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前言:
一直以来,小米就背负着性价比的“罪名”,“组装厂”“无技术”这些标签一直伴随着小米,那么小米是真的没有技术吗?本期黑马将带你走进背后的小米,一起来看小米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技术。黑马团队历时两周,精心打造《深度》栏目的第004篇文章,旨在探索小米背后的技术,为你揭秘小米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此篇文章现免费发送。
提到苹果,人们会下意识地想到流畅的iOS系统;提到华为,人们会下意识地想到自研芯片麒麟990;而提到蓝绿大厂,人们也会下意识地想起VOOC闪充和柔光拍照。那么,提到小米,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又是什么呢?是“黑科技”还是性价比呢?
从大家对小米的固有印象来看,小米就是一个组装厂,它似乎真的没什么技术,可是小米首发的LCD屏下指纹、目前最快的无线闪充、国内领先的小爱同学无不在昭示着小米似乎是真的有技术的。今天,黑马就要来说一说大家争论已久的问题,小米到底有没有技术?或者说,小米的技术实力到底是同行中的什么水平?可能前身是互联网企业的缘故,和传统企业相比,小米一开始没有其它实体企业在供应链的那种“话语权”,加上小米的成立时间、历史底蕴都不如其它厂商,这个时候又怎么找卖点呢?没错,在那个手机动辄四、五千、销量榜前几名还都属于诺基亚、三星、苹果的时代,小米1999元的价格就像是浩瀚星空中的超新星,格外耀眼。(图自艾媒咨询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状况)只要1999元,你就能拥有高通处理器、1GB RAM+4GB ROM、800万像素摄像头、重力感应、电子罗盘、光线感应等这些你在其他手机上想都不敢想的配置,加上独特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可以遇见的是,初代小米被抢疯了……这波互联网销售模式对于小米来说显然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的小米果断选择了延续这种模式。于是乎,1999元的小米2、小米3、小米4、小米5接踵而至,直到小米6因为采用了四曲面工艺导致成本实在过高,至此,1999元的售价才成为了历史。而因为手机硬件利润不高、以及竞争激烈的原因,小米的战略并不只是做一名手机厂家。根据小米2019年年报显示,小米目前主要的业务分为了智能手机、IoT和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这三大板块。而三大板块中又包含了手机、MIUI系统、小爱同学、IoT设备、芯片、支撑性后端技术这些,所以我们就从这几个板块去梳理,看看小米的技术到底是什么水平?因为国内的供应链较为完善的缘故,厂商可以用一个较低的成本组装出一台手机。这样的手机虽然没有太多特色功能,但是胜在价格实惠,和之前同样是组装但是卖得更贵的厂商一比,它的性价比直接就凸显出来了,加上相比山寨手机更好的售后和使用体验,红米就是这样逐渐的“赶走”了山寨机。虽然低端手机出货量高,但是它却始终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
不仅如此,低端手机还会拖累自己的品牌形象,其所带来的利润也不足以支撑更多的研发。相比之下,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小米也选择了适当的加大研发投入。根据小米在今年2月公布的最新收入和研发费用中,我们可以看见小米2019年的全年营收达到了2000亿元,其中,研发费用预期为70亿元;而今年,小米的预期研发费用将会超过100亿元。这么多的研发投入算起来也不少了,那么小米做出的成绩又在哪呢?纵观历史你会发现,小米有两次发布会是最惊艳的:一次是小米1的发布,一次是小米6的发布。第一次有着各种高配置的小米1只卖1999元,从这一天开始大家明白了手机行业的利润究竟可以有多丰厚,而正是因为小米1的1999元价格,国产手机才开始走平价路线,虽然小米1上没有太多属于小米的硬件技术,但是这却是对它最重要的一场发布会。而到了小米6时代,我们看见了玻璃材质的四曲面工艺、亮银探索版这些配置,这些配置也标志着小米做出了一系列的转变。除了性能之外,小米开始更在乎手机工艺、更在乎日常体验,更在乎除性能之外的种种。那么,它因此而带来的技术创新又表现在哪里呢?充电方面绝对值得一提。在大家眼中,快充似乎一直是OPPO、vivo的强项,毕竟“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魔性广告词早已耳熟能详,但事实上,小米的快充技术也是不容忽视。早在去年3月份,小米工程师们就实现了100W快充,充满一块4000毫安时的电池仅需17分钟。而到了6月份,这项记录才被vivo的120W闪充超越,不过遗憾的是,这两家厂商的技术目前均未进行商用。到了今年3月份,小米又宣布了小米全新的无线闪充,充电功率高达40W,仅需40分钟就可充满4000毫安时的电池。事实上,小米近几年的无线闪充一直在不断地更迭换代,从最开始的10W到20W、30W再到如今的40W,小米已经在无线充电的路上越走越远。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小米公布的40W无线充电至今仍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反而是小米10上30W的无线充电在近年开始大放异彩(首发于小米9 Pro),毕竟无线充电速度超过友商有线充电的事情并不常见。
