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开了个坏头

百家 作者:CEO商业内参 2020-08-18 23:34:36


■ 来源 | 市界(ID:ishijie2018)  作者|华宇 林夏淅



“得知《八佰》要上映的时候,我高兴得不得了。”影院老板张远说。但喜悦还没持续多久,他就被一个接一个的消息砸懵了。


手上有近10家影院的张远告诉市界,《八佰》算得上影院停业大半年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院线商业电影,也是他们指望借此翻身的第一部影片。


所以,当时他对出品方华谊兄弟充满了好感:“《八佰》肯在这个时机上映,相当于给绝境中的影院抛下了救命稻草。”


但他发现,这根救命稻草,他却抓不到。


圈里一直流传说,这次影片的发行方式与以往不同,比如他听到的第四个版本是“年票房在200万-500万的影院需要花20万元来买断放映,200万元票房以下的影院,则会直接失去放映资格”。


直到8月14日下午,他终于拿到了正式的文件。张远悬着许久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但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苦楚。


新的发行方案规定:


根据2019年电影院的票房数据,年票房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院,可参与8月14日的点映;


8月17日-19日,部分票房在200万元以上的影院,可参与点映,每天只有1-2个厅参与,每个影院只能放映1-2场;


21日正式上映时,年票房在200万元以上的影院,实行正常分账方式放映电影;


票房在200万元以下的影城,按上年实际票房的3.5%核定保底金额,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预交给发行方指定账户,才能放映该影片;


部分在上年度因截留票房等被处罚过的影院,无论票房高低,都必须按比例预交保底金额。


张远想不通华谊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明白3.5%的核定保底金额是如何界定的。最关键的是,他们手头没有买这个片子的钱。


他欲哭无泪:“若拿不到这个片子,挺了很久的影院,很可能就直接倒下了。”


像张远这样的影院老板,中国还有数千人,他们可能都将因《八佰》的这一发行方式,走向未知的道路。


被放弃的4200家电影院


中国一共有多少家影院?


截至目前,中国的影院数量已经超过11000家,其中票房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院不足2000家,200万元以下的约4200家。


若按现行规则,8月14日只有不到2000家影院能拿到点映的资格。


与此同时,还有约4200家年票房收入20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影院,虽“嗷嗷待哺”,但若无法在8月19日前交齐保底金额,就无法拿到《八佰》的密钥,沦为《八佰》的弃儿。


无论规模大小,影院期待《八佰》久矣。


电影《八佰》再现“四行仓库保卫战” 四天四夜浴血鏖战


“这是因为8月-10月之间,除了《八佰》以外,几乎不会再有像这样有票房号召力的商业大片了。”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大的商业影片都在等国庆中秋档,《八佰》是众望所归。”


作为影院复工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八佰》的入市承载了提振院线的希望。本就活得艰难的小影院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可能会倒在密钥这一关上。


今年,影院在疫情下关闭179天,开业之后严重亏损,元气大伤。


“疫情期间,影院可以因为停业而‘哭穷’,拖着房租、人工费用不交,一旦开业,就再没有推辞的理由。”经营着20多家影院的李想告诉市界,“开业之后,还钱首先被提上了议程。”


当下的现实情况是,开业后增加了消杀、检查的人力成本,以及上座率不得超过30%(8月14日后调整为50%)、间隔售座、排片场次减半带来的损耗成本,影院虽然门开了,但亏损一直在持续。


现阶段的影院们,大多数很难再拿出钱了。


按照200万票房(票房在200万及以上的影院不需要缴纳保底金额,低于200万的才需要。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一个上限)的发行标准来计算,一家影院要交7万元的保底金额,若手头有10家影院,就意味着,片子还没上,先要投入70万元。


市界算了一笔账:年票房在200万元以下的影院,若按35元/张的票价计算,平均每天也就只能大约卖160张票。若要想收回7万元的成本,必须要花费约12天的时间。但疫情期间,上座率只有50%,这就意味着影院要花费的时间会更长。


