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 手机操作系统强化隐私设置对今后App个人信息保护带来哪些改变?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大量涌现,广大网民对此反应强烈,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包括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接受问题举报,对常用App进行检测评估,督促整改问题,处罚违法违规行为等。随着治理工作持续推进,相关管理要求、技术规范日益完善,有效指导了App运营者普遍更新了隐私政策、优化了授权方式、设置了注销渠道,提升了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就在最近,有安卓手机厂商在推出新版操作系统时,进一步强化了隐私保护相关设置,引起了广泛关注。
No.1
支持App完善
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方面
01
支持App申请权限时同步告知
【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第二条第3点指出,在申请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时,未同步告知用户其目的,或者目的不明确、难以理解的,可认定为“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GB/T 35273-2020《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第5.4条a)指出,个人信息控制者收集个人信息应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等规则,并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第4条n)指出,当App申请个人信息相关权限或要求个人信息主体输入个人信息时,App运营者应向个人信息主体同步明示申请权限或收集信息的目的。
部分App申请使用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时,并未对其目的进行明确告知,便直接向用户索要权限,甚至强制反复索要权限,这一方面导致用户对App索要权限行为的不理解或误解,另一方面部分App“浑水摸鱼”,掺杂了索要无关权限的行为。上述技术规范中已经明确指出申请使用权限时告知的要求,iOS系统在系统申请权限弹窗时允许App开发者自定义编辑申请调用权限的目的(见下图1)。
MIUI 12系统的更新,通过对Android原生系统的深度定制,支持了App在权限申请页面说明目的,同时,如应用没有说明权限申请目的,MIUI12系统版本则将会取消权限申请选项中的“始终允许”,仅保留“本次运行允许”及“仅在使用中允许”两种更安全的权限状态选项(见下图2)。

02
支持App按照业务功能所需最小化授权
【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第四条指出,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或打开的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与现有业务功能无关,或收集个人信息的频度等超出业务功能实际需要,可被认定为“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GB/T 35273-2020《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第4条指出,最小必要作为个人信息安全基本原则,个人信息控制者应只处理满足个人信息主体授权同意的目的所需的最少个人信息类型和数量。
MIUI 12系统的更新,为App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技术接口,以支持App最小化申请使用权限。从权限使用频率上,与苹果iOS 13系统类似,MIUI 12在Android原生系统的“允许”和“拒绝”外,提供了更丰富的权限控制选项,如“使用App时允许”、“本次运行授权”;从增加个人信息授权控制上, MIUI 12在Android原生系统基础上,新增了可能会影响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权限控制,比如将“应用程序列表”、“剪贴板”以“权限控制”的方式允许用户进行设置,避免应用程序列表被随意收集,用户复制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时而因剪贴板被扫描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见下图3)。

No.2
支持App收集
个人信息行为透明化方面
【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第四条指出,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或打开的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与现有业务功能无关,或收集个人信息的频度等超出业务功能实际需要,可被认定为“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GB/T 35273-2020《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第4条指出,公开透明作为个人信息安全基本原则,个人信息控制者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以明确、易懂和合理的方式公开处理个人信息的范围、目的、规则等,并接受外部监督;第5.2条指出,收集的个人信息的类型应与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有直接关联。
01
支持对App后台收集个人信息行为的通知
MIUI 12系统为上述问题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对录音、录像、定位权限被后台使用时,状态栏会进行提醒,以及进行消息提示,若用户认为是异常行为则可以及时关闭。二是,可以直接默认禁止App后台调用摄像头,杜绝偷拍行为(见下图4)。
02
支持查看App收集个人信息权限调用记录
MIUI 12系统提供了对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调用情况进行历史记录和统计的功能,降低了用户获知的门槛,让用户可以直观了解App使用权限的概况,为判断App权限调用是否与自己日常使用习惯具有合理关联性提供参考,权限使用行为变得更加透明了(见下图5)。

No.3
支持用户加强
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方面
01
支持用户提供可变的设备识别符
【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第4条h)指出,App运营者不应收集不可变更的设备唯一标识(如IMEI号、MAC地址等),用于保障网络安全或运营安全的除外。
事实上,苹果iOS 6及之后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了IDFA,以取代唯一不变的设备标识符(UDID),进而提供给用户选择权利,包括重置IDFA以及关闭IDFA。而Android原生系统(10.0/Q以前)支持App获取唯一设备标识符,App可通过请求“电话/设备信息(READ_PHONE_STATE)”权限,用户同意后即可随时获取IMEI、IMSI、ICCID 等设备唯一标识信息。虽然,最新发布的Android 10.0/Q已经支持了不再允许App通过请求“电话/设备信息(READ_PHONE_STATE)”权限获得上述设备标识信息,但大面积推广还需时日。MIUI 12 系统则提供了虚拟身份管理功能,通过虚拟身份ID以替代 IMEI、IMSI、ICCID 等设备唯一标识,允许用户随时按需重置该ID以防止应用跟踪。另外,用户还可以完全禁用应用获取任何身份ID,实现完全匿名。(见下图6)

02
支持以“空白”权限应对不合理索权行为
【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第四条第2点指出,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或打开非必要权限,拒绝提供业务功能,可被认定为“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第(三)条第5点指出,APP安装和运行时,向用户索取与当前服务场景无关的权限,用户拒绝授权后,应用退出或关闭(即“不给权限不让用”)属于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
从实际常见的可能被“强制索要”的权限来看,“电话/设备信息”“存储”“通话记录”“联系人”是被投诉举报最多的几类,MIUI 12在App申请“读取设备信息、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等权限时,允许用户以“空白通行证”的方式提供空信息给App,避免在首次使用App时因为“不给权限不让用”开启了非必要的权限,从而引发超范围收集问题。当然,当用户认为业务功能需要相应的权限时还可以选择重新开启真实权限给App。(见下图7)

No.4
对手机操作系统更新的评价
01
系统更新对App个人信息保护的积极意义

02
一些待继续探讨的问题
反观自媒体,虽然后来也澄清网友删除了爆料,但其事先并未对相关事实进行核实基础上,采用“后台”“万次”等不准确的标题进行报道,如果造成不良后果,恐怕有失职之疑。

No.5
结语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信任是“奢侈品”。确实,频发的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事件,不断摧毁着网民对App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的信任感,而通过治理工作,通过透明化机制的不断深入,本质上是在推动重建信任,重塑移动互联网生态,只有重建信任,才能让我们掌握化繁为简的力量,让网络空间变得更加安全有序、精彩纷呈。虽然长路漫漫,但未来可期,手机操作系统不断优化隐私保护机制就是迈出的可贵而坚实的一步。
— END —
那些年甜橙安全给你分享过的干货
- 甜橙安全头条 -
- 甜橙安全小课堂 -
- 热点追踪-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更多精彩,请关注下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