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骂别人是傻X的时候,究竟在骂什么?
女同事说:
当下的中国越来越多元,它不再像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那样单一,更不像以往的那些年代那样,可以一眼看到一条准确的通道和整齐划一的时代情绪。
文章来源:牛皮明明(ID:niupimingming)
作者:诗人牛皮明明
有段时间,高晓松常和窦文涛见面。
每次见面,窦文涛都让高晓松非常“不爽”。高晓松不止一次批评窦文涛的生活方式。因为窦文涛的生活理念是“努力存钱、买房、过小日子”,高晓松却推崇“诗和远方”,去壮阔的世界里感受。
尤其是高晓松去了一趟北欧,更是觉得中国人毕生的追求——穿名牌、驾名车、住豪宅,然后送孩子读名校,根本与幸福是两回事。
所以高晓松每次见窦文涛都会说一句话:
“你活得这么苦,就是因为老要买那个大房子,买那房子干吗?你要去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说的次数多了,窦文涛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仔细琢磨后,他觉得诗和远方只能是高晓松的生活,却不太可能成为他自己的生活常态。
回首窦文涛的经历,90年代初,窦文涛从广州到香港谋生,在凤凰卫视主持节目,香港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卖房子跟卖画似的,一尺一尺卖。他的租房生涯长达20多年,在香港,窦文涛每搬一次家,心就会碎一次,长期租房让他找不到家的感觉。
这样的经历,是从小住惯了大房子的高晓松老师无法体会的。所以高晓松老师可以向往诗和远方,爱上流浪,而租了20多年房的窦文涛老师却一心想着追求安定,想着眼前的苟且。
后来,窦文涛说了这样一句话:
“生活就像一块布,各有其细致明艳的正面,也有粗糙暗淡的背面。高晓松再劝我追求诗和远方时,我都会默默想我们不一样。”
窦文涛和高晓松
窦文涛说的这件事,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这两年,我发现一个现象很普遍: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不能接受别人与自己不一样,更不允许别人跟自己步调不一致。
就像有人喜欢文艺片,就认为漫威爆米花电影不值一提;有人是古典乐迷,看现在市场上流行的音乐都是口水歌;还有人崇尚诗和远方,就批评攒钱买房买车一族不懂生活……
就连喝个豆腐脑,也有甜咸之争。吃甜的看不惯吃咸的,吃咸的也说吃甜的是“傻叉”,最后两方谁也不让谁,甚至幼稚到要跟人干仗,在网上问候对方全家。
这样的事,实在是不胜枚举。大多数人,都是以自我为绝对中心,把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当成了绝对正确,只要不同意我的,就是错的:
“你怎么会喜欢这个?”
“你这太不正常了、太低级了、太不好了。
“你的这些行为和思考方式都是不好的,看看我,我就不会像你那样。”
我们总是要求他人与我们一样,与其他人一样,我们总是想改变他人,与我们想象的、期望的一样。可接触的人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我越能体会到一个道理: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其实不是懂得了多少大道理,而是理解更多小矛盾;不是结交了多少相投的朋友,而是接纳了更多不合的人;不是寻求你我所有东西都一致,而是懂得尊重彼此审美、价值观、人生观的诸多不同。
我之所以说高晓松这个话题,就是想说轻易不要用自己的人生衡量他人的人生。
生活里,别人经历的人生和你经历的人生不同,别人的成长经历也和你不同,别人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而当你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约束他人的价值观时,其实就是一次用自己价值观强暴他人的过程,试图重新修订他人的人生,这本身也许就是错的。
比如我们生活最常见的关于金钱的理解。
我的一些朋友常常因为一个人小气而与一个人轻易交绝,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如此小气,我不愿意与他交朋友,趁早拉黑”。而反观我生活里一些思维成熟的人,反倒不会这样。
比如我一个朋友,按时下流行话说算是全中国真正TOP5。跟他在一起的朋友,多半都是经济弱于他的,很多次,一起出门、游玩,都是他在买单。而反观他的一些朋友中,似乎有一些朋友只是为了赚他便宜。
我有一次有意问他:“你明知道别人赚你便宜,你为什么还要包容他的小气。”
他的一句话把我点醒了,因为他说:
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小气本身不是什么大毛病,更涉及不了人格,如果涉及人格的低劣,品行的拙劣,我会选择躲着不见。而小气只是他个人的生活习惯,小气是很个人的行为,不应该拿到公开场合作为人性的审判,因为小气本身,是与人无害的。
那一刻,我觉得我差这个朋友很多。其实我俩最大的差别就是思维的深刻和对他人的包容。我们显然是过于主观了,轻易把他人的生活习惯,拉入到品行行列,然后进行道德审判,甚至因为这个习惯而与他人绝交。
Photo by Kasper Rasmussen on Unsplash
而真正看懂的人,则把品行和个人生活习惯完全分开来看。这样,他也会少了一些生活中的愤怒,没有了愤怒,自然会广交朋友,人生路途也会越走越宽。
还有关于性别和性取向,直到今天,这似乎一直被许多国人的鄙视,针对同性恋的取笑也是无处不在,我有一篇文章写到张国荣,结果就有一个读者留言:
“同性恋是反人类!”
