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LiDAR镜头令整机成本增逾30美金 苹果究竟在图什么?

百家 作者:MCA手机联盟 2020-10-21 20:02:25

集微网消息 2017年iPhone X系列问世,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3D光学感知技术发展的契机,其中,ToF(time of flight)技术是在业界应用最为普遍的一个门类。目前,智能手机产业中共有iToF(indirect ToF)和 dToF(direct ToF)两种主流方案。前者广泛用于安卓系的品牌机型,而后者则是苹果公司所推崇的。
遗憾的是,两种ToF方案伴随着终端产品面市后的反响平平。即便有不少宣传吹得天花乱坠,也敌不过消费者不愿意买单。据集微网了解,目前国内一线模组厂平均每月出货的itof模组数量甚至不及100万颗。
眼下,时隔三年得以面市的iPhone12 pro带着优化过的dtof方案又“杀”回来了。这一次,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单价高达数十美金的LiDAR
10月14日举办的苹果2020年秋季发布会上我们得知,iPhone 12 Pro和Pro Max上搭载了均一颗LiDAR镜头。
用苹果公司自己的话说,激光雷达 (LiDAR) 技术是 NASA 在下一次火星登陆任务中将会用到的技术。而 iPhone 12 Pro 就装备了一台激光雷达扫描仪,可测量激光触及物体后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绘制出你所处空间的深度图。得益于它又快又准的测绘,增强现实类app可让你不出房门就能置身逼真的雨林,或者一试新款球鞋上脚的效果。
为了完成上述用户体验方面的改善,苹果公司这次的确下了“血本”。据知情人透露:“本次iPhone采用的lidar,是苹果公司与其cmos芯片供应商索尼一同合作设计开发,虽然苹果公司的议价能力很强,但这颗lidar的价格也超过了30美金。”
事实上,在被苹果公司采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前,lidar长期以来的应用主要都是在一些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例如,自动驾驶。直至今年4月份,苹果公司发布了带有LiDAR ToF模组的iPad Pro 2020款,首次将这项技术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而lidar之所以无法得到大面积普及,有行业人士告诉集微网:“由于业界这类资源很少,从事相关技术的厂商数量屈指可数。所以导致lidar的成本很难下来,这也是限制这项技术普及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不仅消费电子市场如此,车规级的LiDAR成本也依旧让许多中低价位的车型望尘莫及。
上述行业人士对集微网指出:“现阶段的LiDAR主要还是机械的为主,但已经有向MEMS过渡的趋势出现。还是碍于成本的问题,目前MEMS的LiDAR在一些偏高端的品牌车型上有采用,比如:奥迪A8。”
诚如大家所知,由于iPhone12系列增加了5G功能导致整个手机的成本大幅提升;即便如此,苹果公司还是不惜重金砸向了LiDAR。究其原因,始终脱离不了苹果公司在AR技术开发上的决心。
被产业验证过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虽然苹果公司早在数年前就已经着手于AR技术的开发,但始终还是以用于iPhone、iPad两条产品线为主,并没有出现更多的终端产品搭载这项技术。
虽然苹果一再强调LiDAR在AR领域将彻底改变游戏规则,但在许多行业人士看来,依旧不会有太多的消费者为此功能买单。一家产业链公司对集微网谈到:“我们认为即便发展到现阶段,移动AR依然谈不上是刚需功能,因为迄今为止,‘杀手级’的应用还没有出现。市场需求真正开始显现,或许要到两年后。”
不过外界和市场的质疑并没有改变苹果的想法,如我们所见,苹果依旧在不遗余力的通过移动AR率先布局未来的应用场景。
不仅如此,业内人士还指出:“在消费电子产品上采用LiDAR的成本太高,苹果如果只是单一的在AR上应用显然有些得不偿失,因此后续有可能会看到LiDAR在其更多的产品中出现。包括此前一直有传闻的iglass以及苹果的自动驾驶项目。”
“其实自从苹果在iPad上采用了LiDAR后,有不少品牌都开始从事相关的研发,不过在成本限制下,短期内应该只有少数品牌的旗舰产品有机会使用。”上述业内人士透露。
综上来看,AR是否会成为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目前智能手机在单纯的硬件创新上已经进入瓶颈,因此从总体的发展趋势上看,3D感知的确是经过消费电子产业验证的一大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dtof的方案目前除了苹果暂时还没有其他品牌量产,现阶段还处于苹果公司的的排他期,且在技术和芯片加工能力上也存在壁垒。除此之外,由于iPhone 12 pro的LiDAR设计是由苹果和索尼合作开发,双方各自都掌握着一部分专利。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或许会在其他品牌采用这类方案时受到牵制。(校对/Candy)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