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战队:在死亡线上抢人的人

百家 作者:广东发布 2020-03-13 10:59:35

“我只能穿XXL号的。”身材高大的广东援荆医疗队救治专家组组长蒋文新要穿最大码的防护装备。但来荆州一个月后,他穿起均码的隔离衣竟也有点空荡荡。“衣带渐宽终不悔,一心扑在病人上,这是我们和广东医疗队共事以来的感受。”荆州市中心医院ICU医生秦怡说。

-8斤。这是蒋文新来荆州后的体重变化。

<1分钟。这是秦怡深夜接到“新冠ECMO医生团队”微信群通知“病人出现危急情况”后冲出住处的时间。

1-24小时。一天中每个小时的荆州是什么样子,广东省人民医院ICU医生麦聪都见过。

32天。荆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钱海云已经“两点一线”超过1个月,不在医生值班室就在病房,此外没去过别的地方。

3月11日,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广东医疗队推着一名安装了ECMO的病人准备进行CT拍摄。由于仪器较多,每次拍摄都需较多人手进行协作。

是什么要求他们行动如此迅速、夜以继日?因为他们承担着一份具有超强考验的任务: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挽救那些多器官功能已经衰竭的新冠肺炎患者。疫情发生以来,荆州有3例最危重症病人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用上了ECMO。对于这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病人,广东医疗队和荆州当地的医护们,用尽全力,为他们增加生的砝码。

诊断:科学防护下大胆接触病人


隔离衣上写着的“老蒋”是广东医疗队员们对这位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主任的亲切称呼。“老蒋”的脸很大,大到N95口罩都不能完全遮住。脸颊的两边露在外面,还让一些不太了解的人担心暴露。

“口罩的气密性是好的,认认真真穿了三层。一个多月了,我天天都进病房。科学防护之下,不应该有过度恐慌。”穿好防护服,他风风火火走进隔离病区,查房去了。

3月11日,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广东医疗队推着一名安装了ECMO的病人准备进行CT拍摄。由于仪器较多,每次拍摄都需较多人手进行协作。

这一天,蒋文新发现1床ECMO患者刘湖(化名)口鼻出现渗血。是否继续按照惯例使用“肝素”?他随即判断——

对于ECMO支持治疗下的患者,由于置入管道会激活人体凝血功能,为预防形成血栓,抗凝管理是治疗的重点。按照治疗惯例,需要通过抗凝血药物肝素把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维持在160-200秒的区间。但对于这位病人,维持在这个水平会出现黏膜出血。他决定先止血,再尽量维持抗凝水平。

新冠病毒,攻击的是患者肺泡,肺泡壁陷肺部实变,失去换气功能。日常治疗中,蒋文新常常站在患者身边,一边用手感觉患者的胸廓运动,观察呼吸力学改变;一边调整呼吸机治疗参数,争取实现肺的开放,努力用呼吸机把肺“吹”开。

病房如战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本就是一件高难度挑战。为此,必须把这些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到医疗条件最好的地方。这样一来,转运就是摆在医疗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些患者一般需要高流量的呼吸治疗,转运存在巨大的风险:救护车上的转运呼吸机如果不够功率,怎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我来打电话,看荆州能不能协调到。”
“广东有没有?我们来找。”

为找到一套高级别的转运呼吸机,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另一位主任、副院长梅京松和广东省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医疗管理组副组长崔敏立刻展开了对当地医院和广东后方的联络协调。

疫情当下,各种医疗设备供不应求,经过多方反复协调,广东队找到了全国当时唯一可调的C3呼吸机,从厂家在郑州的仓库星夜驰援荆州。不仅如此,粤荆双方还精诚合力,保证ECMO治疗所需的各种人力、设备、耗材等能够及时响应,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救治:工作群24小时在线,
第一时间反应



“噔噔噔”“噔噔噔”……
3月7日晚8点5分,“新冠ECMO医生团队”微信群的信息更新声突然异常频繁。
11床ECMO病人胡放出现危情——心脏骤停!

“马上来!”
“在路上!”
“我来!”

