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就等于“不停工作,时刻待命”吗?

百家 作者:果壳 2019-11-06 07:51:15

把人分成“养家者”和“持家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在今天,十个有孩子的美国家庭中,七个是父母双方都在工作。自1965年至今,女性花在工作赚钱上的时间增加了近两倍,而男性花在家务或育儿上的时间也增加了一倍――换句话说,双方都做得更多了。


但这一切需要人们付出高昂的代价:许多成人都觉得,工作和家庭责任很难兼顾。而几十年来的数据显示,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达到理智的平衡,对雇员和雇主双方都有好处。达到这种平衡的手段包括:更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在工作场所设置哺乳室等设施,由多名员工分担工作,等等。


有的公司在实施弹性工作时间之后,发现员工更加满意,更少辞职,也更擅长为公司盈利了。弹性工时还可能吸引更多人才,减少旷工,并在整体上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将这些变化累加,就能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


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来自40家美国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工作场所享有更大弹性的雇员感觉到更轻的压力和更少的倦怠,对工作也更加专注。| Knowable Magazine


然而工作单位却久久不愿接受这些观念,为什么呢?


很大一个原因是工作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法律学者琼·威廉姆斯(Joan Williams)和同事在《心理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中撰文指出,对许多高层次、高收入的岗位,投入大量时间被认为是能力的表现,而时刻待命则是敬业的标志。


  长时间工作的,才是敬业精英?


长久以来,威廉姆斯和同事们一直在向雇主们介绍工作地点灵活、弹性工时的商业案例。但在这方面,真正要克服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身份认同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长时间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但其实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工作时长向来标志着社会精英与庸众的区别。


在美国,过去的情况是你的工作越少,就越是精英,这个观念浓缩在“银行家时间”(bankers’ hours)这个说法里――银行家只从早9点干到下午3点。


但现在反过来了,变成了你的工作越多,就越是精英。说“我忙坏了”,就是在礼貌而委婉地说——“我很重要”。


职场近年来都流行“不睡觉型人才”  |  图虫创意


传统晋升体系对理想员工的定义就是超时超量超负荷工作。在这种体系里,一个人能够成功,一定是因为他牺牲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才在工作单位取得了过人成就。这样被选拔出来的人,如今都成了管理者。他们全都笃信一件事:要成为成功的专业人士,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工作,像照看孩子的日常家务、抚养孩子的感情投入之类,都必须外包给别人。

  

跑过去对他们说“你可以换个方式来安排你的工作”,对他们是很大的威胁。因为这就等于在质问他们——为什么要毫无意义地抛掉自己的生活呢?这就像是别人当面指责你是个糟糕的家长。即使事实确实如此,也令人难以承认。


这种心理上的抵触,造成了专业人士在工作生活平衡上迟迟没有大的进展。


在硅谷一直有一场关于育儿假的军备竞赛,各家公司都在制定越来越好的产假和育儿假政策。这值得赞赏,同时也很重要。但从另一方面说,养育一个孩子并不是3个月或10个月就能干成的事,它需要花20年。带薪育儿假是一回事,灵活的工作规定是另一回事,比如工作分担、远程办公、不把人边缘化的兼职排班、或者弹性工时……这些措施,还没听说过有哪家硅谷公司实施。


根据最近一次皮尤调查,现在的父亲对家务和育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从前。然而,女性在家务和育儿上出的力仍是男性的两倍左右。有所改变的是有越来越多年轻男性认识到了,做一个好父亲意味着参与对孩子的日常照看,而不仅仅是抽空去看一场孩子的学校演出。这是最重要的变化。


我们过去30年来一直在告诫雇主:精英岗位的那种满负荷的排班把有才华的女性都赶走了,他们并不关心。可一旦这样的排班开始赶走有才华的男性,我们就发现雇主有了对话的诚意。


不是“女性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而是“现在工作对雇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让任何人都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 | 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零售业小时工倒是展现出了真正进步的潜力。


对这些小时工而言,通常的问题不是弹性太少,而是弹性“太多”。小时工的工作时间表往往是“即时更新”的: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不同,每周工作的天数也不同,具体时间一般只提前三天通知他们。而美国的低收入家庭常依赖亲友网络帮忙照看孩子,这意味着他们依赖的亲友也得遵循这种“即时更新”的时间表。


这会引起一种“连锁辞工”的现象,因为小时工们无法提前计划生活,当生活里出现意外,很多时候就只好选择离职。在遵循这种时间表的一些行业,比如酒店餐饮或零售业,员工流动率达到了每年100%到500%。 


这种人员流失其实并不符合雇主的利益。过去十年的研究发现,这样紧张的工时安排,反而降低了零售商店的销售额。


不管是按小时计酬的零售业工作者,还是拿高薪的专业人士,共性就是雇主都把“模范员工”定义成了能够随叫随到的人。


一边是专业人士满负荷的时间表,一边是零售业者极不稳定的工作排班,这两种情况都有人用“业务需要”来解释它们的合理性。但事实并非如此。


员工更快乐,雇主更赚钱  


我们在盖普(Gap)公司试验了一套稳定工时体系,其中包含各种项目,比如门店废除了不确定的、随叫随到的排班,改成提前两周就通知员工上班时间。


这些措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第一次有研究指出,改成稳定工时之后,销售额能上升7%,这在零售业算很多了,通常要办一个很大的营销活动才能实现这样的增长。


