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无感抓拍”正在“偷”走你的脸

百家 作者:IT时报 2020-12-04 20:34:17

图源:东方IC

30秒快读

1

不戴头盔看房,多付30万?《IT时报》记者实地走访万科售楼处,发现不下10个摄像头。

2

当你悠闲地逛商场时,你的行动轨迹甚至人脸都会被记录。当你看一眼电子广告屏,你的人脸也许就会被记录。关键,你对此一无所知。

3

在今天的中国都市生活环境中,“无感抓拍”无处不在,数以万计的摄像头正打着擦边球,偷偷摸摸地“偷”走我们的脸。

近日,一则“戴头盔看房”的新闻火了。客户来到售楼处,被开发商的人脸识别摄像头暗中抓拍后,会被记录为自然到访客户,不能享受渠道客户的优惠,因此不得不“戴盔看房”。

图源:网络

这本是开发商防止“飞单”(中介截胡自然到访客户)的手段,但有人提出质疑:我来售楼处上了趟厕所,就要被抓拍,损失30万?即便开发商是为了防飞单,为何不告知我进行了人脸识别?


对于人脸识别,大家早已不陌生。但你是否知道,如今这种“无感抓拍”的人脸识别,不仅存在于房地产商的售楼处,而且正在入侵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海量应用场景背后,是技术的快速迭代:人脸抓拍的最新技术,对于戴口罩、戴墨镜等情形也能识别和分析。


10月1日,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但在今天的中国都市生活环境中,“无感抓拍”无处不在,数以万计的摄像头正打着擦边球,偷偷摸摸地“偷”走我们的脸。

    01    

实访万科售楼处,不下十个摄像头

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人脸识别应用在楼盘销售场景下,大约已经有2年光景。“许多大型开发商都有。”一位行业人士表示。


购房者胡先生表示:“有些开发商会提示有人脸识别,有些不会。”


12月2日,记者来到万科上海某售楼处。20多平方米的售楼处内,安装了10多个大大小小的摄像头,其中一颗处于C位的360°黑色半球摄像头尤其醒目

图源:IT时报

当记者询问店内万科置业工作人员这些摄像头的用途时,对方否认会进行人脸抓取,称仅为普通监控。


但当记者致电万科品牌师时,对方证实,万科许多项目均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头,“这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记者进一步询问这些人脸数据的存放和用途,万科客服明确表示,售楼处确实存在人脸识别情况,不过仅记录用户的到访时间。


行业内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摄像头人脸识别服务的公司不在少数。早在2016年,明源云公司就推出了人脸识别渠道风控的产品“明源云客4.0”,并称之为“智慧案场”。

今年9月,明源云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以来,明源云股价一路走高,上周爆出“戴头盔看房”以来,股价并未受影响,依然在涨。

图源:东方财富网

这种灰色现象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11月29日,有媒体报道,南京多家售楼处接相关部门电话通知,要求拆除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这在全国属于首例


商业地产科技服务公司创始人刘海浪认为,售楼处有告知客户人脸识别摄像头存在的义务。

技术是中性的,关键要看产品的设计规范和使用者的道德水平。从消费者权益来讲,售楼处人脸识别“无感抓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损害了消费者购房利益。

    02    

你的行动轨迹可能被记录

和售楼处如出一辙,一些商场、品牌门店也早已成为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商家借此来进行出入口客流、业态客流、楼层客流、商户客流的智能分析。

图源:IT时报

消费者逛一次商场,一进门就可能被“人脸抓拍”,一圈逛下来,行动轨迹可能完全被记录。


江苏慧眼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眼科技)是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为不少大型商场、品牌门店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就主要包括人脸识别方案。


当《IT时报》记者对此进行咨询时,工作人员主动推荐了一款摄像头。


“在商场大门和车库电梯口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顾客进入商场会被抓拍并编号,记录下性别、年龄等特征,如果下次再来,就会被甄别为老客户。


在每个楼层和重要店铺门口,也可以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或客流分析设备(仅统计人数),分析顾客逛街偏好。


另外,在统一的商场收银处也可安装客流分析设备,进行客流转化率分析。甚至如果将来店铺会员信息录入照片,人脸抓拍信息还可以和会员信息绑定,识别顾客购物记录,方便商场精准推送。”慧眼科技工作人员介绍道。


当《IT时报》记者询问,人脸识别摄像头和普通摄像头从外观看有无区别时,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并无任何区别。


据介绍,在2017年的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中,慧眼科技在6层楼的商场内安装了200多个人脸识别球体摄像头,而在今年的千岛湖银泰城项目,每个店铺门口也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头。“这样就能进行顾客行动轨迹的热力图分析。”该工作人员表示。


12月1日,《IT时报》记者来到爱琴海购物公园。只见每个进入商场的大门和从车库进入商场的B2、B3电梯口,均安装了球体摄像头。

图源:IT时报

进入商场后,公共区域每隔3米左右,就有一个球体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和普通摄像头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且没有任何提示,普通人根本无法发现自己已被人脸识别。


当记者询问商场管理处这些摄像头是否具有人脸识别功能时,对方予以否认。


这些人脸数据的安全性能保证吗?慧眼科技工作人员给予了肯定答复。“大部分管理者会将数据存放在本地服务器,少数会存放在阿里云等云服务器,其他人拿不到这些用户数据,且商场识别的只有人脸信息,并不和身份信息对应。”


但当记者询问,如果商场店铺的会员信息录入了人脸,那么是否能进行真实身份的一一对应?对方表示,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03    

获取生物信息必须本人同意

应与身份信息分开存储

“无感抓拍”人脸识别正越来越入侵我们的生活,原本用于公安、安防领域的应用,频频“越界”。


比传统人脸识别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何时何地何人在“偷”你的脸。


11月14日,本报曾报道《看一眼广告屏,你的脸可能被保存了》(见文末推荐阅读),记者在上海八佰伴直达电梯内的电子广告屏下方,发现一个不起眼的黑点,这就是摄像头。当广告屏幕长了“眼睛”,如果你对广告屏中播放的内容感兴趣,广告屏会第一时间“知道”,记录你的行踪,并为你画像。

图源:IT时报

去年,旷视科技的一幅课堂行为分析图引起轩然大波,举手10次,玩手机3次,睡觉1次……如此细微的表情和行为都会被人脸识别系统捕捉,学生还有什么隐私可言?


虽然最后旷视科技顶不住舆论压力发布了一则声明,称为技术场景化概念演示,但依然引发了“无感抓拍”人脸识别的争议。


10月1日实施的《规范》针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方面要求更加细化完善,除明确规定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以外,还对生物识别信息的存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第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与个人身份信息分开存储;


第二,原则上不应存储原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仅存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摘要信息;在采集终端中直接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实现身份识别、认证等功能;在使用面部识别特征、 指纹、掌纹、虹膜等实现识别身份、认证等功能后删除可提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原始图像。

对此,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国中表示:“《规范》为推荐性标准,非强制性标准,也非法律,经营企业无强制执行的义务。


但《民法典》《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均对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包含个人信息安全)做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在经营中侵害了公民个人人身、财产安全(包含人身附着的信息安全),可能涉嫌民事侵权,甚至刑事犯罪。


因此,售楼处、商场等对访客的来访次数、性别年龄、行动轨迹进行分析、汇总用于商业目的,涉嫌违法风险较高。”

作者/IT时报记者 钱奕昀

编辑/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东方IC、IT时报、明源云客官网、东方财富网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相关推荐

我“丢”不起这张脸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