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所往事

百家 作者:互联网圈内事 2020-02-03 06:18:19
作者:商陆
出品:互联网圈内事

 

1月31日饱受新型冠状病毒困扰的国人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发布消息称,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与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不知是出于对疫情的恐慌还是对科研机构以及媒体的信赖,许多人都对双黄连治疗冠状病毒深信不疑,钟南山院士的苦口婆心显然敌不过双黄连的神奇疗效。

 


街道上再次出现了久违的排队盛况,全国的双黄连口服液一夜之间便脱销了


但是随着一些专家以及网友和媒体的质疑,“双黄连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事很快出现了反转。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反转仅出现在上海药物所之外,在最新的回复中上海药物所仍然声称“双黄连口服液一文内容准确无误。”

 

其实类似的情况不止于此。

 

此前上海药物所在面对外界对“洁尔阴可治疗非典”的质疑;面对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对其与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新药提出“疗效怪异,不应该批准上市”,以及对发明人耿美玉学术造假的质疑时,这家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的回复都远远不如某红十字会“深感痛心、自责和内疚”。

 

1

疫情也许会迟到,上海药物所永不缺席

根据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官网显示,该所前身是创建于1932年的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2003年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

 

现有职工900余人,其中院士6人,973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2人,基金委杰青22人,优青7人,先后取得了170余项各类科研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历史悠久、硕果累累的科研机构却屡屡用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突破公众的认知下限:每当出现疫情时,上海药物所总能快人一步的为我们提供几款特效药。

 

2002年12月初,在深圳打工的黄杏初身体突然出现了异常,他以为只是感冒,诊所的医生也表示问题不大。

 

12月8日黄杏初去医院打了针,但是这个小小的感冒直到13日也不见好转,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

 

12月17日黄杏初被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随后全世界都见识到了“感冒”的威力,并给它起了一个全新的名字“SARS”,中国人更习惯将它称为非典。

 

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了半年之久的非典,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这次肆虐全球的SARS疫情中,上海药物所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药物所在《首都医药》杂志2003年第12期中发表的《洁尔阴洗液在抗SARS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文中表示,“洁尔阴洗液具有抗击SARS病毒作用”。


 

该所左建平团队称“1∶100浓度的洁尔阴洗液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对病毒感染细胞具有较理想的保护作用,且对细胞不产生毒副作用。”

 

 “洁尔阴”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如果上海药物所的成果真实可靠,那人类早已战胜了SARS。

 

但事实却是截然相反,我们至今也没功能做到对SARS“对症下药”,虽然在2003年7月起就没再出现新增病例,但人类与SARS的斗争并没有就此结束,彻底消灭SARS还有待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四川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教授、主任医师梁宗安也表示“SARS除细致的综合性支持治疗外,尚无特异性治疗。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抗菌药物对此无效。此外尚未发现任何抗病毒药物对SARS有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疫情可能每次都有所不同,但上海药物所似乎一直对“双黄连”情有独钟。

 

在SARS之后的十几年中,左建平团队陆续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对流感病毒(H7N9、H1N1、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

 

由此可见此次上海药物所主动向媒体提供消息,宣称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操作,只不过是延续了其一贯的做法。

 

上海药物研究所公布“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之后, 引来了对这一结论的大量质疑。

 

虽然上海药物所在最新的回复中仍然表示此前的结论准确无误,并且表示接下来还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但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专家也对相关治疗药物做了表态,选择的却不是上海药物所言之凿凿的“双黄连”。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卫健委专家组卢洪洲教授在接受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采访时表示:“关于美国吉利德公司研发的抗病毒药remdesivir(瑞德西韦)被美国科学家认为有望对冠状病毒进行抑制,专家组已写好方案及申请,并汇报上级部门,同时与吉列德公司直接联系。”

 

“从美国同行的研究来看,这一药物的临床疗效立竿见影,基于以往remdesivir在MERS病毒治疗领域亦有突出表现。一旦获准,相关部门也将开通绿色通道引入药物,受益我国病人。”

 

2

变味的科研机构

实际上除了质疑结论真实性之外,还有人认为上海药物所有宣传营销的嫌疑。

 

尽管从公开的资料上看,无法断定上海药物所是否与此举存在利益关联,但是上海药物所确实有不少与药企联合开发药物的合作案例。

 

当然也并不是说科研机构必须与企业切割,北大方正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就证明了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能够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科研机构与企业具体的合作项目是什么?商业化行为在科研机构中活动的占多大的比例?

