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人间烟火气,哪来日月星辰光?

百家 作者:果壳 2020-06-17 12:01:24

新时代都市丽人们总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来拥抱下班后的时间。


有人会发一条“明天再沟通!”的朋友圈,然后直接关掉手机去吃大餐;有人会到隐藏在某小区的酒吧里,怒喝两杯今日特调;还有人会回家点个外卖迅速吃完,然后和队友开黑;但很少会听到有人说:“我要回家做饭吃!”


家里厨房被晾在那,烟火气都去哪了?


 我们在意的“烟火气”到底是什么   


在宋朝马令的 《南唐书·孙鲂传》中,对“烟火气”就有了比较早的记载——“此非有风雅製度,但得人间烟火气多尔。”而同一时期的《清明上河图》,则通过描摹北宋汴京的食肆叫卖,将人间烟火气进行了生动渲染。毕竟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庙堂,哪里有民间美味,哪里才是充满烟火气的江湖。


清明上河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


到了近现代,“烟火气”成为了一个放松、闲适的代名词。哪里去找烟火气?大排档呗!最早的大排档是百废待兴之时,有人在街边卖熟食,提供折叠桌椅。今天,大排档带来的是各种美好味道互相交融,烟火气开始发酵,生活感也被最大化。


成都的大排档 | 作者拍摄


不过,相比闹市中略显浮躁的味蕾享受,家里的味道好像才更让让人安心又温暖。厨房里洗、切、蒸、炒的声音,饭菜的香味在傍晚的夕阳中弥散,飘过客厅、穿过门缝,最后哧溜钻进鼻腔,这应该也是很多人在家里做饭吃饭时,所感受到的“烟火气”。


从古至今,文化更迭,美食始终都是烟火气的最终来源。而家里的烟火气尤甚,成为了衡量幸福生活的标准之一,也是给人带来的慰藉和满足的重要寄托。


幸福的味道,应该也就是美食的味道 | gif.com


大多数人从小吃着家里的饭菜,大脑长期以往已经记住了味觉带来的刺激,不用亲口尝,只要闻到熟悉的气味时,也会唤醒大脑关于家中美食的记忆。再加上家庭成员们忙前忙后准备饭菜的热闹景象,强化了“家”的印象。浓浓烟火气,激发的是你对家的期待。


  家里的烟火气,能让你更健康   


除了因为家里的饭菜更美味、温馨,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在家吃饭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美国密歇根大学就研究了8000多名成年人在家做饭吃饭的频率和饮食质量,不管是有钱没钱,但总体而言,与每周做饭0-2次相比,每周做饭7次以上的家庭成员饮食健康指数更高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就拿很多人眼中的“富贵病”——糖尿病来说,在家吃饭对于该病也能起到预防效果。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针对210万份随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与那些经常不在家吃饭的人相比,经常在家里做饭吃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低。


不经意间就容易吃下过多高盐高油的食物 | food business news


分析表明,无论大家在外就餐的原因是什么,但在外头吃饭(尤其是快餐)往往会摄入过量的调味料,好吃是好吃了,但更容易吃多,且营养又相对较少——这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从而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越来越淡的烟火气  


在家吃饭虽然幸福又健康,但纵观人类历史,在家好好吃完三餐却始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数万年前,当时人类还在依靠采猎为生,白天出门找到浆果、猎到野味的强大动力,全凭那股天然的饥饿感。平时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要规律饮食?不存在的。


图源 | Wikimedia Commons


定时进食是文明社会才有的东西,“从混沌到有序”就是文明化规训的过程。以前中外在吃饭习惯方面非常相似。最开始,大多数人都每天只吃两顿饭。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三餐制才得以普及。


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作环境是没有地方可以吃饭的,

一干就是一整天 | wpr.org


现在回望三餐制的出现,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了应对大量体力劳动支出,文明社会中才逐渐形成的更加稳定、合理的食物供应。可以说是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才换来了今天稳定的饮食制度。


然而,随着生活和工作变得愈发忙碌,三餐制的地位又被“反噬”了,变得岌岌可危。很多人不仅午饭没着落,早餐和晚餐也都是应付了事,更别说能坐在家里的餐桌旁好好和家人一起吃顿饭。毕竟在这个工作为大的环境里,在吃饭和赚钱之间,后者才是更多人的无奈选择。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发现,自家的厨房好像愈发满足不了自己对美食与生活的双重追求。有的“手残党”咬咬牙做一顿饭,朋友圈倒是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在厨房里早就狼狈不已,想必下厨也是浅尝辄止。


以下是网友们的“自黑神作”:


自带“海沟”的面包


我说这是蛋糕你信么?


