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设计被骂上了微博热搜

百家 作者:黑马营销 2020-08-04 23:59:29

刘治治的工作室「立入禁止」在去年接受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邀请,为 2020 年即将召开的第十届北影节设计海报。


最后他们做出来两张动态海报。第一张是代表十周年的风车叶片,旋转起来变成风车;第二张是将照相机的镜片设计成长短不一的七彩镜片,在海报里摞起来,形成天坛的样子。


 第一张:代表十周年的风车叶片
 第二张:将长短不一的照相机镜片摞起来,形成天坛的样子


但是设计完成后,当海报在北影节官方微博上发布出来时,评论像潮水般涌入,无数人骂它丑,也有很多行内的设计师力挺刘治治。评论变成两极化。


通常来说,一个设计做的好不好,一般有争论也都是在行业内的专业讨论,很少会进入大众视野,大众也不关心。但这次事件,公众的讨论热烈到「北影节海报」事件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


刘治治和 故事FM 十分有渊源,故事FM 的 Logo,包括之前的第一版和现在正在使用的第二版,都是出自刘治治之手。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刘治治,来梳理一下这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亲历者自述 ▼

-1-

争论风波


我叫刘治治,是 70 后平面设计师,也在中央美院当老师。


那是周二的早晨,起来之后就发现微信炸了。收到的微信大部分还是「挺耳目一新」这样的话,但是突然我看见一条信息是,「没事,你别难过,什么事都会有争论。」我当时就觉得有点奇怪,有种各界发来唁电的感觉。


于是我赶紧到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官微去看,他们发了电影节的先导海报,评论都是「太丑了」,「怎么能丑成这样」,「文字能不能设计一下」,「这学生做的吧」,「颜色怎么这么俗这么脏」等等,还有一些纯粹骂街的话。


 微博上的一些评论


-2-

接受邀请


说起来早在大约七八年前,北京国际电影节曾经向社会广泛征集海报。他们同时也和北京设计周合作,希望能够借由设计周的平台,向关注设计周的人重点征集海报。


因为我除了有自己的工作室,还是世界设计师组织「国际平面设计联盟」的会员,所以设计行业的一些活动经常会邀请我。


那时我和设计周正好有合作,他们就请我去给电影节讲一讲海报是什么。


于是我去了,讲了讲自己的一些作品,好像也点评了一下北影节前几届的作品,具体记不太清,但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我们一直保持有联系,他们也一直在邀请我,说「能不能请你出山做一下」。


结果去年第九届北影节出了个「菜花事件」。


那个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北京国际电影节有一个大奖叫天坛奖,结果去年他们的海报设计成,有一个女神挥舞着绸子,这绸子构成了一个天坛,然后把女神当成一个树干,上面是枝叶繁茂的一棵树。


他们主要的问题是,由于这个树冠是直接在图库里找的图片,直接修边修下来的,所以整棵树在没有一个确定的光源的情况下,看起来会觉得像是一个菜花。


 部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往届海报。其中,第九届海报(上排中)图案曾被网友形容为「长得像菜花一样」 


当时的评论一边倒的批评,我也有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内部给我的解释说他们的确没有找专业的设计师,找的大概是做品牌的一个年轻设计师。而且做完也一直在改,改了三十稿以上领导才满意。


所以他们准备这次电影节的时候,就更加想要和我合作。


我心想,人家追你追了那么久,不答应不合适,更何况再差应该也差不过「菜花」,而且我也觉得挺好玩的。


作为纯官方的一个项目,我觉得我能够增加一些新的东西,一些可能性,因为像一般的纯官方的海报,基本上是一个绸子绕着华表、小孩放鸽子,或者蓝天白云、故宫红墙,但我认为设计里面应该有一些挑衅,能够给庸常的社会或者这种既定的范式一些刺激,这是我个人做设计的一个理念。后来我就答应了。


-3-

设计过程


我接受邀请之后,北影节方面也提了一些要求。


首先,今年是北影节十周年了,他们希望有「十」这个概念。


其次,要有风车。北影节以前就有一个胶片做成的风车的形象。这个风车有七个叶片,好像因为电影是第七大艺术。


然后颜色上要求有七彩。主办单位很喜欢七彩,彩虹的颜色。我分析原因是这样不会出错。太偏绿或者太偏红,或者偏任何一种颜色,都可能被理解为偏向于某一个群体。所以干脆七彩,什么颜色都有了。


最后,因为北影节会颁发一个天坛奖,所以要求还要有天坛。


于是我们在提案的时候,根据概念和表现手法分成了 5 种不同的样子,然后给主办方挑。


 海报的室外效果图


其实我们一开始设计时,是往主海报这方向去设计的。但主办方可能觉得,我们的风格与手法领导可能很难接受。所以他们在尊重我的前提下,最后折中了一下,跟我说:这组海报不作为主海报了,而是作为一个更概念的先导海报。


什么叫先导海报呢?一般电影在还没剪辑完,甚至可能刚刚进入拍摄的阶段,为了造势,会先出一张海报,这就是先导海报。


所以先导海报可以比较的艺术化,可以没有明星。它更像是戏剧海报,更偏意向,偏艺术化的。


对方毕竟是甲方,他们觉得作为先导海报合适,也是有他们道理的,我也没必要去争说我一定要做主海报,所以最后就定了,就作为先导海报。


其实最后大家是挑中了,风车和天坛两张一组的海报。这其实不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静态海报,实际上,它是一段动画,是一个动态海报。


