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3个挣钱路子,真的太爽了!
作者 | 临公子
来源 | 临公子的后花园(hi-lngongzi)
小创君
创业中国二当家
前几天有位读者问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大意是,他是普通上班族,今年公司收益不好导致他奖金少了60%以上。他只好准备跳槽,可找了一圈,工资高的工作不是没有,但做的事情比较固化,没太多发展空间。
越看越郁闷,他打算把心一横:
“我就是个上班族,反正在哪儿不是打工?现在就想多赚点儿钱,哪个offer工资高,我就选哪个!”
一个上班族能混到什么地步,在我看来,是由他能赚到哪些钱的比例决定的。
兜兜转转,无外乎3个挣钱路子:
1、昨天的钱;
2、今天的钱;
3、明天的钱。
01
不知道你有没发现个现象:多数人跳槽时喜欢强调“我之前做过什么”、“我有哪些经验”。
这么说当然不算错。
但过于强调做过什么,无形中把自己放在“卖经验”的定位上。
而这种定位更深远的影响,是它会一天天地渗透到你的工作中,让你舒服且上瘾。
我前同事的表弟在外包公司做了4年程序员,外包公司的大部分任务都是接别人比较边缘化、或是维护类的系统。
他表弟负责一套设备管理系统两年了,开发些日常新需求,修改些老bug,差不多就是缝缝补补的事情,朝九晚五也没什么压力。
这种任务对技术和逻辑要求都偏低,有时就是代码搬运工。
前阵子表弟与新上司有些冲突,打算跳槽。于是自信满满地买了几本开发经典书籍开始啃,去网络上搜罗了一堆笔试题和各种算法解析,投了几十家公司简历,勉强得到2个面试资格,其中一个还是我同事目前就职的公司。
而敲代码这种事,面试时多问几个应用的实操问题,马上就能摸出老底。
同事公司的HR后来告诉他,这种水平其实和工作一两年的人差不多,甚至找个应届生让老员工带几周就能做到,纯粹就是个熟练度的差异。
“一个经验用10年”这句话听得我们耳根子起茧,可惜老话说归说,老路走归走。
什么叫“昨天的钱”?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你的能力没提高,你的经验没丰富,只是靠啃老本赚工资。
看似安逸,实则堕落。
爱因斯坦曾说过两句话:
第1句: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第2句:生活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就要不断运动。
做固定且熟练的工作,很容易让人舒服。
可身体一舒服,脑子就停顿;脑子一停顿,人就会生锈,开始不知不觉复刻昨天的自己。
02
今天的钱
包含两个模式。
一个是既定模式。
很多人有个误解,安排给我的事情,我把它做完至少能过60分及格线吧?至少对得起老板发的工资了吧?
实际上,老板不是为你的工作量买单,是看你提供的工作成果能解决多少问题,为它买单。
举个例子。
有位做数据分析工作的读者留言,他以前总觉得自己提供的数据没有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要啥有啥。但他慢慢发现不对劲儿了:
它无法为业务提供帮助。
这就很尴尬了。你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正确”的东西,最终别人用不上,价值自动归0。
以前我所在团队,有阵子项目上线时经常出现性能问题,开会沟通时,WEB性能测试工程师坚称自己的方法和脚本没问题,拿出诸多案例说明测试策略的合理性。归结起来就一句话:我没错!
被经理一句话封口:“你测试通过的系统上线后出了问题,那就是你的问题,谁还管你用的脚本对不对?”
许多人忽视了,工作的目标不是把事情做“对”,而是解决对应的问题。否则就是白干。
这才是60分水平。
另一个是优化模式。
职场电视剧《怪你过分美丽》有一幕,临公子印象特别深刻。
先问你个问题,如果娱乐圈人气小花的私生活床照被曝光,你作为她的经纪人,要如何摆平?
A.装死。一声不吭,让粉丝控评等风波平息;
B.反咬。认定照片是P的,有人恶意抹黑;
C.承认。但强调那是艺人私生活,请大家多关注她的作品。
这几种处理手段,大家应该多少都在现实中看到过吧?
但剧中的经纪人莫向晚给出了第四种方法——把床照变剧照。
她想方设法找导演加了一场床戏,既压下了负面舆论,又顺势为艺人的作品宣传了一波,一石二鸟。
既然娱乐圈经常把假的说成真的,那么,真的自然也可以变成假的嘛。
所以说,顶级优秀的人都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改变做事模型。
刘润在“得到”开设《刘润 · 5分钟商学院》课时,说到个细节。
他与罗振宇讨论如何提升课程产品的质量时,以为罗胖会提出条条框框,制定很多流程啊,标准啊等等。
结果呢,罗振宇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是:让刘润必须把自己的名字,加在产品前面。
他深知刘润爱惜羽毛,只要把名字作为招牌就绝不会敷衍,因为丢不起这个人。
果然,刘润发现自己真的丢不起这个人,最终,用心打造的课程成为“得到”爆款。
罗胖就通过署名这个小细节,改变了做事的模型。
厉害的人不会按部就班,而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目标,跳出常规模型,犀利地看清人和事物的本质,作为突破口。
不仅赚到今天这份钱,更要赚得聪明又漂亮。
03
明天的钱
这点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包含两种意思。
第一,让人有所期待
很多人以为,老板给你的钱,是为你眼前的价值定价。实际上呢,人的价值不在于你干了什么,而在于你还能干什么。
让人有所期待并非要做得完美,你只要持续地比预期好一点点,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这一点,我对曾28次打破世界记录的撑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特别佩服。
她有个“1厘米原则”。
有记者问她:你为什么每次破纪录总是提高1厘米呢?
伊辛巴耶娃说:“ 我就是想1厘米1厘米地把世界记录提高,让大家关注我,更关注撑杆跳。”
她这么一点点地上升了,人们每次都会想“她是不是还能再高1cm呀?”吸引到了更多关注同时,也得到了更多荣誉。
职场上是同个道理。
识别二维码,首节课免费听
▼
听课入口:关注公众号 重建自我派(reself007)
菜单栏【听课入口】→【小鹅通课程03】
课程永久保存,随时回听。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这本书,智利总统带到秘鲁的会见厅 7984536
- 2 医院CT等收费将执行新规 7931741
- 3 俄称可使用核武器回应乌方 7858805
- 4 世界互联网大会有哪些新看点? 7787773
- 5 东北大爷虎口脱险火到韩国 7630647
- 6 钟南山建议40岁以上每年查肺功能 7540548
- 7 #俄会如何应对本土遭美制导弹打击# 7488791
- 8 江苏无锡地产大闸蟹陆续爬上餐桌 7324340
- 9 29岁抗癌博主“一只羊吖”去世 7296577
- 10 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赛博”水乡 716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