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者,该如何做好“传声筒”?

百家 作者:管理智慧 2019-11-08 05:26:30

很多中层管理者容易陷入被上、下级架空的尴尬,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没有做到有效的沟通。要知道,你既不能改变公司的制度,也不能改变老板的性格。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不管是向上管理老板,还是向下管理员工,有效的沟通都必不可少。

作者:舵舟

来源:舵舟咨询


企业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猴子理论”。意思是说把企业问题比作“猴子”,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善于把猴子交给员工自己去处理,而不是把所有的猴子都背在自己身上。

 

理论的本身是为管理者解决时间管理的问题。把不重要的猴子交给下属处理,自己只关注重要的事情。

 

然而很多情况下反而事与愿违。在跟踪多家企业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在管理中都会出现“人治”的情况。

 

很多事情,老板都有一票决定权,比如人员升降,公司处罚和奖励等等,都是老板说了算。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题主所说的情况出现。老板只会把猴子交给中层管理者,但却不赋予管理猴子的权利,把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相当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权力被架空。

 

01


在之前的公司中,我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一次企业招聘中,我们部门同时招进了两位新员工:A君和B君。他们的学历和履历上虽然差不多,但处理事情的效率上却不可相提并论。

 

同样是处理一件事情,A君在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就能完成,从来不拖延上交,也不用加班处理。而B君却每每需要加班,甚至过一两天才能完成。导致A君已经处理好几个任务,B君还在第一个任务中挣扎。

 

后来我发现,其实B君有能力在正常工作时间中处理完成,只是他故意要把事情留到加班才去做。

 

如果你认为加班的时候更安静,更有利于思考,那你就too young toosimple。

 

B君在进入公司后就摸清楚了老板的工作节奏和心性。知道老板每天都会在公司加班到很晚才回去。所以他特地把事情留在加班的时候再做。为的就是在老板进出办公室的时候,能够争取机会表现自己。

 

因为B君总是推迟完成任务的事情,我还当众训斥过他好几次。后来公司要提拔一个预备干部,在人选提交的时候,我也曾跟老板沟通过情况,表示A君是更适合的人选。但老板却说B君每天加班,更努力更有责任心为理由,提拔了B君。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A君因为心生不满离开了,而我也因为心灰意冷而抽身。


02

 

这就是企业中典型的高层管理者揽权、中层管理者无权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中层管理者要规避这样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个事实:

 

根据NLP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和外界的联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

 

  • 视觉型:更容易接受看到的信息;
  • 听觉型:更容易接受听到的信息;
  • 感觉性:更注重感觉类的信息;
 
而其中70%的人是视觉型人,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接收外界信息的时候,更注重看到的东西。
 
不信我们来做个试验,您现在选择学习一门课程,比较一下,是看视频更能让你学进去,还是听音频更能让你学进去。
 
我想,更多的是看视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书本都推崇思维导图和图片教学的方式,正是运用到这个心理。
 
在管理上,为什么管理者喜欢爱表现的员工?最重要原因,是他们让管理者“看”到了这部分员工的表现。而为什么作为中层管理者,在向上反馈的时候没有效果,更多的是我们在反馈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说”的方式。就好像我的案例中,用到的方法就是“沟通”。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你是更相信你看到的,还是更相信你听到的?
 
因此,当中层管理者遇到类似的问题,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有效的反馈问题”!
 

