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戴森特斯拉全出手,国外科技圈扛得过疫情么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感染者超过200万。全球近半人口在家隔离,在失业率飙升、全球经济前景低迷的时候,科技行业受到的直接冲击比其他行业要小得多。
国内腾讯阿里百度等大大小小的公司站了出来,扛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期。那么,代表了前沿生产力的国外科技公司们,又是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呢?
风险指数:☆☆☆
贡献指数:☆☆☆☆
机会指数:☆
硬件公司的供应链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影响。受到供应链影响,任天堂Switch已经暂停在日出货。特斯拉宣布从4月13日起,北美地区将全员降薪以削减开支。原定于三月发布的iPhone SE一直延期到本周三。
虽然业务受影响,苹果公司也没闲着。在欧美医护装备持续紧缺的情况下,苹果公司从全球各地的供应链中收集了2000万只口罩,捐助给医护人员。
苹果的最新产品从大家苦苦期盼的手机变成了一款防护面罩。库克在4月6日发推称,苹果利用工业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力量,设计了一款供医护人员使用的防护面罩,并将迅速投入生产。
这款防护面罩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凝聚了苹果设计、工程、运营和包装团队和供应商的力量。每盒中装有一百个,可以平地运输,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医务工作者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完成组装,还能调节佩戴的松紧。
库克表示,在发布信息的时候,第一批面罩已经送到了位于加州的圣克拉拉谷的凯萨医疗中心,并得到了医疗人员积极的反馈。
该面罩在上个周末的产量能够达到100万个,此后将以每周100万个的速度生产。苹果将同医疗机构和政府合作,让最急需的地方能够获得这些面罩,并希望之后能够拓展到美国之外的地方。
特斯拉、戴森等公司则准备开始制造呼吸机。呼吸机在治疗重症患者时有关键作用,可以帮助维持生命,明显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马斯克发推说:“特斯拉制造有复杂的空调系统的汽车,SpaceX制造有生命维持系统的宇宙飞行器,呼吸机并没有那么复杂,但不能随时被制造出来。如果短缺的话会进行生产。”
随后,马斯克说到做到,用汽车零件捣鼓出了呼吸机。
拥有独特数字马达技术的戴森也决定转产呼吸机,并在10天之内快速开发出了名叫“CoVent”的呼吸机,预计将于4月初生产出来。戴森已经收到英国的公共医疗系统 NHS 的10000台订单,此外戴森还承诺向全球捐赠5000台。
科技界最富有的人之一,比尔·盖茨可能是疫情中最引人注目的科技界人士。他在2017年的TED演讲准确预言了新的病毒的流行会成为现代社会潜在的最大威胁。他甚至因为这一预言被阴谋论者认为是病毒的始作俑者。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慷慨与远见。比尔·盖茨在The Daily Show的采访中表示,他的基金会为7种疫苗的研发提供必须的资金,总额可能高达上百亿美元。尽管最终可能只会有1-2种疫苗会被选用。
盖茨说:“当世界经济正在失去上万亿美元的时候,浪费几十亿美元也是值得的。”
4月7日,Inovio制药公司研发的一种疫苗经FDA批准进入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就得到了比尔·盖茨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比尔和梅琳达盖茨盖茨基金会承诺将在接下来十年中捐助100亿美元用于各类疫苗的研发,特别是帮助世界上最贫困地区的人群。
在药物方面,除了美国公司研发的“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韦外,日本富士胶片控股的子公司“跨界”开发出的抗病毒药物“法匹拉韦”,也被寄予厚望。中国已经在临床研究中确认该药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有望取得治疗效果。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4月3日召开的记者会上称,日本将加大生产,并免费提供给希望获得该药的国家,扩大临床研究。
风险指数:☆☆
贡献指数:☆☆☆