另外,小米10 Pro获得了泰尔实验室的首张快速无线充电能力五星证书。至于小米10Pro为什么可以实现这么高的无线充电功率,据小米自己的说法是通过双层级电荷两极降压,大大降低了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的效率。大家可千万别以为这个无线充电标准联盟是个“野鸡公司”,事实上,无线充电标准联盟(WPC)是由全球500多家会员公司组成的开放性、协作式标准开发组织,负责制定全球无线充电技术和测试标准,它的使命就是推动实现所有无线充电器和无线电源在世界范围的全面兼容。除了快充之外,前段时间Redmi还成功在LCD屏幕上实现了屏下指纹识别,这也是手机厂商们首次在LCD屏幕上实现了屏下指纹识别。根据卢伟冰微博透露,Redmi是因为采用了红外高透膜材提高了红外光的屏幕穿透性,从而能够检测到指纹并返回到指纹传感器,最终实现了LCD屏下指纹识别。但LCD的屏下指纹技术方案主要来自京东方、深天马等屏幕厂商和汇顶科技等指纹识别厂商,小米更多是发布者的身份,所以这一项并不能算小米的技术优势。另外,小米发布的全球首款环绕屏概念手机MIX Alpha,首创了环绕屏屏幕贴合技术,根据网络评论——“两块屏幕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屏幕,有一些拼接痕迹”,黑马也找到了答案。这是来自于小米自主开发的固曲分层贴合技术:它将屏幕拆分到目前屏幕所能拆分的最小单元,然后分层进行贴合,从而解决了应力难题,最终呈现出了环绕屏的形态。虽说这款手机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卖,但是其中的技术却是实实在在的领先了同行。如果未来这个方向对了的话,那么小米很可能就因此领先友商一两年。简单小结一下,小米在手机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技术,其中有的技术很冷门,有的技术领先友商。但就目前而言在手机的核心部件上,诸如处理器、基带等,还没有什么领先的技术储备。在小米这个手机品牌还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小米就通过适配一系列第三方手机的刷机包让大家认识到了MIUI,在那个安卓系统和功能机半斤八两的年代,小米的MIUI就是一股清流。在Android系统还处于2.2的时代,那时候的MIUI就率先取消了安卓系统的二级菜单,后来这一改进一直被国产定制ROM沿用至今。还有小米1就有的双系统,支持所有应用的双开,率先使用的NFC红外,还有悬浮窗口等等,但这些都是体验上的领先,并不能体现出技术上的优势。而诸如MIUI9中的系统优化,以及MIUI10中的AI预加载,这些能够实际的提升体验,确实需要一定程度的技术投入,但各大厂商都有,门槛不高。技术优势相对较为明显的,还得看MIUI12的发布。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MIUI12上,小米自研了一套米柚光锥动效架构,重写了Android底层的渲染机制,实现了更加焕然一新的动画。
当然,这些改变在我们看来无非就是动画更流畅了、应用圆角更好看了、高斯模糊更逼真了之类,但是其背后却是无数工程师的心血。据了解,这套米柚光锥动效架构包含了动画引擎、渲染引擎以及插画引擎技术。其中,渲染引擎支持界面的高级混色、控件级实时模糊、抗锯齿的完美圆角、为硬件量身打造的G2连续曲线以及顺畅流动的动态圆角。这种系统底层机制的开发也确实需要一定的技术投入,通过底层的优化实现动效体验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不过我们也要说明,论起玩底层优化还是华为EMUI更加的激进,EROFS超级文件系统和方舟编译器就是最好的说明。只是小米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体验,华为则是朝着自主操作系统的方向发展的。单论技术的话,华为的门槛高于小米。另外,这次有人说MIUI12在隐私方面的保护也是领先友商一大截的。众所周知,安卓用户相较于苹果用户是“没有隐私”的,对此,MIUI12的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曝光所有应用敏感行为的“照明弹”和假授权的“空白通行证”。我们首先要肯定这些功能的优秀和领先,做了别人“不敢”或“不想”做的动作,体现是的道德和用户体验层面的领先,但技术上还谈不上太大难度。总的来说,在手机系统愈加完善的时代,各个厂商的系统UI将会越来越相近,功能也会越来越完善,而目前的小米在前端的整体交互完善度上领先了友商,在技术上部分领先,但优势不大,未来这种领先能否一直保持,还得看未来的小米能不能持续创新。除了MIUI系统,小米最拿得出手的可能就是小爱同学了。要说国内硬件厂商的语音助手排行,小爱同学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在去年9月小米举办的5G新品发布会上,小爱同学正式更新到了3.0版本。全新的小爱同学就能做到支持连续对话、AI电话助理和男声版小爱同学。电话助理什么的黑马就不多说了,其核心也是来自于连续对话,这个也是语音助手的难点所在,所以我们直接来看看它的连续对话功能吧!