03

中层管理者要做到有效反馈问题
 
在一家企业的管理结构中,老板往往站在结构金字塔的最顶端,中间隔着好几个管理阶层。
 
因此老板要知道基层情况,只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或者中层管理者的反馈。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中层管理者反馈没效果,老板当然只能依靠自己的眼睛去“看”。也难免有以偏概全的情况出现。
 
要让这种情况改变,中层管理者就要通过反馈让老板“看”到问题所在。具体可以这样做:

1.用数据说明问题
 
很多老板,都会给自己的公司弄一套考核制度,比如KPI,OKR等等,这些考核制度的原理,就是把员工的“行为”变成“数据”呈现。
 
据我接触多个老板发现,老板都是“没耐心”的。这种没耐心体现在他们的时间急迫,有时候跟我开一个会都要接好几个电话。
 
因此,要让老板听进你的建议,就要把问题表现得直观,明了。
 
而用数据去表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对比,你可以直观地指出两个方案的好坏。
 
其次,在沟通的时候,如果只有你和老板两方沟通,当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老板的身份和权威性明显比你更大,他一句话:按我的经验来,就成为你不得不执行的命令。
 
而用数据去沟通,可以把数据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支持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即使不接受,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你也多了一份证据去为你自己辩护。
 
2.把建议变成“选择题”
 
当老板已经认可你的数据和分析后,这时你就要抓紧时间,把你的建议也说出来。当然,最好的说法是让老板觉得,你提的建议,是帮助公司解决问题的。
 
举个例子,比如你要跟老板确定你所选的营销方案你是怎么说?我想大部分人会直接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落实第一个方案。
 
这种说法不是说不好,但很容易把老板推到一个“是非题”的选择上,老板只有两个选择“好”和“不好”。
 
更好的做法是,给老板一个次优的选择,把是非题变成“选择题”。比如:根据数据分析,建议先选择第一个方案,第二个方案作为后备。
 
人都会有一种“避害”的心态,当你把选择的成本降至为0,老板采取你建议的可能就越大!

04

对下如何做好管理
 
当然,作为中层员工,只对上做好管理还不足够,你还要管好下面的一群“猴子”。
 
但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你要认清楚一个无奈的事实,那就是你既不能改变公司的制度,也不能改变老板的性格。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员工工作只为表现、不听指挥等问题的症结所在是:领导不威!
 
管理者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不能让员工对你信服,就是管理者本身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要把握几个管理的节点和正确做法。

1.平时管理的时候强调制度和纪律
 
作为管理者,你与员工的每一次接触都可以产生一个管理行为。在平时与员工工作沟通的时候,要适当的强调公司的制度,以及原则性的问题。让员工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2.把握开会的节点
 
要员工对你的要求令行禁止,就要让员工清楚的知道,按照要求工作有什么奖励,不按照又有什么惩罚。而开会时候的当中表扬和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人都是有虚荣心理的,当你当众表扬员工的一个行为后,员工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标杆,从而更加努力按照你的行为去工作,以保持这份荣誉。
 
换而言之,当你在团队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会让其他员工效仿!
 
3.注意管理时间的分配

所有人的时间都属于有限的资源,管理者也是一天也就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员工如果在工作上遇到什么难题,就需要占据管理者时间,以求达到帮助。
 
当管理者把大部分时间,都关注到某一个员工后,会让这个员工感觉到自己备受上司重视,从而更努力工作。同时也会给到其他员工一个心理落差,给他一个讯号“当你向他一样做好,你也可以受到更多的关注”。
 
当然,任何的管理方式,都要注意“度”的把握,不然你在一个管理方式上用力过猛,很容易适得其反!
 
以上就是对中层管理者的一些建议!(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你的员工为何服务不好顾客?(老板必读)

 揭密:这家靠“搞关系”的企业,为何能成为非典型网红!

 警惕,别被“私域流量”们坑了!

 孩子王:10年,300家店,3000万会员,颠覆性4重奏

 未来企业的护城河,不是抢流量,而是建关系

 真相:优衣库和海底捞都摸到了那张最大的底牌!

 顾客老龄化,90后不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格兰仕“挑战”天猫的背后,暗藏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关于用户运营的40段话,读懂的人已经赢了一半

 走进19家企业,连接5000+门店,发现的8个真相(独家揭秘顾客运营)

 为何大部分企业还做不好会员制?


管理的本质,

是激发人的善意和释放人的潜能。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