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证据有了量化评价指标
科技日报记者 杨朝晖
“中医药疗效要有科学的、具体的证据。”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健康中国循证中医药平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出,循证医学能够让患者得到合理治疗,指导企业更加关注药品的临床定位和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引领中医药学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循证中医药研究联盟秘书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张俊华在论坛上表示:“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多样化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证据需求的快速增长,是中医药振兴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图片来源:pixabay
证据指数以临床研究的数量质量评定
据张俊华介绍,过去20年,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融合发展,推动了循证中医药学的形成。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数量跨越式增长,形成了可供临床诊疗及管理决策的初步证据基础。为此,循证中医药研究联盟研制了中成药临床证据指数分析方法,发布了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以体现中成药临床有效性证据的综合强度。
此次发布的证据指数,是以临床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的。指数围绕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和肿瘤三类疾病分析了当前可获得临床研究证据,分别遴选出各类疾病TOP 10中成药。包括口服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速效救心丸、脑心通胶囊、血府逐瘀胶囊、安宫牛黄丸、养血清脑颗粒、灯盏生脉胶囊、平消胶囊、贞芪扶正胶囊等。
图片来源:pixabay
向全行业发出倡议
“这些证据指数只代表昨天,不代表今天,千万不能骄傲。”张伯礼特别强调,就像张俊华刚刚提到的,这项研究还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需要努力。今天这个论坛开启了一个大门,中医药领域要拿出更高级别、更过硬的证据服务于健康中国。
张俊华表示:“二十年循证中医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中医药循证决策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从以往的跟踪模仿走到适应性创新的转折点,未来的新征程我们要沿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
基于当前证据基础,循证中医药研究联盟将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从病证亚型、核心结局指标、方法学质量和比较优势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推动证据向完善说明书、制修订临床诊疗指南和完善医保政策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转化。
本次论坛发布了《循证中医药研究北京宣言》,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做临床需要的研究、做科学规范的研究、做透明可用的研究和做高效转化的研究。不仅要致力于做有用、能用、好用的高质量研究,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研究浪费。作为研究机构、申办方、合同研究组织、研究人员、期刊编辑、研究用户及其他相关人员,都有责任在推进中医药循证评价研究中发挥作用,为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岳靓
审核:管晶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7921386
- 2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涉乌决议 7948723
- 3 男子发奇怪消息 群友秒报警救回一命 7843333
- 4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7753294
- 5 台湾男星李威涉嫌伤害致死 7695293
- 6 中概股暴跌 阿里跌超10% 7566454
- 7 北大教授称房地产永远是朝阳产业 7402380
- 8 央视镜头下的吴倩 7376129
- 9 52岁女子跳“断头舞”走红 7288925
- 10 被69岁玩架子鼓的奶奶帅到 7157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