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公布研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快速测试系统,可在一小时内检测多达40种病体,包括新型冠状病毒;香港本土机器人研发科技企业,生产防疫机器人,协助社区楼道监测体温,解放人力。
幸好,多年来依靠单一金融和服务业的香港,从未放弃过研发。在全球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的当下,再一次证明了香港的实力。
这次疫情,多年来依靠单一金融和服务业的香港,由于几乎没有生产医疗用品的本地生产线,一度出现「口罩荒」,人心惶惶。
但自3月起,香港制造的本地口罩生产线,便相继投产。香港商人王维基旗下的「HKTVmall」速设生产线;联同多名商界人士,成立本地口罩厂房「CareHK」;香港紫花油大药厂斥资设厂,预计5月中开始投产。
民间还有多位教师、物料及工业制造专家,设计和研发可重用口罩,如化学博士邝士山(K. Kwong)牵头研发的「HK MASK」、STEM课程教师梁伟健团队的「MASK SAVER」,还有香港理工大学研发出以3D技术打印医护面罩等,都是香港各界快速研发的新式医疗用品。
商人、厂家、研发团队、学术界等各领域跨界合作,几乎在一两个月内便实现科创转化本地生产。曾经风光一时的「香港制造」,回来了。
▲上世纪,香港制造业曾经辉煌一时。图为在纱厂工作的纺织女工。
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下快进键,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们正拥有着无数流动与融合的机遇。站在时代的风口,敢想敢拼的青年,正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和奇迹。
一湾相隔,两座城市,两种定位,一边是老牌金融中心香港,一边是新兴科创乐土深圳,哪里是怀揣梦想的科创从业者的最优选?
在香港安居,在湾区城市乐业,这是越来越多香港青年的“双城生活”。年轻的投资经理谭金庆每周一都会从香港赶往深圳前海上班,周末再返回香港。香港青年丁克带领团队入驻深圳福田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这是他向成就一个像大疆一样的世界级企业进军的起点。出境、入境、再出境、再入境,往返港深两地的这段路上,承载着青年人的梦想与生活。以往,居于深圳,在香港上班是不少年轻打拼者的选择,如今,“北上深圳”也成了不少香港青年的更优选。与之一湾之隔的深圳,在金融领域奋起直追,在高新产业和科创上更是具备领先优势,拥有不亚于香港的经济竞争力和优越的科创能力。因此,深圳成为越来越多的敢拼爱拼青年人逐梦的起点。
一方面,深圳科技产业强劲,人才引进政策完善。深圳培育出了华为、华大基因、大疆无人机等高科技强势产业,坐拥腾讯等新经济产业,拥有各类科技型企业超过 3 万家,这意味着,深圳有着巨大且吸引力极强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深圳市政府为了网罗人才,推出一系列人才引进举措,出手尤其阔绰。针对高层次人才,推出“孔雀计划”,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A类人才可获得300万元人民币;针对“创新创业杰出人才”,每人可获得100万元人民币的工作经费资助和6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补贴;针对落户深圳的应届毕业生,也给予极有竞争力的一次性补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粤港澳合作进入新模式,人才补贴、通关便利、社会保障制度等优惠条件陆续出台,为港澳创业青年多搭台、多搭梯,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相比深圳大手笔吸引人才的劲头,香港在科创人才的培养、吸引、留存上出现的“短板”也逐渐显示出来。近20年来,香港以服务业为主,单一的产业结构持续影响当地的人才培养,学生偏好选读商科或与服务行业相关的学科,这使得理工学科处在“真空”状态,适应产业转型的科创人才尤为缺乏。科创人才缺乏,自然难以孕育出大型的科创企业,也难以吸引大型的科创企业进驻,这意味着,如果香港按这一模式持续下去,将不能向科创人才提供足够多、足够好的工作机会。另外,香港存在的“薪酬天花板”,也较难获得与工龄、能力相匹配的报酬。这种情况下,一个毗邻香港、科创实力强劲又出手阔绰的城市,无疑拥有了更强大的吸引力。有香港青年表示,十年间,香港和内地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香港青年已开始关注并接触内地的就业创业机会。2019年8月,香港在深学习就业创业青年座谈会上,香港青年在会上畅谈在深圳学习、就业、创业的心得体会,他们呼吁香港青年来深圳“走走”“创创”,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在科创浪潮风起云涌的今日,大力推动科创发展是香港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领先全球的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必须急起直追,补齐科创领域的“短板”,才能在全球市场中稳固地位。所谓科创,可以简单理解为“创意+应用”,即将科技上的创新放置于应用层面。科创领域经常讨论到的“互联网+”,其实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科创浪潮的蓬勃发展,并不只停留在科技行业,还正在改变不同行业的生态,为不同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转型升级的可能。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金融服务、旅游、贸易与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支援服务)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比重始终高企。由此形成的单一的产业结构,也限制了青年人的就业选择。例如,一位喜欢电子游戏并希望从事相关行业的年轻人,在香港想要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是难度比较大的。但在科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深圳,他不仅能找到专业对口、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能获得不俗的薪水和稳定的晋升机会。
