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你好好洗手,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操碎了心

百家 作者:果壳 2019-11-22 08:52:57

李琪走进一家诊所,看到洗手台上放着一瓶皂液和一瓶免洗洗手液。她心里咯噔一下:放错了

 

李琪的工作职责之一,是定期拜访医疗机构,解释各种洗手液的使用方法。洗手有什么要解释的?人人都会洗手,搓搓手冲走泡沫,复杂在哪?


洗手台上的免洗洗手液,错在哪儿了?| 图虫


 李琪工作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些洗手液出场的地点。在这些地方,为了让需要洗手的人在该洗手的时刻愿意洗手、能洗到手,并且还洗到足够干净,医学界、企业和公共卫生组织已经操心了两百年

 

“比如说你得去想:一个医生或病人在哪些场景下需要洗手?洗手液就应该放在这些最常操作的地方,一个你一转身——甚至不用转身——就能碰到的地方。” 李琪说。


在医院,洗手液的位置事关重大

 

现代人多少都知道:想要降低疾病风险,洗手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好习惯。也许你还能进一步解释,因为人们在外活动时,会用手接触许多物品表面,从而携带有大量微生物,用流水洗手能冲走这些微生物,从而阻止病原体传播。

 

可是,这和洗手液放哪里又有什么关系?

 

在家或许无所谓,但是在勤洗手成为制度的医疗机构,距离短就意味着效率高。按WHO的手卫生指南要求,医护人员每天洗上几十遍手并不稀奇[1]。这个频率意味着,一个医务人员仅在洗手一事上,每天就要耗费半小时。如果需要站起来走到诊室角落打开水龙头、按照洗手标准冲洗足够时长,每天加起来轻易就能超过一两个小时。

 

这只是粗略估计,有些岗位上的医护人员远远不止花费这些时间。从事手消产品研发的丁谦告诉我一个数字:在重庆一家医院,为保护脆弱的新生儿,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每天每人洗手次数可以达到惊人的300~500次。


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的洗手步骤更为复杂。| 图虫


如此密集的洗手频率下,是眼前就有一瓶免洗洗手液,还是需要走出诊室或绕到帘子后打开水龙头,以及洗完能否立即烘干,都会明显影响人们的洗手意愿[2]。考虑到这一点,一些医院已经配备了桌面上的免洗洗手液,医生们可以在病人轮换的几秒钟时间里随手搓一下。另一些诊室则安装了洗手台,方便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使用。

 

“人们一般不会注意到这种细节”,李琪说的是那个被误放在洗手台上的免洗洗手液,她当过护士,现在供职于3M公司医疗部。这个产品本应出现在没有流水供应但需要洗手的地方,比如诊台、候诊区墙上或者病床边。“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会造成不一样的。”

 

这只是手卫生实践工作的一个微小侧面。

 

洗洗手,狙击看不见的敌人

 

“医院里的人都知道,医院其实很脏的。”李琪说。小时候她放了学去医院找妈妈,妈妈会让她乖乖坐着,手放膝盖上,“哪儿都不要碰!”

 

这种“洁癖“不是矫揉造作。相比其他公共场合,医院是个更需要人们勤洗手的地方。医务人员的谨慎心态与高频率洗手,是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日常暴露于更高风险的环境中。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可能在环境中留下各种致病微生物;与此同时,因疾病而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或因手术而身体状况不佳的的病人也集中在这里,相比常人,这一人群对致病微生物更易感。


医生勤洗手的重要性,19世纪中叶才由维也纳总医院的医生塞麦尔维斯首次提出。| Robert Thom/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


许多病原微生物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活,比如绿脓假胞杆菌能在干燥地板上存活5周,鼠伤寒沙门菌可以存活10天~4.2年之久,这为感染提供了条件[3];当病原微生物污染了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的手,就会经由这些手停留在各种设备或物品的表面,然后被下一双手带去了别处。在有皮肤屏障的时候,这些微生物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一旦遇到易感者,接触到细小伤口或黏膜,这些微生物就有机会侵入机体,造成传染。

 

因此,切断传播途径,降低致病微生物“抵达”易感人群的几率,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洗手和做好手消毒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3],也是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的关键手段之一。

