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的老奶奶被300万人围观:就算90岁,我照样能飞!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0-06-04 20:39:05

点击上方“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点击加星 贴近你心 


作者:Jenny乔

来源:Jenny乔(ID:Jenny-Qiao-Love)


不知道你们平时有没有逛B站的习惯?


有人说,B站用户平均年龄在24岁以下。


害怕暴露年龄的我,对此表示不同意。


最近,我就在B站发现了一位90岁的宝藏级博主。


她有多特别呢?


其实,说起来也没那么“特别”:


今年疫情期间,她才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学会了扫码付款、打车和挂号。


在老年大学里,她学了几年电脑和拼音,还学了视频制作和设计。


你可能要吐槽:


“这么大年纪还当博主,怕只是一个‘噱头’吧?”


当然不是。


做美食、讲故事、做视频……她身上技能满满,完全不输年轻人。


不信你接着往下看。



90岁,也可以拥抱梦想


这位90岁的奶奶,叫敏慈。


她在今年4月底入驻B站,第一个视频播放达300万,关注人数21万。


有人酸了,凭什么她能获得这么多关注?


我总结了下,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她的态度。


本以为,奶奶会以90岁的高龄为谈资。


然而,她一上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不是年轻人,但我尽量跟上大家。



没有手机,就叫儿子买;手机不会用,就找年轻人问。


她还专门去老年大学上课,学习了电脑和视频制作。


就是这种诚恳又好学的态度,让她收获了一大波好评。


第二, 是她的目标性。


敏慈奶奶在视频里讲到自己的个人经历。


上初中时,父亲突然失业,家中失去了收入来源,家里排行老大的她,不得不出去找工作。


当时,村里有个华侨老太太,打听到她,想让她做儿媳妇。


家里长辈一听说华侨老太太家里是开矿的,就把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


只要嫁到这个“好人家”,一家老小就不愁吃喝了。


然而,无论长辈们怎么软硬兼施,她就是不为所动。


因为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好好读书。



为了躲避长辈们的压迫,她甚至离家出走,跑到了舅妈家。


后来几经周折,她终于考上了大学。


只要她认定的事情,就一定努力去完成。


就像她决定了要做B站up主,就认真地学习如何制作视频。


敏慈奶奶的经历让人折服。


90岁的年纪,不沉浸过去,不畏惧改变,甚至热烈地拥抱新鲜事物。


这种人生态度,在我们年轻人身上都不一定见得到。



还记得网上流行的“丧文化”:


给我一间房间,一部手机,足够的食物和Wi-Fi,我可以待到死。


不费力气,没有压力,这种生活听起来似乎很爽?


可这不仅“跟咸鱼没有区别”,还浪费了我们有限的生命。



不设限,才能拥有可能性


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生的宽度却是无限的。


72岁的徐玉坤,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11年前的深夜,他独自开始了“逃跑计划”:


骑过25个国家,车程达11万公里;


换了6辆自行车,用坏了3个电饭锅;


穿旧了10套户外服,磨破了4个自制油皮包,写了13本日记……


 

为什么他这么努力?


他回答,因为自己的人生太坎坷了。


5岁丧母,13岁父亲失明,无助的他只能务农。


然而,人生那么长,他要花一辈子种菜,然后继续碌碌无为吗?


实在不甘心的他,决定要去外面看看世界。


可他刚提出自己的想法,就被所有人反对:


“两个女儿都没嫁出去,你走了她们怎么办?老伴怎么办?”


听到这里,他只好暂时搁置计划,可他却从未忘记初心。


直到十年后,他终于等到了时机,开启了自己的“世界骑行



一路上,他面临着各种挑战:


语言不通,他就靠地图和手机翻译;


经费不足,他就每天吃面包、香肠和矿泉水;


住宿困难,他就在野外搭帐篷,随遇而安……


老人说:“能不能踏出这一步,不是金钱的问题,不是年龄的问题,不是装备的问题,而是需要一个气吞山河的决心。我就是这样,虽然条件很差,但是愿为了梦想拼尽全力。”


徐玉坤用他的经历向我们证明,年龄从来不应该限制我们的自由。


只要你愿意付出行动,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还记得那个74岁、能说11国语言的导游奶奶吗?



20世纪80年代初,她在桂林的月亮山脚下卖水。


一次,奶奶带着一对意大利夫妇上山,在交流过程中,她爱上了导游的工作。


原本以种菜为生的她,毅然在53岁时做起了导游。


可凭借着小学三年级的文凭,怎么与外国人交流呢?


一开始,她只能用肢体动作辅助。


为了和外国人正常交流,她开始用“笨办法”学习:


把英文读音套成中文,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死记硬背。



多年过去,奶奶的口语越来越流畅,事业发展也越来越顺利。


如今,20多年过去,74的奶奶已经掌握了11门语言。


不得不说,奶奶实在太牛了!


身为年轻人的我,常常因为畏首畏尾而错失机会,甚至在事情未发生前,就提前焦虑和恐惧。


可看到这些爷爷奶奶的经历后,我恍然大悟:


不设限的人生,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


有人说,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就是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深以为然。


知乎有个提问:27岁开始学画画,晚不晚?