折算成投资回报也是很高的。在这19家试验的门店里,盖普花费了大约3.12万美元在额外的员工工资上,结果销售额上升了290万美元左右。 


我确实对试验结果有些震惊,觉得这违背常识。可是一旦你走进那些门店,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零售业的人员总在流动,许多店员都来不及搞清店里有什么商品、或商品放在哪里。许多顾客会因为找不到尺码、或者收银台前的队伍太长就离开一家零售店。

  

而在试验的门店里,我们发现那些最有经验的店员流失率下降了。店员对商品更熟悉,也更擅长帮助顾客选到合心的商品。因此当顾客走进店里,就更容易找到能帮上忙的人。


有经验的店员能更好地服务顾客并销售商品  |  图虫创意


除了盖普公司,第一田纳西银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所银行从内部调查得知,员工留任比例最高的支行也是最会赚钱的支行。于是银行开展了一次试验,希望提高留任比例。


银行培训了几个支行的经理开展弹性工时,并教他们对员工的私人生活更宽容些。结果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员工们开始自愿为第一田纳西银行服务更久――顾客也光顾得更久了。


这份忠诚累积成了大钱: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银行的每股收益从0.7美元上涨到了1.10美元,并多产生了1.06亿美元的利润。


现在,这所银行的运营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给予员工灵活度,并重视员工的留任。


第一田纳西银行发现,员工在实行弹性工时的支行待得更久了――而客户也是如此。| Knowable Magazine


另外,虽然主流企业依然反应迟钝,但是在许多新创立的公司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已经融入了商业模式之中。


在法律界,我就发现有近60家机构重构了业务模式,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融入其中。它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弹性工时:一种较短,每周排10到20小时,另一种是每周40至50小时,但你可以在家工作,可以休假,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吃晚餐。


选择第一种模式的,主要是出来兼职的家庭主妇。选择第二种模式的男女都有,平均分配。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人们用它来重构商业模式时,更重视的是如何赚钱,而不是表现美德、男性气概或是精英地位。


 制定公司政策,平衡雇员的工作与生活


我们要告诉那些受到“即刻更新”时间表影响的主要行业――也就是零售、酒店餐饮和医疗卫生行业――他们这是有钱故意不赚。


雇主采用这样的排班,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他们一心控制劳动力成本,反而没有赚到本应赚到手的钱。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人为拉低销售额和劳动生产率,造成更大的压力、耗竭和人员流失。只要将劳动力成本略微提高,总销售额和每小时的销售额就都可能上升,从而抵消这部分支出。


根据40家美国机构的10万多名员工数据,当雇员的工作时间和地点有弹性时,雇员在三年内离职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种弹性对女性尤其重要。|  Knowable Magazine


为改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公司需要制定哪些规章呢?


一是要解决超长工作时间的问题。


工作时间太长,就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一个人做着高级别工作养家,另一个人照顾家里作后盾,同时只能退出职场或者做些低级别的工作。


解决的办法,是规定更加现实可行的工作时长。

  

二是不要死板地规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


比如日本就存在一种严格僵硬的上班文化,这杜绝了弹性工作制,使上班族的日程几乎无法容纳家庭事务,比如不可能带孩子去做体检。


解决方案是,让工作场所不那么死板,好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地点有多一点控制权和自由。

  

最后,真正重要的制度是,重新界定什么是“全职工作”,什么是“理想员工”。“理想员工”不能依然是“整天待在办公室工作,随时愿意为了工作牺牲个人生活”的人。新的理想员工应该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也能承担家庭责任,比如育儿和赡养老人等。


要鼓励雇员利用工作里的灵活性,打消他们的顾虑——许多雇员会担心自己显得“不够投入工作”,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获得有足够灵活性的工作后,雇员也可以尝试一些改变。男性可以为了家庭事务而请事假,而不是直接选择用掉年假。另外,雇员可以和上司讨论类似这样的问题——“从现在到明年一月,有哪三件事是你们一定要我参加的?”弄清什么时候必须露面,什么时候可以在家工作。这样雇员们就可以不必老是呆在办公室里,只挑重要的时候在场就行了。


工作与生活,应该是可以平衡的。“空闲”时间不是懒惰的象征,而是休息、充电、培养新技能和新兴趣的机会。这些“空闲”时段,最终可能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工作者,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参考文献

[1] What will it take to fix work-life balance? (2018). doi: 10.1146/knowable-072618-083701

[2] Williams, J. C., Berdahl, J. L., & Vandello, J. A. (2016). Beyond Work-Life “Integration”. Annu. Rev. Psychol., 67(1), 515–539. doi: 10.1146/annurev-psych-122414-033710         


作者:Jyoti Madhusoodanan, Joan Williams

翻译:红猪

编辑:游识猷

编译来源:Knowable Magazine

 一个AI 

就算是人类,也需要不插电的时段啊……

译文版权属于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现在很多人都过着“倍速生活”加快节奏来争取分配更多的时间,在这场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挑战中,你还好吗?大家一起互动一下吧(这是一个可以胡逼蛋扯的话题)


BTW,我们设置了小小的门槛,相信热爱科学的你肯定会通过考验!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在42秒内答对尽可能多的题,达到一定分数才可以加入,每24小时仅能答题一次。呼~深吸一口气,然后好好答题吧!


AI和同事们等你来玩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