 

但这是一场指向看不见的敌人的战争。而且,微生物不会被永远放逐。

 

“人有正常的菌落,皮肤下还有汗腺和毛囊,你不可能把一个活人给灭菌了。”当了几年外科大夫的施羽在这个话题上有种近乎条件反射的稔熟,“以手卫生的标准来说,做到小于等于五个十个CFU(菌落形成单位)[4]就够了。”——当然,日常生活不需要遵守如此严格的标准。“家庭清洁要像医疗机构那么纠结,你就要把自己搞死了。”

 

作为一个没事用酒精棉片擦手机的人,他说的“纠结”是什么水平?制度上,许多医院以三个月一次的频率为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清洁人员)提供培训和考核;在各大医院的诊室或走廊墙面上,也常常能看到六步或七步洗手法的宣传海报,提醒人们在流水下细细清洗手指、指缝和掌心甚至手腕。

 

上海一家医院诊室洗手台边的宣传海报。你可能在各个医疗场所见过类似的海报,但认为这么复杂的东西都是给工作人员看的——你想错了。他们隔几个月就要考一回手卫生相关知识,这么简单易懂带图示的海报,主要还是给你看的。| 作者摄


洗太多:“白白嫩嫩的,肯定不是医务人员的手”

 

严格的标准,意味着实践中的复杂性上升。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遵循手卫生规范的程度)在70%左右,正确率74.9%。相对的,手卫生方法知晓率则达到了86.5%[5]。也就是说,“知道怎么做“和正确完成之间仍然存在距离。原因之一在于:在密集的洗手频率下,任何微小细节都会被放大,比如距离,比如消毒成分的皮肤刺激性。

 

这种困境在业内不是秘密:要保持手卫生就需要按照标准洗手,但洗手洗到皮肤受损,只会让手变得不那么“卫生”。因为受损皮肤本身也是脆弱的,致病微生物更容易在上面定植,进而有利于耐药菌的传播。WHO的手卫生指南特别提到,“在选择手卫生消毒剂时,应为医务人员提供皮肤刺激小的手消产品……还需充分考虑产品的感觉和香味”[6]

 

“你看到那些影视作品中,医生护士手伸出来白白嫩嫩的,那肯定不是医务人员的手。”丁谦说。在他看来,降低医务人员洗手意愿的原因就两个:“一个是耗时,一个是伤手。”


“刷手” 这种操作,显然对皮肤很不友好。| 图虫


对企业来说,提供更好的产品可以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比如添加护肤成分,或研发相对柔和的消毒剂。但没有哪个办法可以一劳永逸


一方面,不同手消产品的成分对应不同使用需求,比如在一场漫长的手术中不可能多次洗手,就需要消毒抑菌成分起效更久,而频繁接触患者的医生护士则需要更速干的产品;另一方面的问题则是行外人难以想到的:研发更柔和的手消产品意味着成本增加,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能有足够的预算来满足这一点。

 

洗太少:“医院里漂着一股消毒水味,闻起来还挺干净的?”

 

成本只是医疗机构推动手卫生工作的千头万绪之一。大多数医院的感染防控部门需定期对工作人员组织培训考核,举办活动和讲座、改进洗手设施和产品的配置;近些年来,许多感控工作人员还意识到了家属和患者教育的重要性。毕竟,医院里并非只有医务人员会接触到致病菌

 

许多医疗机构正在推动所有访客都能好好洗手。为了提高用户意识,他们需要考虑得更周到——比如在洗手台边张贴六步法海报、设立更醒目的标识,于无声处提醒人们洗手这件事。曾经有家诊所的负责人看到粉色的洗手标识,眼睛一亮:“这个能给我印400个吗?”说到这件事,李琪笑了:“可能因为是粉红色的吧,人人都喜欢粉红色。谁让医院里都是白的绿的呢。”

 

相比医务人员,患者和医院的其他访客可能洗得太少了

 

一个现实的原因是难以在公共场所找到流动水。卫生间和洗手池离得远,一个没看到就错过了;人们忙于就诊或奔向检查,即使想到要洗洗手,也不想错过排号。再说,医院里漂着一股消毒水味,闻起来还挺干净的?