根据小米官方的介绍,这是首次在手机上实现了自然连续语音对话,我们只需要唤醒一次就可以连续发布语音指令,同时发布语音指令过程中还支持随时打断发布新的口令。那么,如今的小爱同学到底是什么水平呢?它到底有哪些东西将友商甩在了身后呢?在智能家居场景中,搭载了小爱同学的小米小爱音箱首发了的就近唤醒功能和立体声全屋播放。其中的就近唤醒功能是小米基于分布式拾音技术发布,它会更具用户唤醒的距离、方向等维度判断距离用户最近的音箱:而立体声全屋播放就比较有趣了,只要你恰巧财力雄厚,你就可以买两个小爱音箱放在房间组成立体声。在这里,小爱音箱的先进之处表现在它的音效同步上,小米将小爱音箱的音效同步延时缩短到了0.5毫秒内,日常使用基本无法感知,这项技术同样是行业领先。另外,小米还挖到了语音识别开源工具Kaldi的创始人、语音和AI领域大佬Daniel Povey,要知道,这个大佬开发的Kaldi语音识别工具库可是国内外公司测试起步的首选。据了解,Daniel Povey和小米团队已经在计划开发下一代Pytorch-yKaldi语音识别工具,这也势必会增强小米语音和AI领域的能力。最后,小米工程师还自主研发了可以提高BERT模型工作效率的NLU架构,它可以让小爱同学的学习能力更快效率更高。简单的解释一下就是,小米工程师通过自研的自然语言处理架构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工作效率,如果你觉得太绕口的话不妨这样理解,一个厨师炒菜时选择了自己种的有机蔬菜,最后的菜品因为食材的升级从而得到了口感上的提升。根据知电网2018年的一份对智能音箱的评测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搭载了的小爱同学的小米音箱在误唤醒上属于优秀级别,但在谐音字和语义理解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另外,处在语音助手巅峰的其实还另有其人,那就是微软小冰,曾经被某场封杀这个光环就可以间接说明其实力。微软小冰和其他智能语音助手最大的不同就是,微软小冰有感情亦或者说微软小冰在对话中是存在情绪的。在这一点上,微软小冰超过了99%的智能语音助手。目前来说,小爱同学在自然对话上,并没有太大优势,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看看这一段视频。总的来看,目前的小爱同学依旧是处于国内语音助手的前列,而且近几年的成长有越来越猛的趋势,可能它目前也有诸多的不完善之处,但是友商的更不完善将小爱同学差不多的完善直接就衬托出来了。而小米之所以能在小爱同学这方面有领先优势,离不开它的AI布局。我们都知道AI语音助手的本质是复读机,不对,其本质是需要通过大数据训练,然后将常用反馈针对个人进行优化。那么这里又有两个难点:一是数据,对小米而言,获取大数据有着“天生的优势”:大量的手机和IoT无时无刻都在为小米贡献可训练的数据,智能家居的普及也会提升语音助手的使用频率,这是提升了AI所需要的数据来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数据,小米才有了训练模型的基础材料。有了足够的材料之后,AI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进行高效学习,而这个学习方法,可以说是AI深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那么,小米AI的“学习方法”到底如何呢?在2019年8月20日,小米宣布旗下的AI实验室AutoML团队打造的FairNAS、MoGA、 SCARLET三部曲,分别超过 Google 顶级团队的 MnasNet、MobileNetV3、 EfficientNet。大家不用太多纠结这三款工具的具体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为组成神经网络结构搜索的部件。而此次小米AutoML完成超越谷歌顶级团队的壮举,也意味着小米在深度学习领域更进一步。如果说是超越谷歌团队大家还不认可的话,那么小米接下来发布的这两款工具就足以说明它的AI能力了。这个移动端AI计算引擎,是小米自主研发。相比其他三大移动端框架( Caffe2、TensorFlow Lite、Core ML ),小米MACE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CPU/GPU/DSP的异构计算加速,劣势就是目前知名度和生态还有差距,但因为小米的MACE是开源的,所以生态方面应该会逐步完善。说太多也不方便理解,所以我们直接来看看它的应用领域吧!MACE主要应用在人像模式、场景识别、语音翻译、人像美颜等等,可以说我们每一次拍照、每一次打开相册,每一次翻译都会用到它。• 推出小米云深度学习服务:Xiaomi Cloud-ML。Xiaomi Cloud-ML是小米针对机器学习优化的高性能、分布式云服务。具有资源灵活调度、云端使用GPU训练模型、兼容TensorFlow等深度学习框架、一键部署训练好的模型等功能。不过它能实现的功能也和MACE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就比如,Xiaomi Cloud-ML也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和物体识别。