我当时很愤怒,特别想请问那位读者:
个体的身体选择如何能与整个人类对抗?人类几十亿人,很少的同性恋选择难道就能让整个人类重新基因组合,让人类变成另外一个物种?
我十分看不惯这个人的说话语气,他似乎不是一个人在说话,他说话时,仿佛强大的人类都站在他的身后,才让他如此狂妄,并对他人的人生有如此巨大的专制权利。
我敬佩的一位台湾作家唐诺先生,唐诺先生师承台湾著名作家朱西宁。唐诺先生妻子朱天心也是台湾作家,曾为台湾大导演杨德昌、侯孝贤做编剧。
90年代,台湾电影事业无比发达,杨德昌、侯孝贤均邀请夫妻二人转行电影,实现更大人生抱负,而夫妻二人不为所动,17年来醉心书斋,潜心学问。每早固定到咖啡馆读书、写作,17年不休息一天,被誉为“中国第一读书人”。
唐诺、朱天心夫妇
他们的女儿谢海盟,也因家学渊源。20来岁就给侯孝贤导演做《刺客聂隐娘》编剧。可谢海盟少年,就强烈反对自己的女性性别,她与自己女性性别强烈对抗,每次当她走进女厕所,他就会觉得强烈的反感,来自身体、生理的厌恶。到青春发育期,甚至拿刀子划破自己的乳房,即使感染,自己也不接受治疗。用她话说:
“她太厌恶了,乳房烂掉了,他就可以做男人了。”
前两年,谢海盟终于逃离性别挣扎,摘除了女性生理器官。可以说,在他成长时期,他与自己身体对抗长达二十年,这种对抗不单是他个人的,也是父母的,要知道唐诺、朱天心夫妇只有这一个女儿,当整个社会都在问唐诺先生如何看待,唐诺先生却说:
海盟很勇敢,你永远不了解他内心经历过的一切,他很勇敢。
看到这里,我更敬佩唐诺先生。一个社会,就应该允许多样化存在,允许每个人身体的自由选择。尽管会难过、担心,但唐诺先生并没有用自己的权威去干涉孩子的选择,因为毕竟孩子终会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
朱天心、唐诺夫妇和女儿谢海盟
反观到了网上,我看到最多的评论都是“大陆有金星,台湾有海盟”这样的字眼。我一直对说这样话的人保有极度的厌恶,也很想质问这些人:
请问别人做自己身体选择时,有没有干扰你的正常生活?有没有偷盗、抢劫、杀人、偷税、漏税?如果没有,那你就应该对他人的身体选择保持缄默,因为你无权评价他人的人生。
即便是唐诺先生,作为海盟的父亲,他也是选择尊重的态度和博大的父爱。
这两年,关于同性恋这个话题讨论很多,每一次都会有人说支持和反对,对我个人而言,我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从人类诞生,就有同性恋的存在。同性恋本身就像喝水、吃饭、休息、散步,都是本能选择,我没有理由对他人身体本能持有支持的理由,这不是政治态度,也不是游行、法律改革。同样,我更没有资格反对,因为我的反对就是对他人人生蔑视。
谢海盟
要我说,关于同性恋这个话题,依然是整个社会包容心的问题。我的态度依然是:只要个体选择与他人无害,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人与自己不一样的选择。
还有最近几年,整个互联网几乎被“左”和“右”吵翻,在中国任何一个可以发声的地方,都会充斥着各种谩骂,辱骂、不理解。有时候你置身其中,会觉得自己像是置身于两个国家。
而我不能对这一切保持隔岸观火的态度,更不能假装岁月静好。更多的时候,我看到两种阵营的谩骂,都缺少该有的客观。讲道理、拿证据、拿学问辩论值得提倡,但当骂声连天,你就会觉得不管你代表左,或是代表右,只要当争执的两端,有一端有一天握有权利,就会对另一方进行统治和独裁。
这一切,会让人不寒而栗。