在医院的陌生环境里,多少人会记得及时去洗手?| 图虫


 “但你是在医院里,你接触任何东西都应该洗手,尤其是要留心那些高频表面。”施羽强调了这个词。他指的是那些人们的手经常接触的环境表面,比如电梯按钮、门把手、病床栏杆等[7],医院环境里充满普通人日常不会遇到的污染物,而反复被触摸的表面则成了致病菌和耐药菌的集散地。“确实,医院里是有规定消毒频次以及等级的;但是刚擦过,你不知道多少人又去摸了。自己需要留意接触完了(高频接触表面),就得洗个手。”

 

现在,已经有许多医院开始在公共区域放置免洗洗手装置,供来往和等候的患者使用。

 

上海一家医院候诊室墙上挂着免洗的洗手液,供等待的患者使用。| 作者摄


不过,相比起医务人员的疲于奔命和企业的精益求精,患者和医院访客的反应要难以预测得多。丁谦曾拜访过的一家医院最终不得不把病房里的洗手液都撤走——因为患者和家属的知识不足,所以用它洗什么的都有:衣服、碗盘甚至头发

 

施羽的职业生涯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冲突:当医生戴上口罩、手套或者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时,总有些患者会感到自尊受伤,怀疑医生嫌弃他们脏。

 

在洗手这件事上,哪些事情是明明需要知道,但大多数人都稀里糊涂的?对于这个问题,施羽苦笑着说:“饭前便后,公共场所东摸西摸以后,没事多洗洗手。真的,你想想你都摸过些什么,那些门把手又被谁摸过……呜,不能想太细!“

 

但他们有理由相信,公众会越来越理解手卫生工作的标准和意义。

 

施羽的孩子刚上幼儿园,他有些惊讶地发现老师教会了孩子六步洗手法。李琪拜访的客户范围正逐渐拓展到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食品企业、学校和各类疾控机构都开始与他们合作,开展手卫生的宣传和教育。

 

即使你没有注意到这些宣教工作,但在公共场合看到洗手产品时大可放心使用——为了让你注意到这些设施,进而正确地使用它们,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医院、企业和卫生部门一直在努力。

 

“看不见就对了。”李琪把那瓶出走的免洗洗手液放回了它该去的地方。“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洗手这件事,不用动脑子。”

 

日常洗手Tips


  1. 使用流水、干净的肥皂或皂液,冲洗、揉搓手掌、指根和指尖,持续30秒;

  2. 触摸高频接触表面,比如按钮、扶手或栏杆等之后有意识去洗手;接触易感人群之前或吃东西前要洗手;

  3. 在洗手前不要触摸自己的皮肤如嘴唇等;不要用手揉眼睛或者挖鼻子。

  4. 洗完手最好能尽快擦干,不要反复使用同一块干手巾。

 李琪、丁谦、施羽均为化名。

 

作者:钟与氏Darla

编辑:odette

 

参考文献与注释

[1]WHO 2009年出版的手卫生指南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中进行手卫生的临床情况: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 对病患护理进行侵入性装置操作时,无论是否戴手套;3.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4.对护理同一病患而言,从污染部位移动到另一个身体部位;5.与无生命表面和物体接触后(包括医疗器械),接触患者时;6.取出无菌或者非无菌手套后。

[2]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 刘更新等,《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干预研究》

[3] 医院感染控制技术,王鸣,杨智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4] CFU(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指单位体积中的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群落总数。手消毒效果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²,外科手消毒监测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²

[5] 徐丹慧等,中国医院手卫生知识知晓及依从性现状调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年 第9期

[6] 手卫生最佳实践,胡必杰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7]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2016版》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你所在的行业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小心思吗?欢迎扫描二维码参与互动,看看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听说,火车站的自助取票机放身份证的地方故意设置为倾斜的,是为了防止旅客忘取身份证......


BTW,我们设置了小小的门槛,相信热爱科学的你肯定会通过考验!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在42秒内答对尽可能多的题,达到一定分数才可以加入,每24小时仅能答题一次。呼~深吸一口气,然后好好答题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