机会指数:☆
Youtube、Twitter、Facebook都主动地向用户推送可靠的疫情信息。Facebook也在所有用户的信息流中插入了一个CDC提供的COVID-19页面。这个举动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这是它少有的、不符合个性化算法推荐逻辑的产品举措。这至少代表着Facebook希望让用户能够获得可靠的、经过检查的权威信息。
Facebook承诺将投入1亿美元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各类机构,其中2500万美元将帮助在疫情中对人们至关重要的新闻业。扎克伯格本人在3月3日发帖说:“我们专注于确保让每个人能够获得可信和准确的信息。这在任何紧急情况中都是关键的,但是在人们可以采取措施预防感染的时候尤其重要。”
Facebook在过去几年里被假新闻的阴影缠绕,争议不断,这么做也被认为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赢得好感的举措。
扎克伯格强调,任何人在Facebook上搜索corona virus(新型冠状病毒)的时候,都会弹出指向WHO或者所在的地方健康部门的最新信息。在有病例的地区的用户,也会在信息流中看到这个内容。
Facebook在为WHO提供免费且不限量的广告的同时,也加大了审查力度,避免恶作剧和有害的假新闻误导人们,并随时下架阴谋论、声称能够治愈病毒的产品广告等。
Google、Youtube也在搜索页面上提供了指向WHO和CDC等权威机构的消息。Google还用动画向科研和医护人员致敬。在4月5日上线了一个“比心”的Doodle,“对所有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们说声感谢”。
与制造和研发类公司相比,信息类公司提供的帮助看起来是微不足道。但是信息的自由流通,对于公众的安全和健康仍然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日本“吹哨人”感染科医生岩田健太郎就是在油管上发布他对邮轮卫生状况的质疑后,在推特上进一步引发公共讨论,促进了日本政府对钻石公主号疫情控制措施的改善。
在欧美多地封城后,许多人为便于和邻居联系加入了本地的Facebook群组,在封城的时候交换信息、互帮互助,建立起了新的关系和友谊。这样的关系也许将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延续下去,改变人们与周围的人相处的方式。
风险指数:☆
贡献指数:☆☆☆☆
机会指数:☆☆☆
疫情迫使人们开始接受在线工作,在线生产力工具变得至关重要。在线视频会议工具Zoom在一两个月期间,一举成为了其中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得益于容易上手的产品设计,Zoom在全球范围内被用来开会、上课、远程聚餐、甚至看病、办婚礼。
Zoom的日活迅速从1000万蹿升到2亿。Zoom Video Communication的股价相比2019年底上涨了近100%,甚至有投资者错误地购买了另一家名字相近的Zoom Technologies的股票,使这家公司的股价上涨1500%并被强制停止交易。
类似的,随着在线办公的需求暴增,Slack、Microsoft Teams等在线协作工具的用户数量出现了大规模增长。
Microsoft Team从去年11月的2000万用户增长到了今年3月的4400万用户,并有3200万日活。Slack上的通话则在过去一个月里有了350%的增长,新增的工作区数量也增加了好几倍。
为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这些原本相互竞争的产品也加深了合作。比如Slack将在产品中支持包括Microsoft Teams、Zoom、Cisco Jabber等第三方语音通话app,方便用户切换通话工具,与不同工具的团队沟通。
大部分公司第一次被迫大规模尝试在线会议、远程协作的工作方式。许多管理者意外地发现远程工作其实很有效率,还可以节约不必要的差旅、办公成本。在疫情结束之后,企业级的在线协作工具将有望迎来更光明的前景。
但与Slack、Microsoft Teams等不同,Zoom并没有准备好迎接迅速增长的用户规模,增长神话很快被安全漏洞打破。
它成为了网络劫持和攻击的目标:超过15000个用户视频被公开上传到网上,其中有许多包含了可以识别的个人信息和画面;黑客通过漏洞可以劫持Mac用户的麦克风和摄像头,进入在线视频会议;而且,公司承认产品中承诺的端到端加密实际上并未在视频功能中使用,给产品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出于安全考虑,SpaceX和NASA等公司、美国的部分学校和政府部门已经禁止员工使用Zoom作为视频会议工具,转而使用Microsoft Teams。竞争对手则借机展开对产品安全性的宣传。Zoom CEO袁征已经出面道歉并表示会进行整改。产品的安全问题将决定Zoom是否能够作为企业级软件留住大量涌入的用户。
