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仍在排放碳!新发现挑战主流月球起源理论
月球是怎么形成的?这一直以来都是个谜团。关于月球起源,科学家提出了碰撞说、捕获说、分裂说和孪生说等多种假说,其中又以碰撞说最为主流。
碰撞说认为,在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刚诞生之际,一颗火星大小,名为忒伊亚的天体撞上了还处于熔岩状态的地球。这次超级大碰撞导致大量物质抛射到太空,其中大部分环绕在地球周围,随后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月球。
相比于其他假说,碰撞说能够很好地解释地月系诸多方面的问题。而且,科学家还创建了相关的计算机模拟,完整还原了大碰撞创生月球的场景。所以,碰撞说是目前最广为接受的月球起源理论。
然而,碰撞说并非十全十美,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月球的挥发性物质为何没有像预期那样在大碰撞中消耗殆尽?最近的一项新发现再次将这一问题摆上台面,挑战主流月球起源理论。
在近日发布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日本研究小组介绍了他们的新发现——日本月亮女神号月球轨道飞行器的探测数据表明,月球仍然存在挥发性碳,几乎整个月球表面都在超预期的排放碳元素。这绝不是太阳风和微陨石撞击带来的增量能解释的。
如果按照碰撞说,月球由忒伊亚与地球碰撞形成,那么碰撞产生的强大能量理应使月球的挥发性物质蒸发殆尽。可是,现在却发现月球仍存在挥发性碳,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对月球起源理论做一些修正。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月球表面的碳排放并不均匀,比如玄武岩平原的排放量要比高地大。这是因为月球平原区域在太空中暴露的时间更短,挥发性碳的丰度也就相对更高。
类似的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对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接下来计划对水星和火卫一的碳排放展开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形成与演化情况。
https://phys.org/news/2020-05-carbon-emissions-moon-theory-birth.html
写稿不易,请帮忙点亮“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7904503
- 2 中俄签署联合声明 7808841
- 3 安理会上“中方不得不投出弃权票” 7713581
- 4 Citywalk带你探索莫斯科 7618747
- 5 “女老虎”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7524329
- 6 普京:解放军是阅兵规模最大外国军队 7426281
- 7 巴基斯坦:印巴冲突正进入死胡同 7328892
- 8 普京与武契奇紧握双手:还好吗 7233059
- 9 特大暴雨来了 7135301
- 10 两天两场发布会释放什么信号 704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