将近1个月的时间内,保证每天所有场次都在放映《八佰》,年票房在200万的影院才能回本,并且这还没计算房租、员工、水电、运营、消毒等成本支出。


“如果不是自有物业,房租一般占成本15%-20%,甚至更高。”传媒行业分析师王闻远告诉市界。



小影院陷入两难境地:出保底费用,有可能收不回本;放弃,则意味着彻底失去与行业一起复苏的入场券。


自2012年起,国家一直鼓励县乡级建设电影院,并出台了相应的建设补贴政策。截至2018年末,我国共有2851个县级、39945个乡级行政单位。


在李想看来,这些县城本就因为人口基数等原因,建的是小影城,达不到200万票房的要求,若以后都搞这样的发行方式,县城的影院几乎就拿不到可放映的片子了。


小影院相当于被断了后路。


华谊的底气够足吗?


采用这种发行方式,华谊兄弟相当于将“矛头”对准了4200家左右的小型影院。


在刚刚经历漫长亏损期的影院行业中,拿不出现钱的老板是大多数,这个时机出台这样的方案,底气何在?


这或许是建立在华谊兄弟“抓大放小”的策略之上,抱着“就算是小影院不买单,我也能赚钱”的心态。


数据显示,全国年票房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大中型影院,每年为整个电影市场贡献的票房收入高达70%以上,只要抓住这部分“大头”,就已经稳了一大半。


一些小影院虽然无法放映《八佰》,但有着强烈观影需求的观众,大概率会去大影院看,华谊还是能拿回一部分票房。


除此之外,选择在这个时间上映《八佰》,既是一种“冲锋陷阵”,也能享受到电影市场“久旱逢甘霖”的优待。



猫眼数据显示,仍处于预售期的《八佰》,截至8月14日凌晨12点,当日预售票房已经达到250.2万元,累计预售票房达到1457.4万元。


更重要的是,14日的票房占比和排片场次占比分别达到97.6%和95.5%,绝对的一家独大,在电影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



相比之下,即便是最近的一部高票房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整个上映期前,排片场次占比最高的7月31日,也只达到53.2%,几乎只有此次《八佰》的一半。


强势的场次占比下,华谊兄弟敲定了大中小影院的最终发行方式。


刚刚看完点映的Max告诉市界,这部片子给她的感觉是能够点燃一个人的民族情怀,化妆和特效方面的制作也很精良,可以说是国内战争片历史上的一个进步。但不足的是,部分画面过于血腥。


“国内电影还是需要在分级制度上有所进步。”Max补充说道。


从事影视制作的Eric也观看了点映,他的感觉是很热血、也很泪目,对该部电影的幕后有过了解的他,观后整体感觉高于期待。


但从票房角度来看,Max和Eric都表示,这部片子从题材上看可能不够“商业化”,在受众有限的情况下,票房难免吃亏,同时战争片也无法从广告植入上获得多少收益。


当下,在全国人民度过了一个并不容易的上半年后,或许更需要一部轻松的影片。


“千夫所指”为哪般?


8月14日的点映开始后,年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院需要决定,是否愿意为《八佰》付出上一年票房的3.5%,来支付保底发行费用。


这些影院在8月19日之前定会纠结不已。《八佰》能否如期在小影院上映,还是要看这几天片子的口碑以及宣发效果。


然而,华谊兄弟到底是把数千家小影院得罪了。


宁肯被“千夫所指”,也要改变发行方式,华谊兄弟到底图什么?市界致电华谊,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为了能快速地回笼资金吧。”李想解释,“如果按照正常的分账方式,制片方一般要等影片上映后4-6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拿到分账票房收入。”


而如今,规定里明确提出,影院必须得在8月19日前,付清保底金额,即华谊现在就能拿到这笔钱。


数据上看,200万元票房收入的小影院虽然贡献占比不大,但数量占比达到30%以上,大约有4200家。如果这部分影院老板都选择缴纳核定保底金,那么即使按照平均年票房收入100万元来算,也有1.47亿元的即时现金流。


