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许久后,我为走到了第六季的《奇葩说》想了一道辩题,用《奇葩说》的方式讨论《奇葩说》。一来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楚地表达作为观众的一些想法,二来也是想邀请看到这个辩题的人参与这场辩论。《奇葩说》第一季播出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对于当时一心想成为“少数人”的我,如此放肆、有趣,时不时还输出一些有态度有价值观的节目,简直如获至宝。第一季的奇葩说还很生猛,马薇薇、肖骁、范湉湉为代表的草莽江湖综艺派在当时很吃香,毕竟那个时候敢输出自己态度的人不多,能像她们一样直接在台面上“开骂”的更是屈指可数,很明显,奇葩说想要生产这样的辩手。节目组开始试图通过激烈的赛制和速成培训,让新奇葩成长为一流辩才。观众会从一些新选手的身上找到第二个马薇薇,第二个肖骁,第二个范湉湉...显然并不是谁的翻白眼、毒舌都能掀起现场观众的高潮。随着《奇葩说》新几季的播出,越来越多风格的辩手出现在大家面前。尤其像是黄执中、邱晨、陈铭、储殷、詹青云等,可以大体划分到学院派的辩手在《奇葩说》的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观众也意识到思辨的乐趣不只有综艺派给到。对于综艺派来讲,你在台上每抛出一个段子,就意味着你有机会拥有更多的观众缘,活跃现场气氛、调动情绪是这一类辩手所拥有的优势。而对于学院派来说,拥有知识体系、辩论技巧和思维逻辑是让观众信服于你的致胜法宝。每个派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打法,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正是拥有这样形色各异的辩手,让《奇葩说》越发鲜活,但也正是越来越庞大的体量,让这档节目要从“理想国”走向现实,从无规则到有规则。《奇葩说》最早是没有赛制的,那时候节目效仿英国议会的讨论形式,让辩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畅所欲言。大家语不惊人死不休,做足了娱乐效果。这样的言论场的确自由,但很多时候会产生一些无效发言,对于每分每秒都很宝贵的网综来说,这的确需要控制和改变。为此,团队对整个节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赛制上四大站队、1v1辩论、开杠赛、30s求生欲等环节,被网友戏称为《中国有奇葩》+《奇葩101》。不可避免的,这些规则让辩手输赢的欲望高涨。这种欲望本身无错,但你是不是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不知不觉,对《奇葩说》的观感变成了“这个辩手好有梗”,而不是他说的确实耳目一新且有道理。最近两季《奇葩说》应该是赛制逐渐走向完善的两季,现场观众跑票定胜负对于节目和辩手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的。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这是节目组为节目效果设定的观众参与必要环节,但也正是这个设定让奇葩说的辩论变成了一场迎合的表演。因为选手们发现,迎合观众就有更多机会取胜,讲故事比讲观点来的容易,情感共鸣比达成观点共识来的更快,于是大家做出了一些改变。我们能看到有已经比较成熟的综艺派选手,不断用亲身经历触碰观众的痛点,用金句鸡汤和并不好笑的包袱挽救自己平庸的论点。仿佛节目里的奇葩都是同一个,只不过穿了不同的衣服,站了不同的战队。《奇葩说》从一个个独立个性鲜明的个体,逐渐变成了一个带着“奇葩”符号标签的群体。我们不能质疑选手在哪种情景下油然而生的真情实感,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没说出来什么,眼里就泛满了泪光,而此时背景音乐正好响起。