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令营里,藏着太多触动人心的故事!

百家 作者:共青团中央 2020-08-14 20:47:15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杜沂蒙 王璐璐)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冲锋在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牺牲了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竭尽全力守护大家的安全。那么,医护人员的孩子谁来关心关爱?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共青团“同舟共济、青春偕进”关爱帮扶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青少年特别行动安排,结合希望工程品牌定位,中国青基会联合33家省级青基会共同开展“抗击疫情、希望同行”——希望工程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特别行动、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特别行动(以下简称“关爱行动”)。截至2020年6月,两个关爱行动募集捐款总计4690多万元,累计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和因疫致困青少年共8693名。

本次夏令营,是“关爱行动”系列内容中的重要一项,目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精神,坚守助学育人、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疫情好转,对医护人员子女的关心关爱通过“关爱行动”还在持续。8月1日至19日,这样的夏令营会在全国青少年北戴河活动营地分6期举办,来自湖北省以及支援湖北的上海、河北、山东、安徽等26个省(区、市)共计500名医务人员的子女,将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爱的传递


如愿成为小小护旗手 


“长期以来,我只知道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可今天,我不仅看到了平凡的爸爸,更看到了逆行的勇士。”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小学四年级学生陈璞嫣的爸爸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医生,疫情期间,爸爸在一线忙碌,关于他的消息,陈璞嫣只能从和妈妈的聊天中“套”出来一些。

和夏令营的小伙伴们分享父母的抗疫故事时,小小个头的陈璞嫣有着大大的能量,会在分享完后,坚定地喊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开营当天的安排,就给了陈璞嫣一个大大的惊喜。在学校当候补护旗手多年,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站在升旗台上,这让她一度很是遗憾。这次,她如愿成为一名小小护旗手,激动了好几天。

爸爸在我心中最高大


“我有义务去支援,这是我的责任,是我的使命。”听到父亲这么坚定的回答,山东济南阳光一百中学的王子轩将最初内心的不解转成了支持。

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王子轩的爸爸主动请战支援湖北。通过视频,王子轩看到了爸爸抗疫的场景,尽管他已经疲惫不堪,但是王子轩觉得,那一刻,父亲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变得格外高大。“我对他产生了无比的敬意。”

王子轩理解了,最美的样子不是外表形象有多么光鲜亮丽,而是内在的美。“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国家民族需要他们的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勇敢逆行,无私奉献,他们无愧白衣天使这个称号,他们的身影,是我心中最美的样子!”

理解妈妈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学生黄得理的妈妈主动申请加入一线抗疫。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黄得理有时也不理解,觉得病人抢夺了妈妈的时间和对他的爱。

“妈妈给弟弟断奶,带着你逆行回武汉,不是不爱你和弟弟,而是面对当时的情形,需要妈妈舍弃对家的小爱,为武汉、为祖国献出大爱,这就是你在书上看到的家国情怀。”在武汉解封那天晚上,妈妈写给黄得理的一封信,让他内心释然了,也更加理解了妈妈肩上的责任。

从爸爸妈妈的抗疫经历中受到榜样教育,夏令营中不少孩子都在故事分享时表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

自律是“抗疫”的武器


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学生徐文聪的父母都在抗疫最前线,寄宿在叔叔家的他不但跟着叔叔学习、锻炼,还学会了做蛋糕。徐文聪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下,自己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假期,经历了一学期的居家网课;也见证了党和国家的凝聚之力,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我们,自始至终都受着保护,并被保护得很好。这是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

受保护的日子里,徐文聪懂得了“自律就是抗疫”的道理。“响应国家的号召,乖乖地宅在家里,减少疫情感染风险,这就是爱国之志,好奇又好动的我们可以把宅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意义,一个个‘小神兽’都变得乖巧了:宅住了、静下了、能干了、成长了。” 徐文聪说。

父与子


“爸爸,您什么时候能回来?”

“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回来了。”

2月21日晚,天津市第三中学七年级学生王津宇的爸爸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带领全市30名优秀技师组成的医学影像技术医疗队,驰援湖北武汉,为疑似病例确诊和治愈的患者严格把关。

当时,父子俩有了上面的对话。

爸爸在一线战斗,懂事的王津宇和妈妈约定,在后方支持爸爸,做爸爸的坚强后盾。

“经过这次疫情,我觉得我真的长大了,爸爸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夏令营期间,王津宇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成长心得,“习爷爷说: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我以后也要像爸爸一样,拥有奉献精神,跟党走,让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


夏令营中回放的动人故事


和爸爸“断联”40多天


“一心扑在抗疫工作上的爸爸,在此期间和我‘断联’40多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学生谢沛祺回忆起爸爸抗疫的时光,有些许难过,但更多的是自豪。“我知道,他是和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一起,在为我们的城市而努力,所以我不怪他,我为我爸爸感到骄傲。”

谢沛祺的爸爸谢春,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一名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冲上了抗疫前线。其间,谢春患上了带状疱疹,仍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帮助医院联系、筹集后勤物资,参与资源保障工作。

