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退出家长群,然后呢?

百家 作者:广东共青团 2020-11-04 13:37:20

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ID:gmrb1949)、新华每日电讯(ID:xhmrdxwx),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近日,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声“怒吼”,很快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力挺这位家长者众多,为教师鸣不平者亦有之,家长群,到底困住了谁?



在网传的视频结尾处,那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这一“灵魂拷问”,显然说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经历了一天劳累、繁忙的工作后,不少家长还不得不坐到书桌前,不厌其烦地为孩子辅导功课,完成各项老师布置的任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至于还要说“老师辛苦了”,可能就是压倒这位家长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他不是第一位对此表示不满的家长。早在2018年9月,就有一位家长在家长群中吐槽老师:“晚上12点你睡觉了,我的孩子还在写作业”。结果,这位家长反倒被老师踢出了群聊。事件的具体情况不同,但都反映出相同的本质:部分老师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长增添了太多不必要的负担。本该起到家校沟通作用的家长群,就这样被异化了。



可是,如果因此把矛头统统指向老师,似乎也并不公平。首先,在家长群中“任性”的老师,毕竟是少数。其次,在工作时间之外,还要把大把精力花费在家长群,相信也不是每一位老师所期望的。最后,教育孩子、提升成绩,也确实离不开家长的大力配合。现实中,不愿配合老师的工作,甚至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因此,老师在家长群里的“活跃”身影,同样透着一份无奈。


其实,家长群成立的初衷,本是为方便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家校共育。但在现实中,不少家长群却逐渐“变味”:有的老师在群里布置作业、要求家长“秒回复”,有的家长在群里炫富、晒娃、打广告,使得家长群逐渐演变为“攀比群”“马屁群”“广告群”。

于是乎,一些家长既要忙工作,又要忙“群事”,以至于不堪“群”负,甚至愤而退群;另一方面,也有老师抱怨“自从进了家长群,每天都是家长会”,群里家长们随时随地的提问让老师得不到休息。

本应是家校沟通桥梁的家长群,却成了家长和老师的“压力群”“负担群”。


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办法为家长群点赞,这是个老问题,也早就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些现象反映出一些学校现存教学管理模式不尽合理,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存在交流障碍,有必要对家长群“约法三章”,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来保障良性互动。

2018年,大连一幼儿园为家长群设立9条规定,其中明确了老师和家庭沟通时间、个别问题私下交流、切忌在群中“奉承拍马”等,受到家长理解和欢迎,这样的做法就值得借鉴。

更深层次来看,围绕家长群产生的种种矛盾背后,还反映出“家校共育”的边界亟待厘清。以老师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为例,本意可能是希望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但在一些家长看来就有“甩包袱”之嫌。

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已经开始行动。2019年,教育部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明确提出,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今年10月,山西省太原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不得指派家长参加本该由师生完成的事宜、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等。这些措施的出台,让人看到了家校关系回归本来面目的希望。

家长需要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但不能过度参与、监督和代劳,学校也不能撇开责任。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哪些是老师的分内工作,哪些又是家长应当做到的?只有明确家校双方的行事边界,在教育互动中担负起各自责任,不缺位、不越位,才能溶解横亘在家校之间的沟通坚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话说回来,只要在家长群中“约法三章”、明确规则,就能避免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冲突,还家长群一份“清净”?恐怕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还是有些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以前没有微信的时候怎么办?”在朋友圈里,也有许多人发出感叹:“怀念没有家长群的日子”。我们当然不必把责任全部推卸给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真要退回到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显然也不现实。眼下,更值得反思的是,在这场争论中,学习的“主角”——孩子本人,为何反倒不见踪影?


或许,我们更应该把家长群视作一种现代教育的隐喻:高度精密的教育系统,要求更多人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去,却顾不上实际的效果到底有几何。老师不断布置各种作业、任务,家长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辅导孩子,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尽职尽责。可是人们似乎都忘记了,学习,到底是谁的事?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最近的热词,“内卷”当人们把生命虚掷在激烈而又无效的竞争上时,教育也就“变味”了。不可否认,孩子的学习需要督促、帮助,但古往今来,任何人的成功最终还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是一个很简单却又被遗忘已久的道理。或许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有没有家长群,和一个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天天向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文章来源:
1.光明日报:《怒吼退出家长群,然后呢?》丨作者:李勤余
2.新华每日电讯:《不堪“群”负、“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背后是家校责任边界亟待厘清|每日快评》丨作者:柯高阳

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小米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