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都在

百家 作者:广东共青团 2019-10-28 04:44:32
崖门村,摄影©孤城


01 赶赴崖山



在一个写着“崖门”的牌子旁,沿着路边的缓坡走上去,不多久,一条宽阔的江面出现在眼前。


这是珠江水系三角洲诸河之一的潭江,我们所站的位置正是崖山凸向江面的一个小山丘,对岸是临江而立的汤瓶山,两山夹持如同一道石门让这一段江面骤然收窄,这便是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崖门


崖门,摄影©孤城

在这倚山面海的悬壁之处,雄踞着一座清朝时的半月形古炮台,炮台上下两层,全长180米,通身的21个炮位上还遗留着五门道光年间铸造的铁炮,虽已锈迹斑驳,但仍警惕地凝望着通往南海的水面,也注视着从海外入侵的敌人。


崖门炮台,摄影©孤城
 

暮色逐渐降临,依旧有零星的游人风尘仆仆地朝这里赶来。古炮台之外,船只繁忙穿梭,江面上高高飞跨着崖门大桥,天边燃起了火烧云,原本平淡的风景突然变得壮观瑰丽。


但没有人惊呼雀跃,人们慢慢踱着步子,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将更多的思绪投向了74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最后对决。

崖门大桥,摄影©孤城


02 历史的记忆


 

公元1273年,苦苦支撑了6年的襄阳城被元军攻破,仅三年之后,元军就拿下了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享国三百一十六年的宋王朝从形式上宣告灭亡。


而不愿投降的张世杰、陆秀夫和文天祥等一众宋臣先后拥戴年幼的皇室后裔赵昰(shì)和赵昺(bǐng)为帝,在沿海一带组建朝廷,维系着宋室政权,继续抵抗。


至此,宋人已和强悍的蒙古人死磕了近半个世纪,在蒙古铁骑横扫世界的杀伐中,南宋算得上是最难啃的那块骨头。


然而,决战的日子最终还是到来了。


1279年正月,流亡到崖山的南宋小朝廷被尾随而至的元军三面包围。宋军主帅张世杰将包括小皇帝在内的大部分人员转移至战船上,并用绳索把船只相连,以示死战。


此时,文天祥已战败被俘,陆地上再无抗元力量。水面上的这支宋军是南宋王朝最后的念想。


崖门古战场一角,摄影©孤城

元军以水师封锁海湾,并暗遣一路兵马由虎跳门绕至崖山的东侧登陆偷袭,切断了宋军补给淡水和柴草的通道。

宋军断水断炊十余日后,元军主帅张弘范下令发起总攻。

崖山海战示意图
(制图©孤城)


700多年前,崖山附近的水域比现在要宽广很多,但要容纳战船冲撞拼杀,场面之惨烈,可想而知。


张世杰在宋军船阵的最前方浴血奋战,丝毫没有料到会有敌船突然从后方袭来,腹背受敌的宋军阵脚大乱,张世杰见大势已去,遂下令斩断绳索,向外突围。


皇帝所在的大船在混乱中被死死困住,陆秀夫眼看敌船逼近,一直悬吊的心竟突然放下了。他镇定地换上朝服,将国玺系在腰间,伏拜在年仅8岁的帝昺面前,说了这么一段话:“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祐皇帝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耻辱,今日陛下万万不能重蹈覆辙。”


话毕,陆秀夫背起小皇帝纵身跃入海中。山河易主之际,近十万人投海殉国,血泪骇浪,漂浮的尸首不计其数……


崖门炮台旁的碑文,摄影©孤城


 

03 曾经的王朝


 

人们说起宋朝,比之于汉唐,可能更觉得这是一个四分五裂、不堪回首的朝代。


河西与河套地区被李元昊抢走建立了西夏,后晋的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给了辽国,整个西南被吐蕃和大理各盘一方,宋朝再把边边角角整丢一点,剩下的领土就没多少了。


