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刚刚经历的,对抗新冠病毒的战争里,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几近破产的餐厅小老板,为饥肠辘辘的医护人员免费送餐;孤守岗位数十天的药店职员,成了社区居民的保护者……当疫情阴霾散去,他们又将如何重启自己的生活?
曾经的疼痛,不变的梦想,将让我们变得更强。
14年前,杨笠17岁,高中毕业,他决定当一名厨师。
这算不上理想,只能算一条出路,“像我这样普通家庭的小孩,成绩不好,读不进书,学一门手艺自食其力”。在长沙的厨师学校待了一年后,杨笠在当地一家酒店后厨找到了工作。说是工作,实际是当学徒,这是成为厨师的必经之路。宰杀、加工、配菜、打荷……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历经4年磨炼后,杨笠才算成了一名湘菜厨师。“我看到很多前辈,在厨房一待几十年,人生一眼能望得到头,我不想走他们的路”,杨笠说,经过颠勺炒菜、烟熏火燎的洗礼后,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开餐厅,当老板。杨笠和员工一起下厨准备外卖。
2012年,杨笠23岁,和亲戚在广东开了一家湘菜馆。第一次创业高开低走,最终以店铺转手结束。这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起当厨师,当老板难多了。第二次创业是在2015年,这次杨笠把店址选在了东莞,生意一度火爆。“月营业额达到2万”,杨笠说,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数目,但在那时,那就是支撑他走下去的万丈雄心。但杨笠的好运气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年后,随着东莞制造业升级,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人离开,餐馆客流量锐减,杨笠无奈再次关店。从厨房出来,杨笠在擦拭额头上的汗水。
两次开店失败后,2017年,杨笠到武汉谋生,做起了房产销售。身在曹营心在汉,打工这一年里,他一边卖房子,一边研究武汉的餐饮市场。2018年,杨笠再次创业,和人合伙在青山区开了这家“沈大厨”湘菜馆。“那时马上30岁了,越往后就越经不起折腾,要是这次还失败了,我可能就只有去打工了”,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第三次创业的杨笠用尽了心思,从选址到店面设计,从雇佣员工到品控,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疫情开始前,我们餐厅有8个员工,月营业额最高45万”,杨笠说,经过近两年努力,“沈大厨”在当地有了些口碑,站稳了脚跟,这让他对未来看到了希望。在店里忙碌的杨笠。
1月23日,武汉封城。杨笠的店成了青山区唯一营业的餐馆。之前关于肺炎病毒的种种猜测、传言,在他心里都化成了慌乱。一个不好的预感,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我的店可能要垮了”。杨笠很后悔。虽然在春节前,他已对“新型病毒”有所耳闻,但他认为局势会在短期得到控制,为此,他囤了十几万元的货——春节期间的营业额,是平时的两三倍,足以消耗完这批食材。杨笠为采购的菜品做消毒。
也就是在那天,他得知了一线很多医护吃不上饭的情况,一盒饼干、几包泡面,就是这些医护们的年夜饭。看着手机上那些图片和视频,杨笠很心酸,一时间,他忘了自己或将破产的窘境,“比我难的人还很多,我可能只是店没了,而有的人在拼命,我应该做点什么”。
他主动联系了医院,提出想给一线医护免费提供盒饭——他至今记得电话接通后,对面激动的语调,“医生说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他大声告诉科室的其他人,有饭了!”杨笠打包分装外送菜品。
“慌是没用的,总有些事需要人去做”,杨笠说,从大年初二开始,他的餐馆开始为武汉九院、武钢二院等四家医院免费提供医护餐,“一直到四月初结束,一共送出了近万份”。“最多时一天要送200多份,光准备材料就要2个多小时,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杨笠说,工作量比平时正常营业还大。杨笠外出为医务人员送餐。
杨笠印象最深刻的,是2月15日那天,武汉罕见地下起了大雪,“那天特别冷,我穿着厚厚的保安服出去送餐,车门都被冻上了,只能把热水浇在车门上解冻”。杨笠说,那天他心里特别急,急得不是车门打不开,是怕给医护们送的饭菜冷了,“他们那么辛苦,不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杨笠白天外出送餐,晚上独自守店。一个人时,他常失眠,看着店里的摆设,回想开店的点点滴滴,“不知道还能陪它多久”。晚上,杨笠一个人守店,熄灯后在折叠床上看手机。
疫情期间,杨笠的餐馆亏损了三十多万,“其中人工、房租17万,做医护餐成本16万”,杨笠说,他不后悔,“做送餐的决定时,我们已经做好了亏钱的准备,这是我们该做的”。4月初,随着疫情缓解,在医院的主动请求下,杨笠停止了爱心餐配送。几位医务工作者来到杨笠的餐馆,向他表示感谢。
幸运的是,武汉解封后,杨笠的店活了下来。但不容乐观的是,餐厅生意惨淡,不足以维持收支平衡,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杨笠依然撑不住。员工们都下班后,杨笠常一个人坐在店里想出路,“总之要干点啥,不能干等了”,杨笠要自救,“线下客流少,我们就多做线上订单,要节流,更要开源”。杨笠打包分装外卖菜品。
杨笠在店里搭了直播台,架上灯光和手机,大家一起当主播带货,虽然效果不如杨笠预想的好,但他认为,“这是因为刚起步,坚持下去,有人气,就有生意了”。进入5月,天气渐热,随冷空气一起消失的,是笼罩在城市上空那种紧张的气氛。餐馆生意也在逐渐好转,收入的增加,填充了杨笠对未来的信心,“我坚信,疫情会彻底过去,我们的店会活得更好”。餐馆一楼,员工正在直播“送外卖”,杨笠希望通过直播带动销售。
杨笠说,他小时候特别痴迷成功企业家的传记,常自己琢磨经商的门道,“就算是在我当了厨师后,我也在想,要么我就当一个大师,要么就当个老板”。“后来我发现,我不是当大师的料,我还是喜欢当老板,即使只是一个小老板”,杨笠说,“当老板,怎么能轻易认输呢?”杨笠在自己的餐厅。
来源:中国人的一天(id:chinaoneday)
编辑:斐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