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调查:新冠疫情改变中国人用餐习惯

百家 作者:占豪 2020-04-25 13:59:18

爆汁、无渣、很甜,太好吃了!战友对伦晚橙评价。脐橙之乡秭归地处三峡,土地肥沃气候温湿日照长,挂果13个月才长出美味伦晚。有战友在橙子顶端开小口,勺子压压戳一下,果肉化在果汁里直接吸管喝。伦晚是季节橙5月下市,美味倒计时,生活馆与当地合作,精选80mm+超大果,戳图购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4月23日刊发题为《新冠疫情改变中国人用餐文化》的报道,在这篇报道中,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对中国民众进行了采访,以了解新冠疫情对消费者的餐饮习惯产生了什么影响。现将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的疫情高峰在3月中旬已经过去,当时全国的公共交通已经恢复,咖啡馆、餐馆和购物中心也开门营业。


但人们仍像过去一样对进入餐馆和咖啡馆感到担忧,而是更倾向于待在家里。一些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疫情期间人们的饮食偏好没有发生变化,但必须待在家中、遵守预防措施已经教会他们自己做饭,有些人甚至打算把新近养成的习惯保持到疫情结束后。


北京的蒋女士说:“疫情前后饮食习惯和偏好没有发生变化,不过我没有再点过外卖,基本都在家做饭。”


4月13日,在河北廊坊市安次区一家餐厅,服务员为客人分餐。(新华社发


北京的郭先生则坦言:“疫情前我在外用餐比较多,口味偏重。疫情期间则基本在家自己做饭,口味也越来越清淡。不过这种变化是被动的,等疫情结束后,我还是会选择在外用餐,毕竟方便。”


还有一些人指出,他们开始吃得更多。惠州的孙女士说:“因为还没有复工,所以饮食时间有所变化,从过去的早中晚一日三餐改为了早午餐、晚餐和夜宵。”


尽管如此,人们在翘首以待疫情彻底过去,好再次前往自己喜爱的餐馆,品尝在隔离期间日思夜想的美味佳肴。孙女士说:“疫情过后我会最先去火锅店。”北京的郭先生说:“能够去餐厅的话我应该会最先点麻辣小龙虾。”


在河南省郑州市豫菜老字号二合馆餐厅,餐桌上摆放着文明用餐提示牌。(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一位研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专家指出,疫情可能促使中国用餐文化发生某些转变。


这位专家说:“我认为饮食结构和菜肴内容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小,因为饮食结构的稳定性很强,清淡、素食或重口味等习惯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考虑到饮食卫生问题,可能一些饮食方式会发生变化,比如实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勤洗手等。”

内容来源:参考消息


有战友评:吃援湖北,支持豪哥,香甜多汁,没得说!看到这句话挺感动,中国抗疫这么快取得胜利团结是根本,疫后当湖北经济遇到困难,全国力挺,中国这么团结,什么事扛不过去?当然,秭归伦晚也对得起支持者,是真的很美味,戳下图购买

右下点个“在看”右上点“···”分享朋友圈

◆两日爆文放送

民主党点住特朗普死穴,白宫犯下3大战略错误

加拿大来华飞机空手而归?我给特鲁多支个高招!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