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拴五色丝,纪念“怀石投汨罗以死”的屈原。而在2100多年前,世人未尽知屈原其人其事之时,一位年方二十的西汉史官来到屈原自沉的汨罗江畔,临流凭吊,唏嘘垂涕。屈原生平在他的笔端第一次被完整记叙。而我们要说的故事,也从这位史官开始。公元前125年左右,司马迁奉官差周游各地,一路赴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在沅湘泛舟,到齐鲁寻孔子遗风。途中,他来到屈原自沉的汨罗江畔,想一探这位战国诗人的精神足迹。司马迁来访楚地的180多年前,一贯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屈原受他人谗言,被楚怀王放逐。虽为楚国竭忠尽智,却没逃过忠而被谤的厄运。此后,屈原辗转长江、沅水、湘水,作《离骚》《九歌》《天问》《招魂》,投江而亡,不改其志。而同于汨罗江畔畅想古今的“后辈”司马迁,在25年后因为李陵谏言获罪,次年被处宫刑。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一生写就《史记》130篇、53万字。中国人自此对这位“太史公”充满敬意。而人们甚少关注到的是,对于这部炳如日星的史学著作,最知名的评语是“无韵之离骚”;“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更被司马迁自叙为其发愤著书、意旨自激的精神源点。有人说,中国士大夫史上第一位“廉贞”之人当推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写屈原行至江滨、形容憔悴,疾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宁肯葬身鱼腹,不与奸佞合污。而在后人眼中,司马迁又堪称屈原的“千古知己”。金圣叹评点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说的就是中国士人的这种深沉刚烈。屈原被放逐后思念宗国,笔下诗文或言爱国忠君、或批昏佞之道;司马迁受刑后,也从“悲屈原之志”起,为“古今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著书立传。在司马迁眼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写作《史记》时的司马迁,同样是将胸中块垒寄寓古今,在史传记叙中追求立言不朽。他写刘邦在咸阳观秦始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写樊哙之勇:“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写伍子胥奔亡吴国:“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写高祖归乡:“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写荆轲、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一部《史记》,读屈原、贾谊传不禁感动落泪,读庄周、鲁仲连传畅想遗世独立,读李广传奋而立志,读信陵、平原君传又欲养士。史人逢怨刺,磊落多感慨。屈原离郢都、赴汉北时未曾变更志趣;王子、比干杀身成忠,伯夷叔齐杀身成廉;司马迁则以隐忍使《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真正将一代士人风骨表于后世。数千年前的这些士人,为华夏民族立下了精神最根源处的正直、历史最纵深处的厚重。司马迁生于龙门。按古人的说法,此地夹黄河东西两岸,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堪称人杰地灵。而司马迁的长眠地,则在陕西韩城往南数公里外的芝川镇韩奕坡。西晋永嘉四年,一座祭祀司马迁的祠堂被立于黄河之畔、梁山北端。鱼背龙脊高耸处,几片屋宇、数丛古柏,掩映着一代代凭吊者的心迹。人们要从坡下登上祠院,只有依山就势、拾级而上,《康熙十三年汉太史公司马祠墓碑记》有言:“高山仰止,构祠以祀。”而在寻常老陕眼中,司马迁又是再熟悉不过的陕西乡党。今天的陕西,“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已与“公祭黄帝”“公祭孔子”齐名。每年3、4月间,人们于司马祠前敬献祭礼、焚香祭拜、恭诵祭文、鸣乐礼成,《史记》名篇被千人齐诵,社会各界代表论道先贤。“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现场(图源:韩城新闻网)
《史记》中的人物或伟岸、或寻常,或先荣后辱、或先辱后荣,或建功立业、人生幸运,或身被刑戮、愈挫愈坚。而在司马迁的笔下,他们无不以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士人意气,绘就人生的壮阔图景。有人说,在《史记》之前与之后,如何看待历史、历史包括什么、历史可以给我们什么,是彻底不同的。在司马迁之前与之后,发于情、肆于心的为文与为人之道亦有所不同。而这一切,或许都要回到2100多年前汨罗江畔的那次驻足。当天,司马迁对屈原的泣涕,为国人根魂留下了“重于泰山”的一笔。P.S.端午搁家干啥呢?欢迎来留言区唠唠你印象最深的《史记》故事、名言。无奖无票选,但有陪唠岛叔的一颗真心。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