我喜欢鱼!但鱼不喜欢我!!!


综合各种原因,家里的烟火气,越来越淡了。


  重拾烟火气计划  


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重新享受和厨房相伴的日子,让家里的烟火气延续下去呢?


下厨可没那么简单 | giphy.com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挖掘出厨房不讨人喜欢、让说好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的根源。


其实做饭就像画画,需要不停地进行创意输出——灶具就是一张空白的画布,而用什么食材、加什么调料,是让美味具象化的重要颜料。在很多人眼里,做饭之前的准备过程不仅伤精费神,而且做饭时和做饭后的油污以及清洁工作更是让人头疼。


不过现在,这些难题都是过去式了,美的针对厨房的种种难题,推出了智慧厨房场景解决方案,通过美的美居这个“中控大脑”,让你找到厨房里的乐趣,重拾生活的烟火气。


做饭之前首先需要解决食材的准备问题。以前,每次一打开冰箱,“是西红柿炒番茄?还是土豆煎洋芋丝?”“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如何配比才健康?”大小朋友们估计已经被心中的问号绕晕了~


别慌!美的智能冰箱可以提供一个最优解。不仅可以通过智能保鲜算法,针对不同食材精确给出制冷量,而且最最最最黑科技的是,你在每天的下班回家路上,就可以通过手机APP连接到智能冰箱,来获得基于现有食材的菜谱推荐。盘食材这种专业的事,以后还是交给专业的冰箱来做吧~



食材准备好了,那做菜呢?一想到“炒、爆、熘、炸、烹、煎、溻、贴、瓤……”几十种烹饪手法,又忍不住打退堂鼓,打开外卖APP下单了。Stop!其实做饭完全不用操心,美的烹饪机就是一个高效又专业的大厨。



通过APP连接到美居智能系统中,就可以采集各地100+道家常美味菜肴,精准记录每道菜肴的完整烹饪过程,通过美的美居App与烹饪机相结合复现各种菜式的地道风味,让您的餐桌满满新意。


打开美的烹饪机的感觉 | giphy.com


相信倔强的你有时也想亲手做两顿饭,美的智能灶可以帮到你,能时刻提供智能的火力支援。你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其下发火力指令,从而自动调节火力,无论是大火爆炒还是小火炖煮,都能快速反应。而且拥有智能感温探头,时刻监控温度变化,温度过高可以自动强制熄火,防止意外发生。安心在家追剧的同时,也能制造美味;做饭充满“小确幸”,烟火气里也透着高效。(虽然够“聪明”,但不要当甩手掌柜哦~)


作为配套搭配的,还有美的油烟机。它能自动感应风道阻力和油烟量,调整实时风压,直接解决了做饭高峰期油烟倒灌回家里的尴尬场景,还能通过APP或手势操控启停,随时随地保持家里的通风清爽,非常省心。



美味的饭菜简单易寻,但幸福、健康的烟火气却是万里挑一。社会变得愈发忙碌浮躁,在家吃饭的机会也显得弥足珍贵。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为拥有一个如此智能、幸福的生活而心动了?其实,美的智能厨房家电远不止上面提到这些,智能应用场景也更多、更好玩


美的作为万千家庭的厨房管家,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为你打造了一片高效施展厨艺的理想之地,让你找到生活的乐趣,让家里重新飘起久违、幸福的烟火气。


半个月前,美的在微博上发起了一次“厨艺自黑大赏”征集活动,有非常多的优秀选手参赛,自黑程度之深也让人大开眼界。不过最终,还是有一位凭一己之力获得了“厨艺自黑”冠军。美的也使用了全套美的智能家电产品,对他家的厨房进行了一次彻底爆改。6月17日,果壳CEO姬十三将和美的一起直播,来体验爆改后的厨房改变(期间还有多轮抽奖)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参考文献


[1] Lazutkaite, G., Soldà, A., Lossow, K., Meyerhof, W., & Dale, N. (2017). Amino acid sensing in hypothalamic tanycytes via umami taste receptors. Molecular metabolism, 6(11), 1480-1492.

[2] Biswas, D., & Szocs, C. (2019). The smell of healthy choices: cross-modal sensory compensation effects of ambient scent on food purchase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6(1), 123-141.

[3] ulia A Wolfson, et al., (2020). More frequent cooking at home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Healthy Eating Index-2015 score.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DOI: 10.1017/S1368980019003549

[4] Zong Geng, Eisenberg David M., Hu Frank B., Sun Qi, & White Martin. . Consumption of meals prepared at hom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 analysis of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Plos Medicine, 13(7), e1002052-.



本文来自果壳科技传播部门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