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汕头要这样干!

百家 作者:广东发布 2020-06-04 21:37:4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汕头市“两会时间”。

前日上午,汕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市长郑剑戈作政府工作报告。梳理汕头2020年工作报告可发现,“一二三五九”“五大工程”“四大高地”等热词十分亮眼。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汕头正谋划推进的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是汕头在寻新机、察变局中擘画的未来高质量发展图景。

以特区之为谋未来之变,是新时代汕头作为经济特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和担当。对于汕头来说,蓝图正铺开,奋进正当时。

//
向改革要动力,特区40年再出发
//


今年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被放在汕头2020年工作报告的重要位置。这是经济特区的特殊使命,也是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的重要着力点。

深化改革,必须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下工夫,才能释放发展活力。对此,汕头将推进“放权强区”改革、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企改革、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汕头将加快推进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受访者供图

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成效初显的背景下,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化,是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接下来,汕头将以系统化、集成式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实践,向“在全省率先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的目标迈进。

在扩大对外开放上,汕头提出“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将积极复制推广大湾区、先行示范区改革创新经验,在跨境贸易、投融资、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加大改革探索力度,构建与“双区”“双核”衔接、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全力争取国家、省支持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相关政策延伸到汕头,努力争取列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

促进汕头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是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的题中之义。受访者供图

//
“两新一重”激活城市新动力
//


今年,汕头提出加快“一二三五九”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即“一个枢纽、两个站、三条铁路、五条高速公路、九条快速干线”。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汕头谋划“一二三五九”,不只在于补齐交通短板,更着眼于区域发展大格局的构建,进一步打开汕头“融湾”通道;站点和枢纽的布局,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城市品质;而快速干线的成型成网,则将加快全市域交通一体化。

事实上,围绕着“全面融湾”、筹办亚青会、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重大引擎等,汕头发力攻坚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2019成绩单”颇为亮眼:全市27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2亿元。

汕头将加快海滨路东延和西延项目。杨立轩摄

延续着这股势头,今年,汕头安排在建和拟开工重大项目502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1400亿元。除了交通市政、能源水利基础设施之外,还涵盖补齐新型城镇化短板的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是国家将重点支持的“两新一重”。

5月16日,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工程顺利贯通。杨立轩 摄

而推进好、建设好“两新一重”,将有效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并为长期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对此,汕头也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红黄绿”亮灯通报制度,以此督导进度、提升效率。

//
“五大工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城市要发展,平台和产业是支撑。如何把握当前省推动重大产业向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布局发展、建设世界级重化产业带的有利时机,布局导入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汕头提出,要着力实施“五大工程”,依托大园区、引入大项目、发展大工业,打造东翼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主战场。

“五大工程”,即重大平台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引进工程、创新驱动发展工程、补链延链强链工程、暖企惠企护企工程。这“五大工程”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汕头实施重大平台建设工程,图为华侨试验区。

其中,重大平台建设工程突出一个“建”字,提到要加大土地储备征收和园区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建成若干个重大产业平台。对于华侨试验区、高新区、临港经济区、澄海六合现代产业园、产业转移园等平台如何建好用好,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了明晰的要求。

汕头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行动。图为龙湖高新区。

建好平台,才能引进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主动承接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产业转移,是重大项目引进工程的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大项目招商、全产业链招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总投资达20亿元的12个5G产业链项目建设。汕头还提出要利用丰富海洋资源,加快引进一批医药龙头企业,发展中医药、仿制药、创新药,做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引进之后,考验的便是一座城市的配套服务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和暖企惠企护企工程,正是为了打造“大后方”,让“扶”与“服”支撑项目与产业的“创”与“闯”。

如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就提出,实施引进博(硕)士行动计划,三年引进100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30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补链延链强链工程提出针对重点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精准引进和储备一批项目;而实施暖企惠企护企工程,则将加强市领导挂钩联系,“一企一策”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
打造“四大高地”带动汕潮揭协同发展
//


近日,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到,要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以此为契机,汕头提出,要加快打造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四大高地”,辐射带动汕潮揭城市群协同发展,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全面跃升。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汕头拥有丰富多元的教育、医疗、文化、商贸资源。打造“四大高地”,汕头有优势、有底气,也有必要在更高的坐标体系中进行自我考量和塑造。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汕头就持续开展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市。近年来更是逐年递增教育支出、稳步推进教育公平,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

汕头对每个学段提出不同发展要求,如义务教育是“优质均衡发展”。杨立轩 摄

在打造区域教育高地的部署中,汕头对不同学段提出不同要求:学前教育是“普惠发展”,义务教育是“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是“高质量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规范特色发展”。同时,建立起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目前,汕头有2家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收治异地疑难危重住院病人数列全省第三位,区域医疗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接下来,汕头将着力打造一批区域专病诊疗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科,支持区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在打造区域文化高地上,汕头将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科技、旅游、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的“示范”十分抢眼,比如创建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在南澳实施一批旅游体育精品示范工程、支持南澳打造旅游体育示范区等等。

在南澳实施一批旅游体育精品示范工程、支持南澳打造旅游体育示范区等,是打造区域文化高地的内容之一。杨立轩 摄

在促进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汕头还将加快打造区域商贸高地,提出要推动一批高品位步行街建设和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鼓励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打造一批融入本土民俗风格和文化创意的夜市。同时,鼓励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促进流量经济、在线经济、宅家经济、无人经济蓬勃发展。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陈茜
校对:吴琳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