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我拼过命么?”“有啊”
4月8日零时武汉离汉通道管控正式解除。经过76天的坚守,江城迎来重启。
01
76天前,武汉封城的消息如一颗炸弹。穿梭不息的车流消失不见,光谷广场空旷寂寥,长江没有汽笛声,那是从未有过的景象。
唯有发热门诊的就诊长队蜿蜒曲折,4万医护大军正八方汇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一瘸一拐的与时间赛跑,他身患渐冻症,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死神手里抢回病人。
上海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取消了澳大利亚家庭之旅,孤身一人出发前往武汉。
杨颖琛自发从家里来到红十字会帮接电话,捐赠热线几被“打爆”,她每听一句“武汉加油”,就眼眶一红。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江城冬雨绵绵,气温降到冰点。
凌晨4点左右,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毛青接到电话:“任务来了,马上就要走,你看谁去好?” 毛青坚决地说:“我是党员,那肯定我去!”
90后“上海囡囡”左添随着首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率先抵达武汉。
医生彭银华依然坚守在一线,只是觉得没有食欲,浑身无力。
和他同样感觉的还有72岁的武汉退休人员邱钧,热爱健美的他,前几天还在公园拉过肌肉。
在北京,武汉大学毕业的雷军看到医院物资紧缺的消息,心头一紧,立刻动员小米已经休假回家的员工,不论在哪儿,赶紧搜索医疗物资,要连夜寄到武汉。
亏了四年,刚刚把口罩公司解散的石女士听到网店里持续不断下单的“叮咚”声,她看看仓库里积压的16万只口罩,迅速召回员工,叫上家人、朋友,不吃饭,不睡觉,终于在这一天的下午四点,打包完所有快递。
武汉导演常凯一家那时还欢欢喜喜,原本在酒店预订了年夜宴,取消后,他就在家掌勺,给双亲、妻子做了顿团圆饭。
从湖北恩施到武汉支援的3名医护人员谭晓、周玲、刘娇,则用3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当年夜饭。
这天晚上,一些送餐小哥接到了很多奇妙的订单,有包子、粥、饺子,备注栏上是“随便给一个护士……”
那是最为寂寥的一个大年夜,没有熙攘,没有鞭炮。只有蔡甸知音湖畔人声鼎沸,白天机器轰鸣、夜晚焊花四闪,5万平方米场地在这一天全部平整。
无心看春晚,数千万“云监工”盯在电脑前方,见证这座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在未来10天拔地而起,他们甚至给那里的机器和场景都起了代号,“蓝忘机”等于蓝色压路机,“吴三桂”就是下面三棵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在病房穿过,一位肺炎病人黄淑丽向他挥手,他们互道新年快乐。
零点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临了,没有人知道,守在庚子鼠年开端的,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经历的全球大流行。
应对疫情领导小组成立了,江夏黄家湖畔,要再建一座容纳15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一位山东大汉偷偷写了遗嘱,“如果我有个万一,就让我儿子朝着武汉的方向磕个头就行。”
在河南省辉县大占城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平通过大喇叭喊“让你在家待着,你就是待不住....再给我聚堆,我就对你不客气。”
村口砌墙,路口关闭,湖北籍肖先生开始了高速流浪之旅。
那是武汉人的至暗时刻,城里是焦灼的隔离者,城外是孤独的流浪人。
大年初三,闪烁的灯火里,很多武汉人打开窗户,声嘶力竭,“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夜空,有人流下眼泪,有人高呼加油。
02
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隔离,举国动员中,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6.3万名公安民警、5.6万名公安辅警,总人数超过10万名的社区工作者、注册志愿者、机关干部筑起人民防线。
118.79万吨防疫和生活物资、180.8万吨生产物资,通过各种运输方式送往湖北;211565.57万元的资金和物资捐赠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空军4次共出动30架次运输机执行大规模空中运送任务。
那些平凡的人们,不甘缺席,留给我们最多感动。
75天前,80后快递员汪勇正准备哄女儿睡觉,突然在朋友圈刷到一名护士的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从此,他走出家门,开始了招募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的“组局”经历,“我没有任何资源,却能一呼百应。”
74天前,武汉盘龙城90后餐饮店老板娘邱贝文发了一条朋友圈:24小时为武汉一线医护人员送餐。驱车20公里,一份盒饭也送。
同样是这一天,郑能量从湖南宁乡老家冒雨驱车四个多小时“逆行”到武汉。连续40多天,接送市民、运送物资,他说,“我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不过是有幸参与到历史之中。”
73天前,45岁湖北广水人吴师傅接到命令,组织了20多名工友连夜坐上开往雷神山一线的大巴。每天两班倒,奋战两个通宵,全速拼装贝雷片、安放工字钢。“我儿子明年大学毕业,要让他觉得有这样的爸爸很光荣。”
72天前,武汉菜农秦大安听说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到了,就把自家菜园子的蔬菜摘了一堆,又从其他种菜乡亲手里买了一些,把菜送到救援队驻地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挑了最新鲜的,不要钱”。
71天前,赵英明随四川省第二批派往武汉的医疗援助队伍出发,丈夫带着哭腔大喊:“赵英明,听到没有,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我包了!”