-4-

设计理念


第一张风车的海报,由于是第十届北影节,所以是由「十」转动起来形成风车。


第二张海报,我们想利用镜头作为元素。因为我们所有拍摄的影像,都是通过镜片拍摄进来和放映出去的,这就是电影。电影中无论是拍摄还是放映的镜头,都是由镜片构成的。比如莱卡的 35f2 经典镜头,我们会说里头是 8 枚玉,8 枚玉就是 8 个镜片。


并且我们发现天坛是分层的,所以我们就把每一层都当作一个镜片,设计成天坛的样子。


 两张海报的主要元素:风车和天坛


当时我们还想过选取中国著名电影的颜色,作为每个镜片上的颜色。比如选取霸王别姬里的主色调,黑、白、红、黄和一些粉,比如田壮壮拍的小城之春,南方城市的那种翠绿和一些灰调。


在交稿时,我的合伙人章瑜还在群里说,「没事,你们放心,什么东西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但是绝对不会像『菜花』那年,放心吧。」


当时我看了没说什么,我特别有自信,也认为说不好的肯定是少数。


海报交上去需要审核,大概一周后发出来的,也就是上周二的早晨。结果我微信就炸了。


-5-

创造一种可能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论?我想,可能因为电影节的海报与平常做的艺术类的活动海报不一样,平时,我们会更以平面设计的手法和语言来做设计,大家也都能接受。


但电影类海报是平面设计里一个比较独特的分类。它的画面一定要能看出技术含量,也就是「炫技」,这不是一个负面的词。它即使是一张图片,也要让人能看到非常多的效果,而我的海报让大家失望,或者受到批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违背了预期。


所以我特别理解。


其实审美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而且一个好的设计师其实是创造一种可能性,如果最后的结果仅仅是美,那么设计师是不知足的。


一副好的海报、一个好的产品是可以改变你的。


比如一个著名的法国的产品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他做过非常多著名的设计,其中有一个是用来榨柠檬汁的机器,整体像一个火箭。它最上面有一个头,柠檬在这上面拧,下面是一个三条长足型的支架,用来支撑放在桌子上。单纯这样看,你会觉得它完全没有审美,就是一个金属,也没有漂亮的颜色。


 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柠檬榨汁机器


当你把这样一个榨汁机放在桌上,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异质物,它和别的餐具在一起非常不协调,你甚至会困惑自己为什么会将一个火箭模型放在桌上。


但你会不知不觉地把家里其余的东西都换成与这个物品相关的。无印良品、宜家都特别善于做这件事。


像 MUJI(无印良品)的所有产品,在它的店里你觉得它们百般和谐。于是你兴奋的买一个产品回家。但在家里,有彩色的塑料泡沫地板,小孩的玩具零零散散扔了一地,一个透明塑料袋不知道什么时候挂在了门把手上,桌上还隔着一个 4S 店送的纸巾盒。再看见刚从 MUJI 买回的东西,你会觉得特别不兼容。


结果是,你会被动地不知不觉就成为了 MUJI 的粉丝,然后因为一个 MUJI 的一根笔或者桌上的物件,慢慢地把家改造成类似 MUJI 的风格。


-6-

曾经的黑白故事


我曾经遇到过更啼笑皆非的事儿。大概是在 2003 年,我们就弄了个工作室。


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官员和他的秘书。他们要做一个水电站的项目,需要一个宣传画册。


我们聊的很好,官员想看一下我们做过的画册实物,当时工作室里的画册都是黑白的,我给他解释那是当代艺术的水墨画。他思考了一会儿,突然问出一句我完全无法预料到的话「你们是一个做黑白的公司啊,你们会做彩色的吗?」


我一下子就懵了。我说「我们当然会做彩色了,我们是设计师,您给我们什么菜,我们就做出什么东西。」


我说,举个例子,就像往一个相机里放彩色胶卷,会拍出彩色照片,放黑白照片,会拍出黑白照片。


但无论怎么解释,那个官员一直认为我们是一个只会做黑白的工作室,最后就离开了。


当时我和广煜面面相觑,这是我一直记得的一个故事。


 刘治治为 2016 年西宁 First 青年电影展设计的主海报及奖杯


 刘治治的一些过往设计作品


做科普的一帮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刘治治,我现在特别深刻的理解了,何为礼不下庶人。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对老百姓无礼, 而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广泛讨论的。简单说,比如理论物理,如果你让它的讨论超出科普的范畴,突然进入到了一个更广泛的讨论空间,它就变成了「民科」。永动机的理论就出来了,他们还会说爱因斯坦是错的。


其实我作为一个设计师,只需要面对我的甲方,我无须向全民解释,但我很关心为什么会引起这个争论。


我觉得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现在意见的出口少了。可以讨论的东西到了某个层级之后,大家自动就不再讨论了。所以大家不会去讨论北京电影节该邀请谁,北影节这次文化输出的核心是什么,主题是什么,但他们会乐于去讨论一些别的周边的东西。这是一个大环境。



-封面图及未注明来源图片
均由 讲述者 提供
 Staff 
讲述者 | 刘治治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寇爱哲
声音设计 | 孙泽雨
文字 | @寇爱哲 刘艺
运营 | 翌辰

 BGM List 
01.Story FM Main Theme  - 彭寒(片头曲)

02.Border Crossing - Dave Porter(周二早晨)

03.Hopopono - GoGo Penguin(电影海报观念)

04.Boxes Autumnal Moping(水电站)

05.Slumber Song(片尾曲)


本文由「故事 FM」授权转载,「故事 FM」是一档由大象公会出品,亲历者自述真实故事的声音节目。每周一、三、五在微信公众号(ID:story_fm)及各大音频平台同步播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