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监局重磅出击!严禁花式掩盖不良!

百家 作者:信贷风险管理 2020-07-24 11:08:17

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人专属交流、学习的平台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商报
此篇文章共3639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受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不良双升。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04亿元,不良贷款率2.10%,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全力做好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在京银行业金融机构把信用风险管控工作作为风险攻坚的第一要务,建立“一把手”负责制,严防风险敞口进一步扩大。在不良处置上,早动手、早推动、早处置,全力压降不良包袱。与此同时,严禁以违规续贷、虚假转让、同业互持等方式掩盖不良。

自今年银保监首次提出要治理金融机构“粉饰报表”以来,掩盖不良就成为各级监管层的重点打击对象。其实,让不良彻底暴露、真实暴露,早发现早解决是监管层一贯的要求,但各级金融机构出于业绩考量不愿意如此,导致我国金融机构坏账到底有多少成谜,而东方资产不止一次的在报告中质疑我国不良数据的真实性。

北京银监局强调“一把手”负责 
严防风险敞口扩大

《通知》称,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实体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辖内各机构为支持企业防控疫情、复工复产做了大量工作。但因部分困难企业经营恶化,辖内不良余额和比率持续双升。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银行业资产质量劣变压力将持续加重。为前瞻有效应对辖内信用风险,平稳渡过疫情挑战,现就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高度重视,及早部署

各机构要把信用风险管控工作作为风险攻坚的第一要务,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积极争取上级最大政策支持,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确保信用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力争全年不良处置额明显高于前两年平均水平,努力实现2020年下半年不良贷款余额由升转降,有条件的机构2020年底不良贷款余额压降至年初水平,为下一阶段不良反弹预留空间。

▍加强排查,严控增量

加大信用风险排查频次、广度和深度,重点关注前期经营激进、过度授信或已出现债券市场违约情况企业等信用风险薄弱领域,着力加强对大额客户、异地客户和关注类客户的风险排查和贷后管理。做好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延期还本付息客户经营情况的持续跟踪,对发现的风险苗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严防风险敞口进一步扩大。

全力压降不良  严禁掩盖

一些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主动暴露不良,有的甚至故意粉饰和隐瞒。总的来说,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

近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指出。

▍把握时机,处置存量

北京银监局《通知》要求各家机构综合利用清收、转让、核销、重组等多种处置手段,加快推进不良处置工作。法人机构要充分研究现有不良核销、转让法规政策,密切关注不良转让试点工作进度,主动加强与主要股东、董事会的汇报沟通,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分支机构要积极向总行争取核销额度或报批核销项目,早动手、早推动、早处置,全力压降不良包袱。

▍做实分类,提足拨备

此外,进一步夯实风险分类基础,加强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确保及时准确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原则上,除涉及债委会等特殊情况外,各机构逾期60天以上的对公贷款均应纳入不良。严禁以违规续贷、虚假转让、同业互持等方式掩盖不良。要对资本补充、拨备计提等事项早作安排,提前备足吸收损失的“粮草”和“弹药”。在合理预测贷款损失的基础上尽早、足额计提拨备,避免出现拨备覆盖率急剧下降或被动突击计提拨备等情况。

东方资产质疑不良真实性 
银保监今年首提治理“粉饰报表”

事实上,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东方资产股份有限公司,在近年多份报告中都提出对银行官方不良率真实性的质疑,并指出“相当部分地区的银行实际不良率或是官方数据的2-3倍”。前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也曾在2016年的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银行的不良贷款被大大低估。

日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有效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的行为,督促银行做实资产分类、真实暴露不良、足额计提拨备。疏通不良资产核销、批量转让及抵债资产处置等政策堵点,指导银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处置。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监管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的行为,既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实体企业,同时也需不影响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标准,遵循银行本身的市场化原则,保持经济的稳健性和监管的审慎性。

央行等五部门6月1日的通知指出,对于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2020年年底前存续的普惠小微贷款应付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申请,给予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安排,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同时,对于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其他中小微企业贷款和大型国际产业链企业(外贸企业)等有特殊困难企业的贷款,可由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

