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刚:最好的教育在路上
女同事说:
最近,新京报就“教育”这个话题,与周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周老师一直倡导着国际教育,所以他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都是国际融合、世界公民等等,但是访谈里有一段谈到了儿子对他的教育,他说道:
“曾经我也是个被传统教育理念所裹挟的父亲,但是他的成长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价值观和知识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身心健康,他能在他的一生中,过得快乐。”
文章来源:新京报
记者:方怡君
以下为新京报访谈内容
7年穿越、20个国家、40万里行程、200多所名校、500多次访谈……新年伊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正式出炉。
因缘际会,2013年,从最熟悉的新西兰开始,这位曾经的上世纪90年代留学生,跨越千山万水再次推开名校大门,以国际教育观察者的眼光探寻教育真谛。
万里之行的背后,变革时代下的知识分子应有的胸怀、责任、担当跃然纸上。“或许,我可以做些什么,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教育。”对周成刚来说,穿越的意义在于,借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更加多维、真实的国际教育,让阅者都能有哪怕一丁点儿的触动。
/01/
世界名校的启示
“我发现在新东方竟有那么多来自世界顶尖名校的年轻同事,哈佛、耶鲁、宾大、牛津、剑桥……但这套豪华阵容不能只当‘金字招牌’,对于教育和留学,他们有更多更有意义的事要做。”
时钟拨回到7年前。2013年8月7日早上8点30分,新东方前途出国探寻名校之旅正式启程。活动总策划人周成刚带领团队踏上了新西兰的土地,从奥克兰出发,自北向南穿越新西兰全境。
奇异果,Kiwi鸟,毛利人……为期13天的探访也打开了穿越之旅的“大门”,至此,从新西兰、美国、英国再到欧洲、亚洲……周成刚探寻国际教育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甚至有几年,干脆一年穿越两次。
油墨之间沉淀下来的,是时间的分量。随着阅历的不断累积,加上多年穿越名校的体悟,为了将见闻和感受分享给更多人,2018年,周成刚首部《镜头里的世界名校》问世,之后又推出第二部作品《由西向东看教育》。
诺贝尔博物馆获奖者手稿
对于周成刚而言,这一场没有终点的穿越,是一次身体的跋涉,也是一段自我成长的旅程。
世界名校它到底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更容易培养创新人才?行走之间,周成刚有了自己对最好教育的注解:“真正的教育是有温度的,能够影响人的、改变人的,让我们拥有济世的情怀和历史的担当,成为思想自由、视野高远、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人。”
在周成刚眼里,最接近“最好教育”的国家是新西兰、芬兰。前者没有传统的束缚,崇尚自由自主意识,尊重个性发展;后者关注个体成长、倡导因材施教。
探访芬兰罗素高中的时候,正好是下课时间,走廊里挤满了等待上课的学生。周成刚得知,这所学校没有固定的班级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程模块,自己决定学什么。作为世界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芬兰的个性化教学变革着实让来访者印象深刻。“每个人都有一个私人定制的课表。为了方便学生选课,学校将所有学科分成13个领域,又下设38个课程,300余个模块。让学生自己做选择,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临走时,周成刚冲着校门竖起了大拇指,在罗素中学门口留下了一张照片。“哈佛、耶鲁有适合一部分人的精英教育,新西兰的教育带有自然主义的色彩,而芬兰的教育是全民的、大众的、普惠的、关注每个个体发展的个性化教育。”
“好的教育是很多维的,我想让更多人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周成刚说。这也是探寻之旅的应有之意。
/02/
“教育要慢慢来”
而如今,在所谓的高考指挥棒压力下,多数中国家长“唯排名““唯分数论”的想法难以短期改变。
“我们把它扭曲了、变形了,想把所有的孩子往一个模式里灌,好多人不是这样的,有的就是擅长这个,有的则擅长别的。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苦难。”周成刚说,甚至于在进行特长培养时,有时候并不关注孩子喜不喜欢,而是更看重对升学有没有用。
同样作为家长的周成刚也未能免俗。在儿子小学期间,周成刚曾希望孩子学习钢琴,原因是周边的孩子都在学。但当时孩子对钢琴并不感兴趣,他喜欢篮球。