和在线协作领域相反,此前被看好的在线教育领域却反而让人们意识到了在线教育不能够取代线下教育。在被迫上了一两个月的网课以后,许多人表示仍然需要学校:在提前录制的在线课程中,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的疑问而停下来;无法即时互动和提问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长时间独处的情况下保持自律并不容易。许多人在家的学习条件也严重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
学校提供了探讨和交流的场所,学生和老师都能实时得到反馈,更能激发出学习的热情,与同伴建立友谊,这些都是在线教育无法取代的。
比如,一向注重仪式感的霓虹金在疫情面前也不愿意放弃举办在现场发生的“毕业典礼”。3月,日本东京的BBT大学(Business Breakthrough University)举行了一场“云毕业典礼”。在典礼现场,学生代表远程操纵新研发的机器人“newme”领取了毕业证。这些机器人穿戴了全套的学士服和毕业帽,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在仪式中露脸。
风险指数:☆☆
贡献指数:☆☆☆
机遇指数:☆
Airbnb、Uber、Instacart等共享经济类公司的业务在疫情中受到了严峻挑战。因为在病毒肆虐的时候,与他人“共享”空间、车辆等等都意味着额外的风险。
自2月21日以来,Uber在美国的订单量下降了94%,市值缩水了35%,Airbnb的董事会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将考虑修改上市计划。这两家公司寄希望于政府救助其平台上的司机或房东。
为了保住房东的收入和自己的业务,在全球各地设置出入境限制、封城的背景下,Airbnb仍然建议房东继续为全球各地的疫情防控人员提供住宿,并制作了需要的清洁和消毒的物品清单,提供了具体清洁操作的建议。这一切毫无疑问会增加房东维护房源的成本和风险。
但值得赞赏的是,作为一家有着将全球化愿景的公司,Airbnb格外强调了非歧视政策在特殊时期的重要性,承诺将打击地域和种族歧视行为,同时采取了严格的内容政策,保护每个人的归属感。同时,公司还与国际红十字会等机构合作,鼓励房东们对医护人员伸出援手:对符合资格的、愿意提供住宿给医护人员的房源,平台可免除服务费。
另外,Airbnb将投入2.5亿美元现金,向房东支付原预定金额的25%,减轻损失。相应地,从3月14日到5月31日之间的房源和体验均可取消,并不向预订用户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与共享经济巨头们的巨额营收相比,这些试图承担社会责任的努力似乎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超过10000名Instacart员工组织进行了罢工,要求加强病毒防护和涨薪。罢工者提出了每单5美元的危险工作报酬、10%的默认小费、和带薪病假的要求。这并不过分的要求却并没有得到满足。
这些外送服务的从业者在为隔离提供服务的同时,几乎没有获得任何额外的劳动保障。而公司在疫情期间的业务增长完全建立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的努力之上。
Uber司机面临着无单可接的失业前景,与受雇于餐馆、酒店和零售企业的员工不同,共享经济的外包员工通常无法领取政府失业救济金或休公司的带薪病假。
另外,随着经济出现紧缩迹象,现金成为科技公司存活的重要支柱。一部分依赖大额风投的公司已经出现倒闭的迹象。根据媒体报道,企图成为SpaceX在航空领域的竞争对手的OneWeb卫星公司已经被迫关门裁员。共享电动车和滑板车公司Lime估值缩水,从24亿美元跌倒了4亿美元。
硅谷的科技公司对风投的依赖和对共享经济模式的推崇就已经有隐忧,疫情将令投资者更为谨慎,对零工经济雇佣关系合法性的质疑也更加强烈,这些将会成为共享经济巨头们持续面临的挑战。
风险指数:☆
贡献指数:☆☆☆
机会指数:☆☆☆☆
为了给人们更多留在家里的理由,Netflix发起了一系列街头广告牌攻势,企图用吊胃口的方式阻止大家出门并打开Netflix。想知道XXX怎么样了吗?回家看剧吧。如果病毒不能阻止你出门的话,剧透可以……
这一宣传虽然颇得人心,但毕竟没有什么实际优惠力度。HBO客户端就良心多了:直接提供了一批长达500小时的电视剧、纪录片、电影,包括《硅谷》《巴瑞》等等广受好评的影片。经测试,IP地址在美国的用户无需订阅付费即可在移动端观看。
由于大家都足不出户,流媒体网站不得不(美滋滋地)承担突然暴增的服务器压力。为了保证播放的流畅性,Netflix 还对欧洲地区的画质进行了限制。
