、制造焦虑、纵容欲望……只要能吸引网络流量,就可以不择手段。
 
这些低俗营销,哗众取宠的表象下是歪曲的价值导向,这不是“土”而是“恶”,不但“辣”眼睛,还“毒”心灵“害”社会,必须重拳惩治!

互联网不是垃圾场,底线不能跨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需要心存敬畏!



近日,京东金融的一条借贷视频广告遭到网友热议:一名农民工因母亲坐飞机不适被空姐建议升舱,正当他因囊中羞涩而为难时,身后一名老板高喊“我出钱”后劝说对方借网贷……当天下午,京东对此作出回应:该短视频存在严重价值观问题,已删除,并将承担全部责任。
  
记者发现,网络上类似的贷款广告不时跳入眼帘,除了构建消费场景,一些广告还通过“手机号就能借款、万元日息低至一瓶水、还不上可分期……”等极具诱惑的夸大宣传。专家认为,如此不规范的网络贷款营销亟待治理,社交平台也应加大对相关广告的审核管理,同时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借贷观。
 
随处可见的网络贷款广告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开了过度借贷的“潘多拉魔盒”。近日,一组登上热搜的数据显示,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只有13.4%没有负债,而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

除了鼓动超前消费,平台在广告中营造出“安全”“友好”的形象也成为年轻人选择借贷的原因之一。“都是正规互联网公司旗下的贷款产品,操作简单,分12期还款总觉得每个月也没有多少钱。”张琳说。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全认为,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在业务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营销行为,必须加以制约。

事实上,早在2017年12月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金融广告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就强调加强金融领域广告行为管理,建立并完善金融广告治理长效机制。其中提出重点关注持牌机构利用新媒体渠道发布广告和进行宣传行为的合规性。

11月2日出台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提出督促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经营管理,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等,依法收集和使用客户信息,不得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

李全建议,进一步完善《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关违规事项或有可能在业务发展中触碰规则的事项,制定自查清单,引导相关广告运营合规、有序发展。
  
“发布广告的社交平台也有一定的责任,许多年轻人尚未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在超前消费欲望的刺激下,很容易选择网络借贷。”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彭正银说,针对一些夸大宣传、具有诱导性、风险性的网贷广告,社交平台有责任通过制定规则、算法治理等方式进行限制。同时,也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年轻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借贷观。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

作者:瑞平

编辑:钦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