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有科技与电影联姻的老红娘,中国也有了
◎作者 |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最近,科幻大片《星际穿越》在国内重映。这部首映于2014年的硬核科幻片,是提及科影融合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例子。
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是该片的科学顾问。他擅长科普,也愿意向他人展示天体物理的神奇之处。基普·索恩为电影制定了两条基本原则:不能有任何东西违背已经确立的物理定律;所有疯狂的推测都必须源于科学。
在科学设定上,本片经得起最严苛的审视。
“这是一部标杆性质的作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记得,电影对黑洞的视觉化呈现令人震撼。同时,它也让国内影视圈清楚地看到,当电影有了科学顾问,能产生怎样的效果。“《星际穿越》兼顾了艺术性、故事性和科学性。”
在美国,科影融合的相关实践已经进行了几十年。
美国各大政府机构都参与过好莱坞影视项目的前期策划,进行过拍摄协助和把关引导。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来对接广播影视设计团队。最经典的例子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他们直接参与和指导了多部电影,前几年的科幻大片《火星救援》,简直就是NASA火星计划的预演片。这些部门借助娱乐文化产业,提升自身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了科学与娱乐交融项目组(The Science and Entertainment Exchange)。对于娱乐影视业中所有涉及到的科学话题,该项目都可以帮助寻找专家来完善具体的科学故事细节。
到目前为止,项目已经为包括《复仇者联盟》《降临》《雷神》《速度与激情》《生活大爆炸》在内的数千部电影、电视剧提供了科学顾问服务。
《星际穿越》上映后三年,三位想探索科学传播新方式的青年人王姝、林育智 和苏婧,将目光投向了电影。所有人都说科普不好做,他们相信不是没有方法,只是大家还没找到这种方法。他们想让更多负责任的科学出现在屏幕上。
2017年,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科技与影视融合课题组诞生;2018年,中国科协主办了科学界与影视界融合发展系列论坛,为双方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后来,课题组升级为项目组,更多人参与进来。
然后,更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2019年春节期间,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它被认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2月21日,在中国科协召开的一场科幻事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林育智向相关领导介绍了科影融合项目。当年11月,科技与影视融合平台正式启动。
在这3年的摸索中,大家也意识到,科影融合的意义,不止于让影视作品中的科学更正确。
电影电视中如果能出现更多更好的科学角色,可以影响公众对科学、对科研人员的认知,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它关乎科学文化建设。而且,科研人员和影视行业从业者的交流,也能为这些艺术家提供新的灵感;科技本身的发展,甚至可能再造影视制作流程。
“我们本来只想挖一铲子,结果挖出了一个新世界。”林育智说。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出品
微信编辑 | 岳靓
审核 | 管晶晶
终审 | 冷文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寄语澳门 7906887
- 2 突发:美军战斗机被击落 7985488
- 3 三战是否已经开始?普京回应 7831994
- 4 我国工业经济平稳向好 7709293
- 5 湖南卫视声明 7648630
- 6 老人取走自己卡内200多万被抓 7560968
- 7 女子举报前公公有不明财产 银行通报 7484880
- 8 沈腾和五个沈腾合照 7347005
- 9 哈尔滨一公司禁止员工去冰雪大世界 7277827
- 10 冬至饺子 骑手能抢到啥吃啥 713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