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点击上方 “商界智慧 ” → 点击右上角“ ... ”→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就不会找不到我啦!
本文授权转载于:国馆(ID:guoguan5000)
我们不过是商家们通往财富自由道路上,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
最近,盲盒特别火。
火到只要有新的盲盒一出,马上就会被抢购一空。
抢购的人群中,哪个年龄阶段都有,人人都为之疯狂。
而在网上,人们借着这股火热的现象,把盲盒一度炒到天价。
所谓的盲盒,就是装有不同玩偶的盒子,盒子包装全都一样,买的时候全然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到手拆开才知道。盲盒一般是一个系列发售,每个造型抽到的概率不等,尤其难抽的是隐藏款,抽几百只可能都难出一只。而抽到隐藏款,是所有买家的梦想,那些隐藏款在网上早已被炒到几千块,超出本身价格几十倍。由于盲盒本身单价不高,在39元到69元之间不等,也就一两顿饭的价钱,买家们都不会过多犹豫。实在抽不到的,有些人会花上数千块在一些交易平台买到,你很难想象,这可以说是最便宜的方式,很多人靠自己抽所花费的远比这个贵很多。当然,这还没完,集齐完了这个系列的,下一个系列又马不停蹄发售了,而他们得一刻不停转往下一个战场。盲盒圈里,似乎有一股魔力,一旦入坑,再想出坑难上加难。济南有一位奶奶,经常带着孙女买盲盒,因为孙女喜欢,每次带去买都要花掉七百多块。有对夫妇为了抽盲盒,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花掉了超过3000元。还有一位60多岁的买家,一年的时间里花掉了70万元。据闲鱼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盲盒市场已达千万级别,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了320%。也就是说,盲盒产业正如日中天,越来越多的人都陷入其中而不自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小小盒子凭什么莫名其妙就火起来。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火热的盲盒现象,其实是必然现象。 内心隐藏的赌博心理
魔幻的盲盒现象很容易让人想起小时候,那时的小孩热衷于收集扭蛋、干脆面里的卡片等等。某种程度上,两者行为一样,都是在赌一个不确定的东西。所以即便惊喜概率只有1%,也不妨碍人们为此冒着收获99%遗憾的风险购买。网上有一位30多岁的资深盲盒买家,第一次抽盲盒时便抽中了隐藏款,犹如抽中了头奖,此后便带着类似赌博的快感陷了进去。他说,盲盒吸引的地方不在于娃娃好不好看,而在于那种给人赌博的快感。这种快感在拆盲盒那几秒尤为强烈,撕开包装,打开盒子,将里面的娃娃抽出,是惊是喜全在那几秒。他和多数买家一样,宁愿一直抽,也很少去交易平台上购买隐藏款。每一次都心想着这一个会出隐藏款,倘若没出就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个。而每出一个隐藏款,都是对盲盒他莫大的鼓励,刺激着他追逐下一个隐藏款。以至于后来彻底上瘾,隔一天就抽,不知不觉一个月下来就花了上万块。一次次买,一次次拆,还有的,即便自己不抽,也喜欢在网上观看其他博主拆盒的视频,以此来满足自己赌博快感。说到底,每个人内心都潜藏着赌博心理,只不过克制程度不同,便走向了不同的路。有的小赌怡情,有的一掷千金,共同勾勒出盲盒魔幻场面。盲盒之所以能如此火热,其实与当代人压力无法得到宣泄脱不了关系。有一位入坑5个月的盲盒买家说,刚开始入坑是因为自己工作压力大,想买个礼物犒劳自己,便选择了盲盒。后来,每次压力大的时候,他都会去买个盲盒,以此来解压。上学的时候我们得面临升学压力,业余时间也被占用来学习其他的技能或者补习。等到毕业,面对僧多粥少的社会,得拼了命和其他人争工作机会,稍不留神就会被辞退。再大点,没结婚的、没生孩子的、没买车的、没买房的等等都会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如此种种的压力会随着时间推移增加,直压得人喘不过气。认识一个买盲盒的朋友,毕业以来,工作压力一直很大。有段时间出差,上司给他不断加派了很多任务,他得从早忙到晚。这边上司催着抓紧完成项目,那边甲方要求这要求那,夹在中间的他连轴转个不停。
负面情绪从那段时间开始积累,尽管表面风平浪静,但其实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在为那些情绪困扰。以至于后来生活变得一地鸡毛,时常在工作上犯些没有必要的错误,还与不少人闹了矛盾等等。这其实是当代人痛楚,不管我们遭受多大压力,总给人一种没事的感觉,背地里死扛着,直到把自己折磨得不成人样。商家们总是精明,抓住了当代人压力无处宣泄和赌博心理,营造出了新的伪文化,并且不断给人们洗脑:《美丽新世界》中有句话说得好,一句话重复了六百二十四万次就变成了真理。在商家们接二连三的营销下,我们开始确信那些伪文化。说起来挺嘲讽的,我们一边讽刺着老人们购买没有效果的保健品,一边却自己买着那些商家们编造出来的伪文化产品。而实际上,两者并无差异,都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依旧有无数人跳下坑来,或为追求赌博刺激,或为寻找优越感,或纯粹跟风......当越来越多人相信这些伪文化,商家们便会变本加厉地营销,夸大商品本身的价值以戳中人们的攀比心理。而那些深陷其中的买家们并不会醒悟过来,很轻易就会陷入商家们的营销陷阱,为其大肆花钱。欲壑难填,当攀比之心开始扎根,不知足的人们便很难再停下脚步。哪怕吃不好穿不好也要省下一笔钱买买买,就连口袋里的最后一张钞票也在不知不觉中掏了出去。这还没完,当你没钱时,商家们拿出的是另一套洗脑理论,总而言之,就是让你透支消费。不管是哪种透支方式,都只是满足自己眼前的欲望,往后都是吃尽苦头。到最后,我们才会发现,我们不过是商家们通往财富自由道路上,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疯狂的盲盒现象里,还有一种买家们早已见怪不怪的现象:不少盲盒老玩家,在一次次购买后,会发现他们买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商家们新出的速度,一开始的喜欢变成了买买买的束缚。当激情散去后,看着新一批的买家蜂拥而上抢购盲盒,悲怆感油然而生。这不止存在于盲盒文化里,其他诸如炒鞋、炒裙的文化也一样。其实无论是什么伪文化,都能看出当代人越来越不爱思考的毛病。我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就被外界定义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生活。越来越懒的我们很少去思考这是对还是错,而是跟随着外界,把别人的定义当成生活的准则。可如果没有目标,只知道上路,一条路走到底,会发现离自己想去的地方越来越远。这个时代,能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真的是很可贵的一件事情。生活的本质是断舍离,只有知道自己想要,才能把那些不想要的通通摒除,更加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装在“盲盒”里的年轻人:有人一月花20万,学生“中毒”最深》市界
《夫妻买盲盒4个月花掉20万!盲盒是什么?为何让人欲罢不能?》澎湃新闻
《盲盒走红,月花3000多元只为买盲盒,到底为了啥?》齐鲁晚报
作者: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喜欢商界智慧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
版权声明:我们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及时予以致歉/删除。
觉得好看,就点亮小花
“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