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封面】
11月30日,北京,“半影月食”现天宇。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其中,半影月食是指月亮只进入地球的半影,而不进入本影。来源:中国新闻网

模拟动画截图。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12月1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成为我国第三个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将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来源:新华视点)

●2020年12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因病在京逝世。李冠兴长期从事核燃料与工艺技术的研究,在生产堆燃料元件,研究堆燃料元件,靶件和铀材料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的核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来源:光明日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一篇神经科学研究论文称,一项尸检研究显示,新冠病毒(SARS-CoV-2)或能通过鼻子进入人类大脑。这一发现或有助于解释在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者身上观察到的一些神经症状,并有望为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措施提供借鉴。(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陈宇翱、徐飞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计的实验验证,为构建基于量子网络的高精度量子传感奠定基础。该成果11月3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工作”。(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衰老》最新发表的一篇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论文称,血液中两种分子的水平或能预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未来的认知衰退和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发展。这两种分子分别是在苏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经丝轻链(NfL)。(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俄罗斯卫星网11月30日报道,俄罗斯“卫星—V”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组织者之一、莫斯科国立谢切诺夫第一医科大学转化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塔拉索夫表示,2020年夏天,参加该疫苗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志愿者均获得了免疫,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来源:中国新闻网)

●12月1日,马首铜像在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陈列展出。当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历经160年漂泊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故里”,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来源:新华网)

11月28日,内蒙古满洲里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图为满洲里市第五中学体育馆内的检测现场。
●1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满洲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满洲里市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11月27日14时,满洲里市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29日12时,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结束,累计采样203378人,检出阳性8人,其余均为阴性。(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张琦琪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