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学校共青团”(ID:tzyxxb)这里是美国桥梁专家都断言不可能造桥的南京,这里是长江“天堑”,在那个只有普通潜水设备的年代,如何突破极限下潜到水下70米施工?如何锻造能承载大桥的国产优质钢材?洪水来时,7层楼高、重达7000吨的沉井在激流中摇晃幅度达到60米!所有人的心提到嗓子眼,尚未完工的桥址难道就要报废了吗?中国人独立自主建造长江大桥,看起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这场与时间赛跑、与自然对抗的“战争”,当年的建设者如何实现逆风翻盘?南京长江大桥又为什么被叫作“争气桥”?2020年1月18日,南京长江大桥开建6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vidtype="1" data-cover="http%3A%2F%2Fshp.qpic.cn%2Fqqvideo_ori%2F0%2Fv305243mz8f_496_280%2F0"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data-w="640" data-src="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v305243mz8f"></iframe>但是,不管创造了多少工程奇迹,要论“网红”程度,这些桥都比不上一座60年前开工的老桥——南京长江大桥。那时很多家庭的相册里,都会有一张与南京长江大桥的合影。那是名副其实的火爆“打卡地”。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天堑”长江成了制约运力的“卡脖子”难题,中央下决心修建南京长江大桥。那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大桥1960年1月18日正式开工时面对着数不清的难题。水下作业需要下潜66米,而当时国际公认的空气潜水极限深度为60米,一旦超过就会危及潜水员生命。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设法达到了最深71米,用最普通的设备创造了世界潜水史上的奇迹。无数建设者用血肉之躯扛起了这座桥。总工程师梅旸春长期超负荷工作,1962年倒在了工地上。临终前,他悲愤疾呼:“老天对我不公,不让我看到大桥通车!”最大的险情发生在1964年。秋汛洪水来了!两个桥墩悬浮沉井的锚绳先后崩断,沉井开始剧烈晃动。一个面积接近篮球场、足有7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在激流中揺来晃去,最大幅度达到60米!大桥桥址随时可能报废,工地上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全国紧急救援长江!粗缆绳、锚链以及相关人员,从各地飞速运来。江上雾气浓重,风大浪急,大小船只都已停航,而武汉长航两艘2000马力的拖轮闻讯后连夜起航,冲破艰险赶到南京,连续开机一个多月。洪水中,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抢修近两个月,“人在沉井在”“誓与沉井共存亡”,终于使大桥转危为安。1968年,大桥竣工。通车典礼上,数十万南京市民涌向桥头庆祝。桥上、桥下,甚至树上都挤满了人。人们欢呼雀跃,热泪长流。典礼后,挤掉的鞋子就装满了两卡车!大桥到底结不结实呢?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检验方法,他调来118辆坦克,一字排开,绵延近10公里,轰隆隆地驶过大桥。结果,大桥安然无恙。南京长江大桥,是第一座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而今,中国桥梁制造已接近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而南京长江大桥,正是中国造桥传奇的起点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青年报社、中央企业团工委、江苏广电总台互联网产品中心联合出品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有故事》上线了。这一栏目将挖掘梳理新中国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建设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风格讲述背后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一代代平凡的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发展敢于牺牲、勤于奋斗的奉献精神。
猜你喜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爱尖刀 立场
本文由
共青团中央发表,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爱尖刀 )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s://www.ijiandao.com/2b/baijia/34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