看到这,大家是不是想起了之前自己曾经玩过的相机测年龄呢?整体来说,小米在AI方面的投资超乎我们的想象,小米这时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组装的零部件卖差价的厂商了。在AI方面,小米的AI专利申请全球排名达到第11位,国内排名第5,排在百度、国家电网、腾讯、阿里之后,而其他厂商,只有华为上了榜,这也从另外一种角度彰显了小米的AI能力。大家能够感受到最深的改变可能小米的相机算法了,从默默无闻到DoXMark榜单前三,小米在拍照上的进步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同一款索尼IMX363,从小米MIX 2S最开始的98分到小米8的99分,最后再到小米MIX 3取得了的103分。那么除了AI、手机、系统之外,小米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吗?它是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在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之后,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的万物互联,坚持智能家居,而小米的物联网方向主要是智能家居和穿戴设备。具体有哪些设备呢?下面这张图中出现的凡是用电的设备都是,它们有风扇、电视、空调、扫地机器人等等。根据小米在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2.35亿,同比增长55.6%;而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2.52亿台,同比增长42.6%。那么在这些AIoT设备上,小米的技术又表现在哪里呢?开放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绝对算一个。目前为止,普通家电家居想要接入小米的IoT平台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通过智能硬件嵌入小米智能模组或集成SDK的方式连接到小米的IoT平台;第二种就是通过智能硬件的自有云平台连接接入小米IoT平台。在这里,硬件自有的云平台我们就先不做讨论了,我们重点来看看小米的智能模组和集成SDK吧。在2018年,小米推出了NB-IoT模组,据了解,该模组采用的松果的NB-IoT芯片。相较于友商的IoT芯片而言,该芯片没有特别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同时该芯片的休眠功耗还大于华为海思的NB-IoT模组。根据外界猜测,小米发布的这款芯片将主要面对小米生态链中的产品,目的便是为生态链的合作伙伴降低产品的开发、接入难度,同时为中小开发者提供免费的软件支持服务。相比其他IoT平台,小米从研发到上架销售就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根据知乎网友(学写作的丧失)总结就是:“只要你用我们的芯片,加入我们的体系,那么米家可以从研发设计层面就开始提供帮助,软硬件开发,与其他智能设备的互动,进一步的合作比如用户引流,上线米家众筹,加入小米AI的联动,消息PUSH,甚至产品得到了小米的认可,加入小米生态链,贴小米牌都有可能。”再简单一点说就是,只要你有一个好的idea,只要你选择用小米的IoT芯片,那么从产品研发到上架销售,这些服务小米全部都会为你提供,让你全程没有后顾之忧。另外,小米的IoT设备之所以能够“精准把握”用户痛点,也离不开小米的大数据。
根据小米有品设计总监王阳阐述称:智能硬件的互联互通为我们提供了设计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也为我们实现精准化电商提供了依据,区别于友商的后置位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在用户产生购买行为前,通过他的使用习惯预判他的消费倾向。说白了就是电商平台的“千人千面”,给你推荐的产品大概率是你需要的,但这个也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常规操作。小米有自己的电商体系,不同的地方是小米可以对产品和供应链进行更为直接的优化,但技术上也不足为奇。如果小米的大数据和AI能力能够更多在IoT的使用场景中发挥作用,那这个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到时候的优势才会更为凸显。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就目前来说,小米的IoT能力更多是一套商业解决方案,技术上并没有太大优势。但随着未来在AI和大数据方面能力的提升,技术优势应该会逐步的凸显。说起小米的芯片,大家第一时间是不是想起了小米5C,这款首次搭载小米旗下松果澎湃处理器的手机。