跟此起彼伏的信息响应同步,麦聪、廖小卒、阮宗发等广东医疗队队员,荆州市中心医院医生杜锦龙、邵峰等人分别奔跑在回医院、进病房的路上。有人甚至一边穿戴手术衣、手套等防护装备,一边大步流星、分秒必争。

到达病人身边后,两地医护第一时间给他开展心肺复苏,同时查看心电图等设备情况分析原因。急救1分钟后,病人心跳恢复,所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们两地的ECMO工作群是24小时在线的,用‘夜以继日’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参与多次抢救的秦怡说:“不论是凌晨1点、2点、4点……随时遇到问题,广东的专家们都会随时在群里解答、响应。如果病人出现突发情况,即使是大半夜,大家也可以10分钟内聚齐。”

她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敬业精神和大家为救病人不计成本、不计个人、不计得失的拼劲,在广东医疗队来之前我根本想不到,可以做到这个程度,让我非常感动。”

第二天,为了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医护们一项项地排查原因。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生麦聪再次给患者行纤支镜检查。相比于气管插管操作医生要暴露在气溶胶下15-20秒,纤支镜检查医生则要暴露在气溶胶下10-15分钟。

如此高风险并没有让广东医疗队队员退缩。“做好防护的话,这种操作风险是可控的。而且目前其他手段无法清晰看到患者肺泡的情况,为明确他的气道情况及排痰情况,一些必要的检查、治疗手段还是要及时用上。”麦聪说。

他熟练地操作着纤支镜,经过气管插管进镜,依次通过大气道、左肺支气管及其各分支、右肺支气管及其各分支等,见少许淡黄色黏液痰,未见气道内水肿出血。然后又进行肺泡灌洗,试图取肺泡内灌出液进一步做病理检查,明确肺泡内组织破坏情况,从而优化治疗方案。

“不仅是做纤支镜,我们这次还参与见证了广东医疗队在荆州完成国内首例危重新冠肺炎ECMO长距离转运、国内首例为ECMO病人行CT检查,给ECMO换膜等很多工作,获得了非常大的收获。荆州市中心医院医生钱海云说:“即便是风险系数非常大的操作,广东医疗队的专家们都亲力亲为,然后手把手指导我们完成。每次大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忙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能有这样一段并肩作战的经历,我觉得非常宝贵。”

护理对所有危重患者
实施“1患1医1护”管理模式



打开手电筒,检查几位ECMO病人的瞳孔对光反射,是中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ICU副护长张银英每次当班的固定动作。“我们对ECMO病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镇静镇痛,对光反射是判断病人是否有颅内病变的简易方法。”

“就一个词——细心。细心决定了护理的质量。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很多治疗要通过护理去落实到位。同时医生不可能一直呆在一个病人的身边,也需要护理团队通过细心周到的照顾,及时把病人的情况反映给医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护士长周瑛说。

数据显示,广东医疗队在荆州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共有护士58人,其中ICU专业护士34人,呼吸科护士4人,其他专业护士20人。如何让来自近20家不同医院、不同专科的护士在合适的岗位发挥作用?广东省人民医院危重病监护二科护士长陈丽芳和周瑛一起反复摸查,把护士分成三个梯队。

其中,为保证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在第一梯队护理人员中,她们根据护士专科核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挑选17名护士组成ECMO护理小组,专门护理ECMO治疗患者。对所有危重患者实施“1患1医1护”管理模式,每日跟踪危重患者治疗护理,确保精准护理落实到位。

中山市人民医院护士赵自勇每天要对负责的11床ECMO病人进行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胃肠道和营养、液体平衡等方面情况进行查看和护理。比如,要根据预期血压,动态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和补液及血液制品速度,监测凝血指标,调整抗凝药物的计量。还要检查插管穿刺部位、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检查ECMO管路有无血栓和血浆渗出。他说,每一个环节都要很细致,才能保证时刻掌握这些危重症患者的最新情况,保证他们的安全,更好开展治疗。

除了治疗,对患者心理上的呵护也是护士们非常重视的工作。有空的时候,他们会给ECMO病人听听家里人的语音留言或看看亲人视频。“即便患者不完全具有清醒意识,我们也用熟悉的声音等能励他们坚持下去,不要放弃。”荆州市中心医院护士胡柳说。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朱丹
校对:钟盛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