其中,高赞回答的Cata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她一直觉得自己学画画太晚了。


第一次觉得太晚,是报高考志愿时。


Cata从小喜欢美术,却因为周围人的建议,读了理科。


选志愿时,她想找个艺术相关的专业,却发现为时已晚。她没有美术功底,建筑专业都报不上,更何况是美术设计专业。



第二次觉得太晚,是在大学里。


读大学时,Cata沉迷于网页设计和视觉设计。每天看书,通过做网站、论坛皮肤等来实践自己。


但很快,她就发现了自己的瓶颈——不会手绘,没有美术功底,很多东西实现不了。


这时候,Cata再次觉得,自己跟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差距太大,只能业余玩票。


毕业后,她在IBM的销售部做一名小职员。


然而没多久,Cata就意识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看不到前景。


更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


离职后,她辗转不同企业,一共工作了七八年。


那时候的Cata,活得十分痛苦和抑郁,甚至早上都是哭着起不了床。


快30岁时,她突然想通了,时间是自己的,为什么要那么着急?


在这种心态下,Cata定下了一套目标,从今天开始业余学习素描、色彩、PS、水彩、雕刻、服装,等等。



同时,Cata给自己定了10年的期限:


十年后,无论怎么样,我都应该有两把刷子。


即使还没开始做什么,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想通后,她就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开始学习:


素描,在培训班学了一年多;


CG(视觉设计),也学了一点皮毛;


更多的时间花在学PS、AI,还有考证上……


自学三年后,虽然她还是达不到专业水平,但是至少能画画了。


与此同时,她萌生了做设计品牌的想法。


犹豫再三,Cata狠心辞掉了工作,在淘宝开了网店,店里主要售卖自己画的印花丝巾、围巾。


两年多过去,店铺从0粉丝0销量,到10万粉丝,甚至淘宝外也有了渠道合作。


现在,她开了一个工作室,不仅靠画画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10个员工。



对于自己的这段经历,Cata表示:


“在走完这么巨大的弯路之后,我觉得一切都是殊途同归,也没有后悔和浪费的感觉。我以前的每一份人生经历,都能体现在这个结果之中。”


看完她的经历,我也十分触动。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就是最早的时候。



别让年龄歧视毁了你


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年龄大,就意味着衰败和无能?


Ashton曾在TED做过一期“年龄歧视”的演讲。


  • 什么是年龄歧视?


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和死亡这两个阶段是最开心的。


这个研究叫幸福U形曲线,它说明了年龄是如何影响大脑的。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是有很多老年人不开心?


因为,社会对老年人存在着年龄歧视:


你太老了,不能做某事。



  • 年龄歧视存在的原因


(1)我们不愿承认自己会变老


我们欺骗自己还年轻;


我们相信抗老产品;


我们感觉身体背叛了自己……


而这一切只是我们身体的正常变化。


可我们就是不敢认同自己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2)老年信息的狂轰滥炸


在童年时期,我们就总是能听到:


皱纹是丑的,老人是可怜的,衰老使人悲伤……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年龄歧视愈发严重。


  • 如何改变年龄歧视?


(1)时间问题


年龄歧视和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一样,都是社会构建的观念。


观念既然是人为创造的,那么也就意味着,观念能够随时间发生改变。


(2)主动抛弃


我们应该主动抛弃年老与年轻的对立。


为什么呢?


Ashton举了个例子:


在硅谷,工程师会打美容针、植发去面试。而这些人还只是30多岁、技术高超的白人男性。可想而知,在他们之下的人群所受的影响。


事实上,员工多元化并不会影响工作效率,还有益于员工共同进步。


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我们都应该主动摒弃这种年龄歧视



(3)目标明确


那些对衰老消极的人,不仅衰老得更快,脑子也会变得迟缓。


而对衰老有积极态度的人,他们走得快,记忆好,活得也更久。


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对生活有明确的目标性,他们对生活依旧抱有热情。

 

看完Ashton的演讲,我意识到,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变老”也只代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该否定自己的可能性,也不该让年龄歧视否定自己的可能性。


时间不会改变一切,能改变一切的人,只有你自己。



我们都有飞翔的翅膀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这个年纪,做啥都来不及,只能听命了。”


说实话,我很讨厌这样的说法。


蔡康永曾说过一段很扎心的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时你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总是找借口而不付出行动的人,永远成功不了。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


你本可以飞翔,是你束缚了自己的翅膀。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那些愿意放手一搏的人,不是天生就勇敢。


他们只是知道,现在付出的努力,都会在未来回报你。


我不信命,但我始终相信,不设限,不逃避,勇敢追梦,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使用



作者简介:Jenny乔,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你笨算我输。微信公众号:Jenny乔。


▽ 更多推荐阅读 ▽


“那些从来不发朋友圈的女孩”


15岁少年直播怼姐姐:臭弟弟不会说话,姐姐教你做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