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书记关怀下,他们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百家 作者:科技日报 2020-07-10 10:06:44


◎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俞慧友 陈曦


“十八洞村因精准扶贫而闻名,青山绿水是它的容颜,但贫穷也一度是它的底色。”湖南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族阿妹施林娇如此描述她的家乡。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在此首倡“精准扶贫”。巨变在这个藏在武陵山腹地、不为人知的偏僻村寨上演。苗家姑娘心中一度“与全面小康的距离是那么遥不可及”的家乡,实现全面脱贫,奔着康庄大道而去。


是的,总书记来了,湖南的父老乡亲开心地笑了,小康的日子在前头。


航拍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家乡好了,姑娘回了 

十八洞村有“带货主播”了



腊肉、山泉水、猕猴桃、苗绣……这些十八洞村百姓们自吃自用的东西,如今都成了“带货主播”施林娇直播平台上的抢手货。


去年大学毕业的施林娇,在外短暂打工了一阵,选择返乡创业。拉上同村的伙伴,通过直播平台,施林娇化身十八洞村“代言人”,帮老乡们网售土特产品。


施林娇的回归,着实有些“背景”。“以前的家乡,是出了名的穷旮旯,山高路险,没啥收入,村民找对象都是‘老大难’。”她说得很坦诚。


不过,在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下,如今的家乡,大不一样:飞地经济下的猕猴桃产业有分红了,山泉水也能卖钱了,农家乐火起来了,乡亲们腰包也鼓起来了。


2016年底,十八洞村脱贫摘帽。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13818元。


“以前没有水,地上都是泥,现在通了自来水,房前屋后石板路。”曾在自家门口与总书记握上手的十八洞村村民杨冬仕,满面笑容地说起村里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比比皆是。以前背井离乡十多年的打工仔杨正邦,现在当上了农家乐“小老板”。申请5万元贷款办蜜蜂养殖合作社的吴满金,给刚出生的小女儿取名“龙思恩”以表“知恩图报”之心。为村民提供62个工作岗位的施进兰,自己在寨子里做讲解员,妻子忙活农家乐,儿子倒腾直播……


如同杨冬仕的酒坊名“幸福人家”一般,如今的十八洞村生活甜美,且蒸蒸日上。


这样好的家乡,施林娇有什么理由不回来?


十八洞村里的苗乡“网红” 施林娇在直播中和观众打招呼(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摄


古老苗寨百姓

过上向往的生活



十八洞村近百公里外的古丈县翁草村,是热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三季拍摄地。如今,这里的百姓,也真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两年多前,在刚来翁草村驻村帮扶的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欧三任眼里,这片有着青石板、古苗寨、潺潺溪流的村落,委实是个“世外桃源”,美则美矣,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年轻人“流失率”高。


几番摸索,“茶旅融合”为这里破了局。


热门综艺节目让村落声名远播,发展旅游也就有了“由头”。此外,还须有产业支撑。茶,就是这片致富“金叶子”。


小小一片叶子背后,还有一段来自党中央、总书记亲切关怀的往事。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愿捐赠茶苗,助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很快,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方面,牵线搭桥。3个月后,黄杜村向包括翁草村在内的3个贫困村,捐赠了150万株白茶苗。于是就有了翁草村的“白叶一号”基地。


欧三任介绍,“白叶一号”项目落地后,村里流转土地750亩,有效种植面积660亩,覆盖当地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户共430人。 


和大部分村民一样,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户的苗族大姐龙启芳,在自家土地流转后来基地干活,2018年就脱了贫。


“通过两年精心培管,‘白叶一号’成活率能达90%以上。不久前的试采中,浙江的白茶种植专家都被‘圈粉’了,直说没想到古丈也能种出这么好的白茶!”欧三任很兴奋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修复百姓生活生态 

“胶囊”治好水港“环保病”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考察长江岳阳段生态建设情况,并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做出重要指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


城陵矶港是湖南唯一通江达海的长江深水港口,是我国内河主要枢纽港之一。对这座百年老港来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是一张亟须作答的“环保考卷”。


彼时的百年老港,因污染严重正面临生死存亡危机。设施陈旧,大量货物露天堆存,工作人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19年6月,老港环保提质改造工程上马,长470米,宽110米,高46.5米,总面积5.1万平方米的巨型“胶囊”拔地而起,对散货进行全封闭管理。这也是长江流域的首例。


据湖南省港务集团董事长徐国兵介绍,码头前沿新配置3台卸船机,平台后沿设输送机,物料通过转运站被送至“胶囊”仓库,仓库内配置的3台堆取料机进行装卸作业,再通过皮带机连接1台装车机进行装火车作业,装车机可一次对55节车厢(约3500吨)进行装车作业。装车完毕后,通过岳阳北站连接京广铁路,可输送铁矿石到省内各大钢厂,煤炭可辐射至云贵川,百年老港焕然一新。


指着不远处的银白色仓库,湖南省港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尹显东很高兴:“这个‘胶囊’能治病!能治我们的环保病!”



小康日子的“土”和“潮”


什么是小康?湖南老百姓的答案,最“土”又最“潮”。


在郴州汝城县,1.7万贫困户,靠着辣椒产业,脱了贫致了富。当地沙洲村,靠着“半条被子”兴起红色旅游,百姓学得一门“看家手艺”,也在家门口靠着双手奔了小康。


汝城,只是一个缩影。在湘西州、张家界、衡阳、常德……湖南人民依着各自的“土路子”,发展出小龙虾养殖、白茶种植、电商直播、茶旅文化、红色旅游等各色产业,把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化为实实在在的好产业,挣出幸幸福福的小康新生活。


在这些地方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令人欣喜,那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在城市或多或少打拼过的他们,背起行囊,回到家乡。这不只是因为他们的“乡恋与乡愁”,更因为他们的家乡蕴藏着“希望”——在家门口创业兴业、过上小康日子的希望。


他们是新农村建设者,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发展乡村旅游;他们更是新技术实践者,挥科技利刃,拔穷根兴新业。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里,他们辟出新天地,过上了“热辣辣”的美好生活,演绎着一个个崭新的湖南“创业致富故事”。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热土、富一方百姓”。观念和意识的嬗变,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社区的重建、文明的进步。乡村的广阔天地,有的是圆致富梦的机会。


而另一边,是湖南人民奔小康的“潮”。


在浏阳,蓝思科技的3D玻璃屏生产线令人惊叹;在株洲,高级公厕“建宁驿站”的智能大屏引人驻足;在常德,引进德国技术改造出的“绿腰带”穿紫河和“海绵城市”的旖旎风光值得好好感受……


湖南的“潮”点很多。湘西有一座从电影中走出的文旅重镇“芙蓉镇”,武陵源山里有一年招待60国来客的高端民宿,长沙有门前永远大排长龙的“超级文和友”,有外地年轻人念念不忘、到长沙必打卡的“茶颜悦色”,还有太平老街里的夜生活、闻名全国的“夜经济”……在那些地方,湖南人“潮”得不像话,也幸福得不像话。


常言道,“湘女多情”,大概也源自三湘四水本就能“勾魂”。短短几天时间,这里老百姓的幸福小康生活走不完也看不够。只想再多停留,和刀刚火辣的湖南人一起,以“拿辣椒当饭吃”的豪情,奔向他们最乡土又最新潮的小康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相信勤劳勇敢的湖南人也会一如既往,用诚实劳动实现梦想、破解难题、铸就辉煌。



相关链接:


黄土地遇上“黑科技”,老百姓挑起“金扁担”


小小花木盆景,致富一个村


河南:生机勃发的中原沃土,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江苏:生态“绿心”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岳靓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