不能经常见到爸爸,谢沛祺就把对爸爸的想念藏在心里。2月7日,他在妈妈手机上看到《长江日报》一篇《直击武汉重症隔离病房!》的报道中,爸爸和同事在隔离病区工作的照片。“爸爸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但他的眼睛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3月,经过多次申请,谢沛祺的妈妈下沉到社区开展工作。谢沛祺一个人不敢待在家,就跟着妈妈下沉社区。妈妈为居民们测量体温、办理进出卡、楼栋排查,他就“全副武装”地做好防护,在不远处看书学习、运动。

看着爸爸妈妈疫情期间辛苦工作,小小的谢沛祺很懂事,他说,“努力学习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战斗。”

妈妈头发白了


山东济南舜文中学四年级学生吕泽宇最难忘的是见到妈妈从湖北抗击疫情回来的第一眼,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长发变短了,头顶、两鬓多了许多白发……看到这样的妈妈,吕泽宇有些难过。

妈妈在一线抗疫具体做些什么,吕泽宇不是很清楚。但是在他的梦里,妈妈一直都是个和病毒战斗的英雄。一次,吕泽宇梦见妈妈穿着防护服,身披红色的披风,站在悬崖边拿着超大针管刺向新冠病毒。

在夏令营期间,主办方组织青少年一起观看“中国战‘疫’时间线宣传片”。看到短片中医务工作者辛勤工作的场景,吕泽宇觉得,自己对妈妈的认识又增添了很多。“看到很多像我妈妈一样的医护人员,觉得妈妈是很伟大的人,不惧怕危险,坚持在一线治病救人。”

在佩服妈妈之余,吕泽宇也担心着妈妈的安全。妈妈出发去一线的前一晚,吕泽宇亲手做了锦囊,贴心地写上注意事项,提醒她照顾好自己。即使妈妈已经从一线回来了,吕泽宇的牵挂仍然没有减少。看到从一线回来的妈妈每天还要忙碌到很晚,他会默默地拿本书坐在旁边陪着妈妈,他想对妈妈说:“每次到前线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或者能多告诉我们一些工作的情况,不要让家人牵挂。”

 “家里一切安好”


“对不起,妈妈暂时不能回来,外婆年纪大了,情绪不稳定,你要帮妈妈照顾她,妈妈知道你很乖,很懂事,还有啊……”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有色二中学生必向然接妈妈打来的电话时,听到电话那头的抽泣声。

必向然拿着手机呆立着,她想妈妈,想对妈妈说点什么,但不知道怎么说,突然大脑一片空白,从未有过的恐惧堵着胸口,外婆在旁边哭了。

必向然的妈妈因为在抗疫前线工作意外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不得不隔离,进去前,妈妈匆匆给家里打来了电话,爸爸还坚守在抗疫一线,家里剩下她和奶奶。

这些日子,她学会系好围裙,站在砧板前,拿起菜刀,准备自己的午餐。

“有时候晚上做梦会哭,太想他们了。”必向然不太会直接向父母表达感情,每次想给爸妈打电话,手机的屏幕亮起后,她会犹豫着不去按视频通话的按钮。

“从大年初二开始,医院成了战场,这就是我的阵地。我不会离开我的阵地。我坚信一定会赢!”家里的微信群里,姑姑发了爸爸接受专访的视频。视频中背景是医院的大厅,有许多匆匆来往、全身防护的医护人员。听到视频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必向然眼睛瞬间朦胧。“爸爸很疲倦,但遮挡不了眼神中的果敢和眉宇间的坚毅。”

这次,她终于鼓足勇气毫不犹豫地给爸妈发了微信:家里一切安好,不要担心!加油,我等你们回家!

日记本里的爸爸


夏令营期间,一天晚上快9点的时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一个小营员正趴在桌子上写日记。他是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四年级的高敏畅。一直以来,高敏畅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为了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不管多晚多累都坚持写。

高敏畅的爸爸是上海第一康复医院呼吸科医生,疫情期间,爸爸在一线战“疫”,思念被记在了高敏畅的日记里。

“2020年2月11日。今天我看新闻说最近被感染的人数在减少,我觉得疫情应该控制住了,爸爸应该也很快就会回来了,我希望他能早点回来,疫情可以早点结束。”

“2020年4月5日。今天我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说他已经平安到达上海了,他能平安到家,我就放心了。明天我就可以见到他了,终于可以和他一起吃饭了。”

“2020年4月7日,今天是我第一次在家上网课,因为爸爸回来了,他说以后我的学习还是由他管,我想不管在哪儿上,我都要认真。”

“从爸爸的身上,我学到坚持不懈,无所畏惧,要勇于奉献的精神。”高敏畅说,日记都不长,但是每一篇都流露最真实的情感,他会把对爸爸的想念,每天视频电话中爸爸告诉他有意义的事情都记录在日记本上。

战“疫”作品中的“大情小爱”

全国青少年北戴河活动营地报告厅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书法和绘画,这是来自全国6个省(区、市)的145名首批夏令营成员的作品。