同一天,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林生斌,将搜集来的5000个口罩,捐给武汉红十字会和一线医务工作者,失去了妻子和三个孩子,他依然没有忘记给这个世界释放善意。
69天前,在山西太原一辆开往运城的列车上,乘警发现一位没有口罩可带,忍不住哭泣的老奶奶,就把单位发的唯一一个备用口罩给了老人。
口罩有多珍贵,经历过这个冬天的人才会懂得。
69天前,成都双流一位大爷将扫大街攒了5年的10071元放到政府值班大厅就跑,边跑边说把钱捐给武汉。
68天前,96后女医生甘如意从湖北公安县斑竹垱镇老家出发,用共享单车骑行200多公里,又搭了段顺风车,辗转四天三夜,终于赶回武汉江夏区,替换已经在一线防疫的同事。
57天前,“如果发生意外,遗体捐献医学解剖研究;如果脑死亡,捐献所有器官用于移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医生李健伟接到支援湖北的紧急通知后,写下这样一份特殊的“遗书”。
52天前,武汉金银潭医生涂盛锦与护士妻子曹珊在一辆小轿车里度过第23个夜晚。从正月初一决定把家让给医疗队和同事住宿的那天开始,这辆陪伴夫妻俩8年的爱车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丈夫对妻子说,“以后回想起来,应该是挺浪漫的一件事吧。”
“人民才是真的英雄”,在这曲低沉、湍急、荡气回肠的乐曲中,那些由个体构成的的音符朴实、婉转、动人。谈到武汉,为疫情四处奔波的84岁硬汉钟南山,在镜头前流下眼泪,“全国人民帮助,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03
武汉封城到底意味着什么?15家全球顶级研究机构的建模分析,武汉封城让中国新冠肺炎感染者减少了七十多万人。在知乎的这个问题下面,搜出的第一个答案是“四天瘦了三斤,哭了三天”。
65天前,54岁的武汉志愿者何辉走了,他加入的团队义务驾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被人们称为城市摆渡者。
这一天也是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52岁的生日,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10天了,情况急转直下,担心气管插管打开的瞬间喷血,会增加同事的感染风险,就嘱咐“如有万一、不要插管”。
63天前,微博账号@老苏8811,凌晨1时34分发布了两个字的微博:“你好”。
62天前,健美达人邱钧还是没熬过这个冬天。
56天前,肖贤友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写下遗书:“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
55天前,导演常凯走了,比他离开更早的是他的双亲和爱人,17天,一起吃团圆饭的四口人皆撒手人寰,只剩一封让人泪目的遗书,“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48天前,得知丈夫彭银华走后的钟欣一直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她要勇敢的把肚子里的宝宝抚养成人,告诉孩子”你爸爸是个英雄“。
......
2020年的冬天必将刻骨铭心,尽管它充满了温情、乐观、奉献、感人肺腑的人性注脚,但它的底色永远都是悲壮、悲凉及悲痛:一个84岁老人连续工作80多天、口罩压出的天使痕、为省一套防护服十几个小时不上厕所,意料之外的生死、没有泪水和拥抱的告别还有被永远带走的生命和快乐。
总有一天人们会摘下口罩,不再提及新冠病毒,但这段时光会在某个美好、失意、或平凡的日子不经意涌上心头,让人鼻头一酸,心中一叹,“春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04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说:“这将会是两个世界——新冠之前的世界与新冠之后的世界。”就其波及的人口数和人类消耗的总时长来看,新冠病毒疫情已是21世纪最重大的全球事件。
35天前,在护送87岁患者做CT的途中,刘凯医生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人间值得,武汉的疫情已得以喘息,封城之初的惶恐和悲恸正慢慢消散。
29天前,随着最后一批患者从洪山体育馆走出,武汉16所方舱医院全部休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以来,中医药全面、尽早、深度介入防控前所未有,成效显著。中医药开始形成独具我国特色优势的公共卫生治理新模式。
22天前,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分批次有序撤回。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了32张感恩海报,“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
21天前,武汉市首次出现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
也是这一天,美股见证了第五次熔断,特朗普在推特上敲出“上帝保佑美国”,此前美国总统这么说,还是在电影《2012》中。
NBA停赛,五大联赛中断,欧洲杯推迟一年,15天前,奥运会推迟。
5天前,全球确诊人数超过百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这场危机将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
3天前,全球日确诊人数首次超过十万。从首例确诊到全球确诊数破10万,花了67天时间;而达到第二个10万,仅用了11天;第三个10万,只4天。
1天前,英国首相进入重症监护室。
百年未遇之变局在每个人眼前展开,飞行高空的国际航班正越来越少,地球村从未如此凋零。这个仿佛要用一个世纪之久来讲的故事,竟然只用了76天,且没有人知道接下来故事的走向。
76天,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何为珍贵,又为何出发;我们看到争吵、冲突、甩锅,也看到共情,勇气和拯救,在疫情这场大考之中,那些“以人为本”的初心总是更能经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今天,当武汉重启,各国媒体高度关注,认为正在走向胜利的武汉,给全球带来“曙光”,这是每一个平凡又伟大的武汉人,在76天里书写的奇迹。
“不要神的光环 只要你的平凡”。
“热干面”正展露笑容。几天前,一个普通的面摊,一小时就能卖出百碗,有人吃着吃着会泪流满面,那是市井烟火的滋味,加了久别重逢的佐料。
惟愿,今天起,让平凡回归平凡,让伟大告别伟大。
封面来源:稀有人类
转载来源:经济参考报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锣鼓迎新春 舞乐庆华年 7909344
- 2 哪吒2爆火后唯一受害者出现 7992468
- 3 立春躲春的正确方式 7895406
- 4 南北民俗闹新春 欢欢喜喜过大年 7745403
- 5 正月初六送穷日 7688257
- 6 小孩睡着亲戚们开启自动投币 7557495
- 7 影院回应一天排99场哪吒2 7492929
- 8 女生醒来相亲对象站床边系摆拍 7312825
- 9 美对华加征10%关税背后真相 7279486
- 10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714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