也就是说,今年年内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均可以享受一次延期还本付息。之前已经享受过展期政策的贷款也可以享受这一政策。根据央行测算,预计延期政策可覆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约7万亿元。

曾刚表示,7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暂时不会暴露出来,这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部分。真正需要担心的是“粉饰报表”,是银行在7万亿以外的贷款,若出现逾期,有些银行可能不愿暴露不良。

起底不良资产腾挪术

▍腾挪术之一:“时间换空间”

银行授信给空壳公司,由空壳公司收购出现坏账的企业,然后借授信资金偿还坏账,以达到掩盖不良的目的。一家银行总行风控部门人士介绍,空壳公司没有生意经营,一般材料都很少,肯定是不符合银行授信要求的,这样做风险很大。

之所以称这种方式为“时间换空间”,是因为出现坏账的企业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如果行业环境等条件转好,企业恢复经营,就有可能还上贷款。

也是因为看到有这样的希望存在,有的银行直接给坏账企业续贷。续贷也就相当于展期,让客户可以延后偿还贷款本金,在展期期间只要能按月偿还利息就可以了。再退一步讲,客户实在没有资金周转,还可以通过上下游企业“分担”,尤其是下游企业,比如客户供货给下游,下游不支付货款,直接替客户还贷。

▍腾挪术之二:“拆东墙补西墙”

比起“时间换空间”的腾挪方式,有的银行更为大胆。2017年初,某农商行上市前夕,该行一位对公客户向记者反映,该农商行一支行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把该公司账户上的钱借给不相识的公司代偿贷款或进行担保,但之后对方公司还不上钱,该农商行也推翻了此前的协议。

多位业内人士也都指出,银行充当“中间人”协调客户资金的情况真实存在,不是在明面上,这种代偿可能是给了相应的好处,如一定的利息。

这种仅“你知我知”的做法,和“抽屉协议”的模式颇为相近。一位律师业人士介绍,“抽屉协议”,顾名思义就是只有签约人知悉,未被曝光的协议。有的时候明面协议不能消除交易各方的利益矛盾,因此交易各方会在明面协议之外签订“抽屉协议”,以达到利益平衡。“抽屉协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交易各方的争端,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

▍腾挪术之三:“假出表”

有一种已不算神秘的“抽屉协议”,也是银行腾挪不良贷款的手段。2017年12月下旬,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55号文),强调银信不能通过“抽屉协议”或回购等“假出表”形式规避监管。

据了解,银行不良资产从表内腾挪至表外,一种做法就是银行将不良资产通过信托渠道出表,再对这类资产回购。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曾在公开演讲中揭露称,信托帮银行倒腾报表,银行把自己的不良资产打包,通过信托公司发行资产管理计划,再由银行的资产池进行回购这笔资产。

为什么要掩盖不良?

“坦白说,他们的做法的确不对,但我能理解他们的处境——现在一旦出现坏账,分行支行从行长到客户经理不但超额业绩奖励荡然无存,还影响他们的晋升机会,这导致一些支行行长与分行上下串通、采取一些违规行为,企图瞒天过海。”许杨直言。

在他看来,一方面是经济进入转型期导致企业不良贷款逐渐攀升,令银行员工工作压力骤增,每拓展一项业务都要担心会不会触发新的坏账风险;另一方面,业绩考核压力与日俱增的同时,银行员工收入却在下滑,这导致业务管理难度加大。

“有时一个月要为此失眠几天,尤其在业务骨干递交辞呈、辖区企业告知不能按期还款、上年度业绩未达标、增加业绩考核指标时。”许杨直言。

不少支行行长都面临相似的处境,其中个别分支行行长顶不住“压力”,通过协助贷款企业美化财务报表争取新贷款“借新还旧”、或“指导”企业寻找空壳公司采取承债式收购等方式腾挪不良贷款,以此掩盖自身坏账状况、粉饰业绩,换取超额业绩奖励与晋升机会。

“这种做法迟早会出事,因为这会带来分支行一系列业务操作失控,但从另一角度分析,若超额业绩奖励与晋升机会,能与坏账处罚等考核脱钩,这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或许会降低。”许杨坦言。


学习文章推荐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
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xdfxgl01
点个在看,写出你的想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