 

“双黄连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洁尔阴治疗SARS”,这类反智的项目就算是交给哈佛大学恐怕也完成不了。

 

而根据天眼查显示,上海药物所投资了多家医药公司,其中多家已经注销,但仍有两家在业。上海药物所百分百控股的上海医药创投,同样投资了多家医药企业。

 

 

另外,与上海药物所合作的企业中不乏某些劣迹斑斑的企业,“绿谷制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绿谷集团的股东陈金生教授,曾经在一篇名为《双灵固本散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灵固本散对肝癌细胞抑制率高达93.6%,肺癌抑制率高达100%。

 

莫非这个“双灵固本散”是什么新药特药?其实它就是中华灵芝宝的新马甲。

 

为什么要换新马甲呢?因为中华灵芝宝屡次被媒体曝光存在疗效不实,夸大宣传导致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期。

 

据说当时在新东方当英语老师的罗永浩就曾在课堂上大骂中华灵芝宝,因为他父亲癌症去世前就吃了不少灵芝宝。

 

种种因素叠加下来,中华灵芝宝成功让绿谷董事长吕松涛出国避祸。

 

当时绿谷声称,这些实验数据是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教授合作实验得出,丁健正是时任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所长。

 

 

上海药物所与绿谷制药的缘分不止于此。

 

2019年11月国家食药监局批准了绿谷的原创药甘露特钠有条件上市,这款药用于缓解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又名老年痴呆症,是继心脑血管、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

 

目前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种,聊胜于无。全球各大制药公司的投入已超过六千亿美元,收获却只有320个宣告失败的临床实验药物。

 

而绿谷仅花了不到国外同行的一个零头(有数据显示30亿),就直接进入了生产上市阶段,堪称奇迹。

 

不过联系此前中华灵芝宝的光辉历史,这个诺贝尔级别的奇迹怕是要让某些人失望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款新药的疗效或许是不确切的,但还是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而饶毅的举报信最终也没能发出去。

 

这款新药的发明人耿美玉,正是现任上海药物所的所长,饶毅还实名举报耿美玉存在学术造假问题,国外匿名论文发表网站“Pubpeer”也对耿美玉的论文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上海药物所的回复与此次对双黄连一事的回应如出一辙,“两次质疑均为不实,耿美玉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


结语

去年视觉中国“黑洞事件”发生之后,外界对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实此时的视觉中国早已将自己的操作看做是理所当然,并将这种行为习惯化,这才让它在第一张黑洞照片上做出了如此反智的操作。

 

而无论是上海药物所的老所长为中华灵芝宝背书,为诺贝尔级奇迹做贡献还是热衷于为各种疫情提供特效药,都不难看出它也已经将自己的操作看做是理所应当,并且将这一思维习惯化。

 

正如《圣经》中所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此次的“双黄连事件”既不是第一次,也绝不可能是最后一次。


就在上海药物所习惯性的用双黄连为疫情做贡献时;就在左建平果断挂断记者求证电话时,84岁的钟南山院士却在劝大家尽量不要前往武汉的同时亲赴一线,为我们示范如何戴口罩,不断地打破各种荒谬的谣言,苦口婆心的呼吁大家尽量不要聚在一起.....


本山大叔曾经在《卖拐》中提出过一个疑问: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本文由互联网圈内事原创出品,转载请留言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