为了让自己和自己的队伍能赢得更多跑票,各路新奇葩也在老奇葩的示范下学着煽情、讲段子,他们大多数愁苦的不再是围绕辩题产生的观点和态度,而是冥思苦想说怎样的俏皮话,用什么样的段子炒起现场的气氛,用什么样的手段让观众在一个瞬间按下立场切换键。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老选手尝试变换自己的风格,比如走辩论派的选手试图通过改变来赢的更多的观众缘。就像黄执中在“亲戚总拿自己不当外人,我该不该jue他”的时候,用了更具有表演性和综艺感的方式,显然他的改变并没有奏效,显的尴尬而又生硬,反倒不如按着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的好。这时候你可能会提到肖骁,他从综艺派切换到辩论派的转变很成功。的确,并非所有为迎合做出的改变都是不应该的。在第六季个人首场辩论中他一改撒泼叫嚣的气势,为观众们用情怀下了一场粉红色的雪。毋庸置疑,追随过《奇葩说》的人都会被打动,这场粉红色的雪很成功的赢得了不少现场跑票,还上了热搜。有人会说肖骁长大了、成熟了,肖骁也自认为变成了更好的自己,也有坦言说肖骁不再是曾经的少奶奶了。我倒觉得,肖骁依然还是那个奇葩,只不过他不再用“奇葩”的方式讲话了。马薇薇曾在离开《奇葩说》前说过这样一大段真心话,或许这段话正是《奇葩说》的一种真实写照,也或许预示了未来一些选手的命运。她说:“我自诩打辩论打的还不错,可是我长了一张刻薄的脸,第一季大家说我过分刻薄,第二季我便温婉了,大家说我失去了锋芒,第三季我尝试讲段子,然后他们说我完了你被金钱裹挟了、综艺化了,于是第四季我想分享一下个人的故事,他们却说完了马薇薇你失去了自我,终于到了第五季,我发现我可以好好的崩溃了!”这种迎合难道不该出现么?并不是。我们当然需要有笑有泪的观点,真实生动的故事,但这种迎合不应该成为《奇葩说》的一种习惯和趋势,也不应该成为辩手们在展现求生欲时唯一的出路。大多数辩手在参加《奇葩说》前都对此充满未知,马薇薇刚经历婚姻变故,肖骁在北京混不下去已经买好了回老家的车票,那时的“奇葩”们大抵都处于生活的低谷。而2014年节目刚筹备,没有人知道它能不能成,节目组也并不确定他们想要做什么,更没有什么投资方敢投钱,绝大多数“奇葩”们只把它当作一个通告。始料未及,《奇葩说》火了并且成为了第一网综。那些在真实生活里正失意、命运相似的奇葩们,仿佛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开始用力在这个奇葩星球里站稳脚跟,并且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价值。他们在这个星球里活的更久一点的欲望越来越强,同时离开了这颗星球自己的价值是否还能继续留存的担忧也愈发强烈。这种吸引力将《奇葩说》推向神坛,让老奇葩们灼灼生辉,也吸引着更多草根奇葩的加入这片试炼场。但随着老奇葩们一个个离开去现实中逐梦的同时,我们不难发觉奇葩星球不再适合自由生长,它不断偏向流量、话题、资本。制高点之后,怎么走都是下坡路。我们都清楚市场永远喜欢新鲜、有趣,花样频出的东西,观众的满足永远没有尽头,没有一档节目可以保持顶峰的势头一尘不变的走下去,也无法为每一次改变做出保险,但这不意味着《奇葩说》该为迎合而磨平自己独特的棱角。无论《奇葩说》的初衷和定位是什么,无论《奇葩说》是否想要承担传递价值观的社会责任,但让它拥有闪光点的的确是最初辩手们展现的多元的价值观和预料之外思考问题的光芒,《奇葩说》应该保护辩手们这一点亮光,而辩手们也应该继续闪耀。就像第六季从播出到现在让我最惊艳的一次辩论,也就是留学博士程思博远赴而来与詹青云进行海选最终淘汰赛的那一场。没有煽情,没有段子,有的只是两个人观点的碰撞。更意外的是,程思博放弃了晋级的机会,将自己在奇葩星球的辩论生涯结束在与詹青云对战的这一场,讲完想说的话,然后潇洒的转身。奇葩可以在奇葩星球用“奇葩”的方式说话,就算离开了奇葩星球也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网站 | www.ciweigongshe.net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