比如在我家庭中,也会存在这样的矛盾。比如我向往自由派,更向往的是无政府状态,但纵观人类历史,我知道这样不太现实,也不太科学。但我爸爸,则明显向往毛时代,尽管他也从未了解过他的时代。但是经常在我家饭桌上,会因为这个问题发生争吵,我很难说赢我爸爸,我爸爸也很难说赢我。
但在前年,我突然明白,我没有经历过我爸爸的那个时代,进入90年代之后,作为那个时代的失落者,他眼中看到的更多是社会的混乱,贫富的不均衡,资源分配的混乱,所以他会赞同他眼中的时代。
而我作为喜欢西方文学的人,则会更倾向于一个时代要有克制的内心、既有野蛮生长的活力,也有学识护身的涵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可能会争论出结果,除非我可以是他的爸爸,让他重新出生,然后送他接受新的教育,但这工程实在太大,不像硬盘格式化那么简单,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人生态度、政治立场都是不同的,那么,维系我们父子关系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是爱!
一个社会也应该如此,持两派态度的人不可能轻易说服对方,因为出生年代、家庭、幼年读书,成年接受的教育都是不同的。你不能只骂一句“傻逼”“蠢货”就草草结束。因为也许当你正在骂他人傻逼的时候,他人也会因为挨了骂,从而更加愤怒。
但我想你依然可以去爱。
尤其当你有一天手握权力时,不要对不同观点的人拳打脚踢,不要对不同观点的人也骂“蠢货”“傻逼”,更不要将这些人统统打压,你要允许别人和自己的不同。
所以我依然想从学问的角度来聊当下的中国,当下的中国越来越多元,它不再像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那样单一,更不像以往的那些年代那样,可以一眼看到一条准确的通道和整齐划一的时代情绪。
我们甚至很难用准确的一句话,或者两句话就可以概括中国一代人或几代人的价值选择,更难用一篇、两篇文章来讲述中国的多个触角、多种变化,但在这个变化之中,尽管我们会经历一种表达的无力,甚至会丧失表达欲,但并不妨碍我们作为观察者存在。
我们依然可以在丧失表达力时,不急于批判,不急于谩骂,我们依然可以尊重变化中的中国人的多种选择。
THE END
▼ 还有好看的 ▼
牛皮明明,诗人、作家,曾在西藏流浪多年。擅长写民国人物,写那些被遗忘的故事,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够让人热泪盈眶!微信公众号:牛皮明明,ID:niupimingming。
你“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拉美之行的三个“一” 7938602
- 2 山里藏价值6000亿元黄金?村民发声 7973799
- 3 微信或史诗级“瘦身” 内存有救了 7853964
- 4 中国主张成为G20峰会的一抹亮色 7700372
- 5 朝鲜将军队提升至战斗准备状态 7667564
- 6 广东潮汕现“关门潮”?社区回应 7560900
- 7 女教师被指出轨学生 校方通报 7432401
- 8 美元创下一年来最长连涨纪录 7378028
- 9 带96岁母亲酒店养老遭拉黑 男子发声 7224786
- 10 千年古镇“因网而变、因数而兴” 712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