香港青年永恩表示,2018年他从暨南大学建筑系毕业,并未选择回港工作,而是在深圳找到一家不错的建筑设计公司,从事他喜爱的设计师工作,感觉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
他表示,深圳发展空间大,机遇多,住的也舒服一些。2018年下半年,深圳推出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他居住、工作和出差都比较方便。现在回香港看望亲戚和朋友,坐广深港高铁仅十多分钟就能到香港,感觉十分方便和快捷。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于2018年9月23日正式通车,从深圳北站到香港西九龙站不到20分钟。
他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步伐的加快,未来大湾区的机遇将更多,并且十分诱人。香港如果能抓住机遇,大力推动科创发展,产业结构单一的香港将可以通过科创带动其它优势产业发展,让产业结构变得多元化。这将为香港本地青年的未来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充分释放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从事的行业。作为领先全球的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国际化程度一流,转运港口地位依旧牢不可破,在推动科创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世界级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优秀的大学是香港的一大优势。香港有五所大学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百位,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不仅能为科创领域输送高水平人才,还能为科创研发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在2020QS世界大学排名top 100中,香港大学排25名、香港科技大学32名、香港中文大学46名、香港城市大学52名、香港理工大学91名。国际化及市场化优势。香港的国际化程度一流,拥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金融、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甚至是检测制度标准方面都能与国际接轨,这无疑是品牌打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除此之外,长期生活在香港的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国际化思维,会使他们考虑问题时更加重视考虑国际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性优势。利用科创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多。上个世纪,香港制造业曾有过鼎盛时期,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的企业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尚未进行转型升级。利用科创,借助“互联网+”,完成“升级”,是这些企业的现实需求。有需求,就有大展拳脚的舞台,这些需求正是香港推动科创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在创新科技方面也逐渐投入更多的资源,大力注资科创发展。在过去三年,香港政府投放了逾千亿元,其中,有330亿元用于基金和补助金,是当地研发经费的主要来源。在今年2月底,香港财政司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提到,将在推动研发、再工业化及产业发展、发展创科基建、支持初创企业等四大领域加大投资。针对科创研发占GDP比重过低的问题,香港政府设置了要在2020年达到1.5%的目标。针对创科基金门槛过高、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香港政府简化了申请手续。如今,当地的初创企业相较以往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各种可供申请的资助和合作计划多达41个;仅创新及科技局就有7个财政项目,从为获选项目提供10万元种子基金的数码港创意微型基金到政府拨款20亿元成立的创科创投基金等,支援初创企业不同类型的项目。无论是政策目标还是社会氛围,都印证着香港正在创新科技的道路上奋起直追。香港正处于推动科创发展的绝佳环境,越来越多香港青年投身科创行业,粤港澳大湾区也为之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机会。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人,是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科创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新力军。湾区青年科创先行者的成功,也将带动更多港澳青年入粤,成就大湾区共荣。
来源: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自《香港01》周报、新华社、
12355青年之声、深圳共青团、中国新闻网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