小米澎湃S1其采用的28nm工艺,在当时落后于高通骁龙625和联发科X25,尽管它在单核性能上能够做到与骁龙625持平的地步,但是那也仅仅是“五秒真男人”。而关于这款芯片的来源也是颇具争议,有人说是小米买的联发科的,也有人说这是小米自己花了钱自研的。根据黑马在网上查询到的资料,澎湃S1的来源似乎是这样的……在2014年,小米和大唐联芯展开合作,其中,大唐将联芯开发的LC1860平台转移授权给松果,而松果又是小米和联芯共同持股,所以业界推测小米推出的澎湃S1基本上就是联芯LC1860的改进版。对于这样的说法,黑马是比较认可的,毕竟芯片的技术积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现在国内一些自主研发的公司,很多都是走的先收购落后的生产线,再发展出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但由于芯片研发难度大的原因,也可能有资本方压力,导致小米的澎湃S2不断的“流产”,如果说之前网络上还有关于澎湃S2的消息话,那么现在大家都认清现实了……松果最近的一次现身还是在今年的5月11日,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松果电子已经正式更名为小米松果电子,由小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100%持股。可能大家都很好奇,这家花了小米无数心血还没有成功的公司如今到底在做什么?很简单——IoT。根据小米集团组织部发布组织架构调整邮件披露,为了配合公司AIoT战略加速落地,推动芯片研发业务更快发展,小米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科技。也就说,如今的松果电子变成了“两个公司”,其中原松果团队将继续专注于手机移动芯片研发,而新公司南京大鱼科技将专注于IoT芯片和解决方案的研发。至于小米为什么拆分松果,黑马分析了一下大概率有三个原因。其中一个是小米在2019年启动的“手机+AIoT计划”,雷军解释称将在未来的5年内在AIoT领域继续投资超100亿元,这其中的研发自然只能交给自己的团队来解决。其二便是芯片太烧钱了。根据雷军在松果澎湃S1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S1的研发成本达到了10亿人民币,最终造出来的芯片却是大大偏离预期,发热严重、综合性能不及同期友商的中端芯片。其三便是小米没有基带相关的技术作为储备,虽说高通是股东之一,但是也没有给小米任其发展的机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基带相关的技术储备,华为能成功,除了投资了足够多的钱之外,更是因为它是通信起家,相比小米有着先天优势。当然,小米也是从来没有放弃过芯片这一块。在过去两年里,小米就投资了12家智能制造和半导体芯片产业:而今年更是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就对接近8家半导体的公司进行了投资。如今的小米投资版图下,已有近19家半导体相关公司,其覆盖了物联网、WiFi芯片、射频芯片等领域。可以说,小米的造芯梦,从未停止,甚至还有隐隐加剧发展的节奏。在今年2月份,就有媒体爆料了OPPO CEO特别助理发布内部文章《对打造核心技术的一些思考》,文中提出三大计划,涉及软件开发、云以及关于芯片的“马里亚纳计划”。就在近日有消息爆料称:OPPO正在联发科和紫光展讯疯狂挖人,其中就有联发科5G芯片开发的高管,另外OPPO还在接触华为海思半导体、高通的人才。对此,OPPO直接表示公司已经具备了芯片相关能力。通过种种举动我们可以看出,国产厂商未来势必会走上芯片自研这条道路。手机市场上,小米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华为+荣耀,不管你承不承认,在品牌效应的加持下,人们会更愿意选择华为而不是小米,更别提在研发投入上,小米比起华为就有点“微不足道”。而在小米深耕多年的AIoT市场,小米的对手就有华为、阿里、百度等。百度的四大研究院,以及AI开放平台、Apollo等;阿里有达摩院、平头哥;华为就有海思、鸿蒙;反观小米,2018年成立的AI实验室有一定的成果,但和百度、阿里、华为比起来,成果还是差了一些,而之前红极一时的松果也还在默默的蛰伏当中。总的来说,小米确确实实是存在着技术的,尤其是在AI方面的能力不容小觑,也正因如此,小米在依托AI展开的小爱同学、相机算法等领域进步颇大,更智能的语音助手、更好用的拍照算法、更加个性化乃至于比肩iOS的动画等等,无不在彰显小米的创新。除此之外,硬件方面的创新也是有目共睹,充电越来越快、屏幕也很惊艳。当然了,小米也是有许多不足的,比如需要更多投资的芯片领域,小米手机的创新程度依旧不如友商。如今的小米就只有AIoT领域的芯片布局较完善,再加上自己的AI和大数据方面的实力,不断优化生态链的产品和整体协同的使用体验,小米在AIoT领域才能如鱼得水,步步高升。所以,如果你要问小米是不是只是一个组装厂,是不是没有自己的技术?那么黑马会很直白的告诉你,如今的小米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创新,它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会贴牌赚差价、单纯赚广告的厂商了。深度文章002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