他就这样被裹挟迈进焦虑漩涡。“现在我已经从最初的焦虑,变得能够想明白这个问题了。他喜欢打球就去打球,喜欢健身就健身;成绩好一点,我欣慰,成绩差一点,鼓励他要跟上,我认为,健康的身心是第一位的,其次是价值观,知识放第三位。”
周成刚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
有人说这是“佛系”,但更是做家长的智慧。在他眼里,一旦价值观错了,方向就错了,身心不健康,人则是不可持续的,之后的一切也都是空谈。
为了挤进国外名校,家长贿赂招生官、进行成绩造假的案例屡见报端。“看起来他们赢了,实际上早就输在了思想意识上。“
周成刚认为孩子最终的职业成功、生活幸福,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父母传递给孩子怎样的价值观念和创造怎样的学习机会。“一流家长给孩子做精神榜样,为其创造任何成长的机会和空间。二流家长给孩子指定现成的套路和模板。”
而所谓的知识却是可以一辈子慢慢学的。周成刚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去读书要成长,慢慢来,一切不会太晚。
2019年的最后一天,周成刚在微信里晒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其中一条就是要认认真真多读书。他常常跟身边的人开玩笑,自己这一代人基础薄弱,需要靠后天的努力补足。
如今,书也成为了父子之间交流的媒介。“不要害怕,慢慢地就会开始成长,现在有了更丰富的阅历,读教育书籍、哲学专著的理解也会更深刻了。”
/03/
追求优质教育不一定要出国
作为国际教育的亲历者和观察者,周成刚并不一味呼吁出国留学。
在他看来,所谓的国际化和全球化,不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就有的。重要的是内心能同国际接轨与时代共振。周成刚说,如果思想意识没有转变,即便出去到世界舞台上对话,也会觉得很孤独。
如今,互联网把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想要接触国际教育,只需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便能触手可得。“只不过出去留学,感受到生活方式、教育氛围的变化,这种文化的碰撞更强烈一些。”
近段时间,周成刚正在思考通过在线的形式,让所有人能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接触国际教育。比如,将一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引进到中国,打造一个“身边的国际教育”的线上课堂。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校园活动
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中,描述了这样的故事。美国爱达荷州的女孩塔拉来自一个摩门教的家庭。17岁以前,因为父亲虔诚的宗教信仰,她从来没有上过学。直到有一天她离开了大山,发现外面有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开始发奋读书,并拿下了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周成刚想做的,是搭建起更多大山与世界连通的平台,帮助更多人飞往属于你的那座山。
2020年,周成刚还想继续寻访国外名校。这一次,他想开启艺术之行,穿越欧洲、英国“把最好的艺术院校,把西方更多艺术的内容、美好的事物介绍给中国的家长和学生。”
正如他在《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一书中提到的,或许,连续7年的世界名校穿越活动,已经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也许我穿越的脚步会走走停停,但我内心探索教育的步伐应该再也不会停止了。”
THE END
▼ 还有好看的 ▼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你“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拉美之行的三个“一” 7917256
- 2 山里藏价值6000亿元黄金?村民发声 7905089
- 3 微信或史诗级“瘦身” 内存有救了 7820525
- 4 中国主张成为G20峰会的一抹亮色 7764034
- 5 朝鲜将军队提升至战斗准备状态 7618097
- 6 广东潮汕现“关门潮”?社区回应 7533123
- 7 女教师被指出轨学生 校方通报 7443736
- 8 警方寻找重庆高空抛菜刀人员 7332306
- 9 带96岁母亲酒店养老遭拉黑 男子发声 7210700
- 10 千年古镇“因网而变、因数而兴” 7137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