这些夏令营成员的父母都是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孩子们停课在家期间,以抗击疫情为背景设计了手抄报和绘画作品,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生活的真实体验,以及疫情带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大爱无疆,抗疫必胜》


“如果你问我谁是中国最伟大的医生,我想把爸爸列为其中一个。”湖北省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学校的一名小营员陈秋实拿着画报坚定地说。

他给画报取名叫《大爱无疆,抗疫必胜》,画中,燕子衔来了新泥,杨柳吐出了嫩芽,一个身穿防护服的白衣战士仰望一轮硕大的圆月,整幅画色彩鲜明,给人必胜的信心和力量。

“有些白衣战士永远留在了那个春天,中国医生前赴后继、奋勇前进的精神感动了我。”陈秋实用爸爸的形象作为画作原型,表达对像爸爸一样曾在一线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们的敬佩和爱。

疫情发生后,陈秋实的父母都去了前线,他的妈妈负责统计医疗物资清点工作,爸爸救助患者。在这45天里,他照顾爷爷奶奶,守着3岁的妹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我很想他们,想说的很多,但不能多说。”这次疫情让陈秋实长大了许多,父母一个星期才打来一次电话,每次就两三分钟,他默默地把想念留在心中,除了报平安,叮嘱父母保护好自己,从不多说一句,他知道父母在忙着争分夺秒地救人。

上海学生徐佳晟的书法作品《少年中国说》让带队老师们印象深刻,铿锵有力的笔迹传达出一股青春朝气。

“孩子们的抗疫作品形式丰富多样,但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英雄父母的崇高敬意,立志学习先锋榜样精神和长大为祖国作出贡献的决心。”上海领队寿小翠说。

《爸爸和病毒拔河》


一半是一个高大威武的医生,五彩斑斓的城市,树木结满了果实,车辆井然有序地前进,另一半是一个病毒大怪物,车子破损,草木枯黄,房屋倒塌,画作《爸爸和病毒拔河》的作者叫邱梓琪,是武汉第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以前没想过长大后做什么,现在,我长大后要成为像爸爸一样的医生,我可以不要钱,我要病人安全地离开医院。”父亲成了邱梓琪心中的偶像,也让小小年纪的他有了人生方向。

“大怪物正在与爸爸拔河,病毒用十分之一的力量,爸爸用全部的力量,这条绳子代表抗击疫情的胜利。”邱梓琪给大家解释道。

“爸爸参加我们学校的拔河比赛,胜利的时候都很开心,疫情暴发后,爸爸就没开心过,我很久没见爸爸笑了,爸爸以前很爱笑。”谈到创作灵感,邱梓琪按着电话手表的屏幕,翻照片给记者看,“我手表电话的第一张照片就是我给他拍的,他笑得牙齿都露出来了。”邱梓琪自豪地说。

“我可能过一段才会回来。”“为什么?你去哪儿?”邱梓琪回忆说,那天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自己满脸疑问。邱梓琪的爸爸是武汉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因为接触病人而感染,后来病情危重住进了隔离病区。

“妈妈哭了,我没哭,我很伤心,特别痛。”渐渐地,邱梓琪开始习惯了没有爸爸陪伴的日子,也能自己按时起床、吃饭、上网课。

“爸爸总把车让给妈妈开,他骑电动车,他的车技都退步了。”得知爸爸要康复回家,邱梓琪特意准备了小礼物,用纸折成车子,他还做了一个垃圾桶,“爸爸爱吃小橘子,他把橘子皮一直拿在手上,给他做个垃圾桶就方便扔垃圾了。”邱梓琪说。

“他太忙了,都不知道眼药水过期了。”最近邱梓琪的爸爸左右眼交替发炎,悄悄看了他的眼药水,发现过期了,来参加夏令营前,再三叮嘱爸爸记得换。

《消灭病毒》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临沂二村小学的黄忆秋是个文文静静的女孩,谈起手中的绘画作品,黄忆秋的话多了起来。

“我的画分为两部分,上面是一块屏幕,里面有穿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屏幕上开了一个弹幕按钮,弹幕拼成了爱心,写着加油、白衣天使等文字……” 黄忆秋的妈妈是一名护理部主任,这幅画就是以她的妈妈为原型创作的。

在画作的下半部分,黄忆秋绘制了白衣天使回忆在武汉的经历,救护车后面有一群新冠病毒,还有大针筒,“针筒代表白衣天使对病毒的打击,救护车代表患者。”黄忆秋一一解释着自己的创作思路。

在黄忆秋看来,战“疫”就是很多像妈妈一样的叔叔阿姨们在危险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和病毒作斗争。她所绘制的也正是这段时间以来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一部分。

临走前,队伍中年龄最小的营员邓煊栎申请把自己的手抄报带回家。原来,这幅画作是邓煊栎在疫情期间送给抗疫一线爸爸的礼物,是自己心中英雄的专属。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编  辑丨王 

校  对丨张国党

校  审丨周艺涵

值班编委丨吕通义



猜你喜欢

点亮“在看”,传播感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