至于任天堂的游戏就不用说了。20年的老IP成为了时下最为炙手可热的社交游戏,火遍全球,把Switch的价格又炒高了一波。
比起这些处于产业链下游、可以在此时借力轻松获得用户的科技公司,它们的上游——影视娱乐演艺行业并不好过。可以预料的是,疫情将致使全球影视行业减产。
近年来,演唱会和线下的音乐活动已经成为音乐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演唱会纷纷取消、影剧院关门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纽约的不少剧院、乐团为了存活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
相应地,Sportify在3月25日发起了Covid-19音乐援助计划,协助经济收入受到影响的音乐界人士,特别是收入受影响的创作者。
这一计划提供了法国国家音乐中心、英国的Help Musicians、美国的MusiCares等机构的链接,用户可以在各机构的页面上直接进行捐款,Sportify承诺将把同等金额再捐给这些机构,捐赠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美元。
Sportify还在声明中表示,正在加紧开发让音乐人直接面向粉丝进行筹款的页面,让粉丝可以帮助自己喜欢的音乐人渡过难关。
有的艺术界人士则试图主动参与到这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当中。电影圈的大师一夜之间变成了vlog导演、带货网红。
89岁高龄的法国导演,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戈达尔就4月7日晚上在Instagram上视频直播“新冠时期的影像”,震惊了不少路人。有人看完直播感到虽然并不能听懂法语但是“和大师的距离亲密了一点”,有人则被种草了他绿色的毛衣背心。
贾樟柯导演在采访中表示,原本计划中的拍摄年变成了写作年,打算宅在家写剧本。并表示自己在隔离期间最大的改变是“适应了视频会议,之前很抗拒视频会议”。
另外,他还表示自己受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邀请,进行一个完全由“手机拍摄、家里制作”的拍摄计划。每位导演将以新冠疫情下,世界上近半人口在家隔离、活动受限的现状作为出发点,拍摄10分钟的以“限制”为主题的短片。每部短片都将在家中拍摄,利用家中的环境、人物或动物,唯一可利用的室外区域为室外起居空间,例如家中的花园或阳台。
疫情有可能会重塑艺术创作者和科技行业的关系。艺术界人士往往对一味鼓吹新技术抱有怀疑和警惕态度,而不少科技界人士手握资本和渠道、能够进行大笔投资并购和挖角、却并不真正了解商业和技术之外的逻辑。疫情让双方有机会放下傲慢与偏见,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与新冠疫情的持久战,前所未有地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令人反思着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疫情让人们对看起来最新最酷炫的科技祛魅:当供应链受影响,苹果和任天堂也无法变出魔法;能救命的并不是最新款iPhone而是低科技的iMask;人们也许并不需要一天在不同平台上打三份工的灵活工作方式,而需要更好的立法和社会保障;与邻里之间相互守望和左划右划的社交一样重要。
当这一切过去,人们对科技公司的期待将不再与以往完全相同,科技“改变世界”不仅仅是让少数人用到最新的iPhone,还会包含怎样让通过技术赚得盆满钵满的科技公司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改善大部分人的生活。被迫宅家的生活方式也在消除社会传统中对技术的偏见:比如让管理者拥抱线上工作、老人开始使用线上购物、艺术家利用新技术进行创作等等。
总而言之,如果今年都没能学会转变思维,那么被淘汰的概率大概是99%了,不管是个体还是公司。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7963320
- 2 多省否认花一万亿推平黄土高原 7908258
- 3 央视蛇年春晚分会场确定 7898685
- 4 数说2024中国经济脉动 7720433
- 5 13.2万瓶“特供酒”销毁 7674884
- 6 中国籍两兄弟在日本偷走3200颗包菜 7540258
- 7 近9000亿美元!拜登签了 7426120
- 8 网红羊毛月被禁止关注 7384952
- 9 充绒量仅3克 波司登客服回应 7265460
- 10 景区回应李现在虎跳峡举国旗 715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