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办世界科幻界“顶会”,中国这座城市能成吗?

百家 作者:科技日报 2019-11-23 12:42:00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始于1939年的世界科幻大会,是科幻圈会议届“顶流”。它是当今世界最受瞩目、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题活动。


大会组委会供图


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的雨果奖,如今每年都是在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


它的举办地大多在美国。而现在,一座中国城市正在向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办权发起冲击。


11月22日,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上,科幻界主要机构代表上台,宣布支持成都申办世界科幻大会。


中国科幻机构代表宣布支持成都申办世界科幻大会。大会组委会供图


“成都申办的软硬件都已具备。”四川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吴显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成都。


成都已经具备申幻资格


去年年底,吴显奎率先提出,成都应该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今年8月,成都正式宣布申幻。


吴显奎说,在科幻文化和科幻产业上,成都这座西部之城,具有独特优势。


吴显奎在接受采访。科技日报记者张盖伦 摄 


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国内唯一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在成都深耕了四十年,银河奖颁发了三十届,影响了三代人。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等科幻明星作家从《科幻世界》走出;获得雨果奖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电影的原著,也由《科幻世界》刊出……“成都的读者,是《科幻世界》的第一读者。润物细无声,科幻的种子根植在这座城市。”


而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也确实给予了科幻文化产业足够的重视。吴显奎说,2017年的中国最高级别科幻大会中国科幻大会,就在成都举行。当时,吴显奎代表大会组委会发布《中国科幻成都宣言》,宣布四川省科协关于推动四川科幻产业发展、宣传成都“科幻之都”名片的具体政策。今年1月,四川省省委书记还专门听取了他关于发展成都科幻产业的报告。


成都科幻影视城正在打造,四川的科普科幻之星青年培育计划正在进行……办世界科幻大会,吴显奎认为,对于中国科幻扩大国际影响力、聚集国内外产业资源、带动主办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且长远的战略意义。“成都市目前有条件申办世界科幻大会,并以此为契机,搭建成都科幻文创、科幻动漫、科幻游戏、科幻影视全产业平台。”吴显奎说。


对此,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也认为,成都已经完全有资格举办世界科幻大会。“接下来就是要争取投票。”


目前与成都市共同竞选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有法国尼斯和美国孟菲斯。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最终举办权将由2021年第79届世界科幻大会参会代表投票决出。


即使失败也无需气馁


但这些科幻大会参会代表们,对中国、对成都还很陌生。接受采访时,很多国外代表也坦言,他们只了解少数中国科幻作品,比如刘慈欣的《三体》。


“所以,我们也在做相关工作,请他们来中国、来成都多看看。”吴显奎说。


一座怎样的城市,适合举办世界科幻大会?


必须要看到,世界科幻大会,虽然名字严肃,但更多时候,它就是一个大party。


你能在会上“偶遇”各种科幻大咖,你还能捕捉到他们变身迷妹迷弟的时刻——毕竟,这些大咖们,也有自己的偶像,也会因为和偶像合影而露出羞涩的笑容。


组委会一般会组织数百场分享会、讨论会、观影会、签售会还有舞会。


总而言之,来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戴夫·麦卡蒂(Dave McCarty)是科幻迷,也是2022年芝加哥世界科幻大会申办主席。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戴夫表示,一座具备“申幻”潜力的城市,要有粉丝基础:有那么一群狂热的粉丝,愿意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世界。这座城市最好能有一种氛围,让世界各地的科幻迷能感觉大家气场相同。虽然我远道而来,甚至我们所操语言不同,但我来到这里,我就能知道,我遇到的,都是我的同类。


戴夫·麦卡蒂在参加科幻大会的论坛。大会组委会供图


“得有一个核心社群,人数可多可少。他们要热情,奉献、专注。”戴夫说,他们心里要有蓝图,知道在他们家乡主办的世界科幻大会是什么样子。申办人要清楚,想向世界展示什么,又想从世界科幻大会带回什么。


每一届科幻大会都是独特的。芝加哥主办过好几届,但每次都风格迥异,更不要说是在其他国家。“你的科幻大会一定要和当地文化结合。”戴夫说。


申办,成功了,固然好,对中国的科幻迷来说,无需远渡重洋,在国内就能参与盛会;但如果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2021年华盛顿世界科幻大会主席比尔·罗霍(Bil Lawhorn)此前就有申办大会失败的经历。有些申办城市,还失败了好几次。他向成都喊话,如果这次不行,也可以继续申请。比尔希望,世界科幻大会能够拓展它的影响范围和地理空间。毕竟,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聚会,每次去往不同的地方,才让这个聚会更多样,让科幻大家庭更庞大。“我们需要中国成都成为世界科幻大家庭中的一员”


比尔·罗霍在参加科幻大会论坛。大会组委会供图


当然,也有一些现实困难。有人表示,世界科幻大会更像美国科幻大会,在美国召开时,大家见面可以畅聊作品,但来了中国,除非知名度很高的科幻作家,否则很可能面临无人认识的尴尬。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也有些担忧。科幻迷们参会都要自负路费,根据以前的经验,世界科幻大会一旦离开美国本土,参会人数就会减少一半。他认为,其实,也不必非执着于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权,可以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国内的会议办好,打造和拉动内需,加强和亚洲其他国家科幻圈的联系。“翻译引进的作品多了,科幻的氛围浓了,科幻的粉丝群体大了,人家自然也就想来了。”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陈小柒

审核:管晶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