此外,“如果影院没能达到7万元的收入,就需要自己贴钱。”张远解释,“但如果票房超过了7万元,还要给片方分账。”


显然,这是一种转嫁风险的行为,同时也被许多人解读为华谊兄弟的“自保”手段。


“类似于一种对赌协议,影院买完片子后,效果超过预期的话能够多拿钱,效果不好的话也跟制片方没有任何关系了。”李想说。


不论是为了转嫁票房风险,还是想要快速回笼资金,最终都源自于华谊兄弟在疫情下的困境和对资金的迫切需要。


在影视行业工作已8年的Max告诉市界,她身边从事电影行业的朋友,过去半年都太难了。


“不像我们做电视剧,还可以以网剧的形式发行,还能糊口、生活。但是电影行业真的太惨了,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也有。”


专门给电影演员拍见组照的王青表示,过去半年他几乎接不到“私活”,不像过去每个月总能拍个三五单。如今,朋友圈里的电影演员大多干起了副业,有的干起了直播,有的做起了微商,还有的放飞自我,干脆去开民宿了。


而作为《八佰》出品方和主发行方的华谊兄弟,在《手机2》引出的税收风波后接连受挫,2018年和2019年分别亏损9.1亿元和40.23亿元。


2020年成为至关重要的一年,但在疫情打击下,华谊兄弟一季度仍以1.57亿元的亏损告终。


一直以来,影视制作公司其实在产业链中处于承担风险更大的一个环节。一部电影制作出来,并不代表就能赚钱,而下游的发行公司和电影院选择更多,往往并不承担这一风险。


截至2020年3月末,华谊兄弟账面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合计2.8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带息债务却高达27.42亿元,缺口为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可以说资金压力前所未有。



8月1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获得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15亿元非承诺性综合授信额度,似乎解了燃眉之急。对此,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表示,这是针对未来3年的片单进行的合作授信,也就是说并不会短期内获得15亿元全额贷款。


王忠军、王忠磊


除此之外,华谊兄弟在今年4月发布了一份定增预案,拟向阿里影业、腾讯计算机、阳光人寿等9个对象非公开发行最多8.24亿股股票,募资金额不超过22.9亿元。


之后阳光人寿在7月4日的修改稿中退出,目前保荐机构还在开展相关程序,资金尚未到位。


对于接近25亿元的资金缺口,华谊兄弟还是要想各种路子解决。


Max认为,《八佰》的这次尝试应该是华谊一种无奈的自保,即便错了,以后也可以改。


尽管如此,华谊兄弟此举难免还是会波及一些正规经营的影院。尤其是一些县乡级地区的电影院,本来人口基数就小,很可能会因为拿不出现金被挡在门外。


此外,小影院老板们可能更加担心的是,一旦这种做法被行业认定为通行的做法,华谊兄弟就开了一个坏头。发行方单纯逐利的行为,对本就脆弱的小影院,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更为重要的是,电影本因是追求“共情”的艺术品,其果才是赚钱的商品。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必然性,时而彰显时而晦涩 ,然而从来都是“从业者们”的起点和终点。


在黄土高原上长大的贾樟柯,正是因为20多岁看了电影《黄土地》感同身受,从电影开始十分钟之后流泪到结束,于是决心当导演拍电影,并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才让人们看到了《小武》《三峡好人》《山河故人》这样的经典之作。


影评人史航在观影后激动地总结:全片第一句台词“我们是湖北保安团的脸面……”中间还有一句“我们是黄陂县党部派来保护上海的。”大地名、小地名,听说过的地名、没听说的地名,记得住的姓名、记不住的姓名……加在一起,就是《八佰》。


在各方都不容易的当下,该保护小影院,还是对电影公司更多包容,似乎是一个难以评说的问题。


但现在这样一部《八佰》,注定要让那些小地方的观众们看不到了。



*本文内容不代表“CEO商业内参”观点,仅供读者理性讨论
欢迎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