在赵宋政权统御中原的三百多年里,宋朝似乎不是在挨打,就是在求和。

发生在1127年的靖康之变更是刷新了中国历代王朝所受屈辱的极限——皇室宗亲与嫔妃宫女尽数被掳,侥幸漏网的康王赵构携残部仓皇南逃,并在逃亡的路上组建了新的朝廷。

为了加以区分,史学家以靖康之变为界,将宋朝一分为二,前者称北宋,都汴京(今开封);后者称南宋,都临安(今杭州)。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无论是北宋的汴京还是南宋的临安,人口规模超过唐朝时的长安,也超过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城市。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举个例子,如果你回到1050年,就有机会拍下这样一张合影:



唐宋八大家,有六个赫然在列。


宋太祖赵匡胤肯定想不到,他的一抹私心成就了如此绚烂动人的烟火。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从无助的后周小皇帝手里顺走了人家的龙椅,从此他对武将就不太放心……

“杯酒释兵权”后,宋朝徐徐展开了“右文抑武”、“文以靖国”的卷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来自宋朝皇帝的感悟。

当宋太祖一手握兵权一手搞生产的时候,“建隆之治”让五代十国的创伤很快在中华大地上愈合。

宋朝的科考是真正的全民科考,不仅“取士不问世家”,对“有官人”(官二代)反而还有着更严格的考核制度,可以说,改变命运的钥匙交给了所有人。

宋朝不再有良民和贱民的等级划分,契约制让人身平等的意识显得更加具象。城里的雇工干完活,可以决定要不要跳槽,农村的佃户今年种完地,也可以自由决定去留。

打破了身世固定的枷锁,取消了人口迁移的管制,宋朝社会的流动性空前高涨。

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吐蕃等阻断。而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海上丝绸之路因此兴盛。宋神宗在位时,还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海外贸易法”——《市舶条法》。


宋朝对外贸易港口,一度有20余处,而设置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的五个“市舶司”更是担当起贸易中心的角色,迎接着来自海外60多个国家的商船和货物,其业务范围甚至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宋朝的汴河两岸自发形成了众多的货物集散地,《清明上河图》讲的就是这样一道风景。


北宋时期的汴京

(左右拨动图片,查看全图)

















城墙外,商贩自然而然地聚集成镇,城内顺着街道就开起各种铺子,美食一条街,服装一条街,胭脂香粉一条街……夜交三四鼓,汴京的夜猫子们才渐渐散去,五鼓钟鸣,早市又开始了,下雨下雪都拦不住。


宋太祖蹴鞠图
(原作©苏汉臣·北宋)


除了日常生活的种种乐趣,宋朝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也不含糊。一些改变了世界的发明譬如活字印刷术、用于航海的指南针以及最早的火箭、火枪和最早的纸币都是在两宋时期出现的。

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发明)


从宋真宗开始,宋朝的工商税逐渐超过农业税。但两宋的统治者始终没能把充裕的财政收入转化成强大的国防力量,每每有外敌入侵,总是挨打受气,赔款议和,乃至于山河破碎,身死国灭。这是后世史学家永远的叹息。


南宋沉船上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景德二字取自宋真宗的年号


 

04 无人认领的“名言”



网上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似乎人们谈及宋朝,谈及崖山海战总是心有戚戚。


然而把这种悲痛和惋惜用“崖山之后无中国”一言概之,则又发力过猛了。因为这句话除了有对宋朝灭亡的痛惜,还一举否定了承继至今的中国和中国文化。


这句暗藏玄机的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然而到底是谁说的却一直都没捋清楚。


有人言之凿凿地指出,这句话出自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历史小说《海啸》。但找来这本12万字的小说,翻了好几遍,也没找到书中哪个地方说了这样的话。


还有人说,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日本学者宫崎市定,也有说是他的老师内藤湖南。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说过或者写过这样的话,但宫崎市定曾经鼓吹过这样一种论调:

他说,中国的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不可避免地腐化衰朽,这个时候就需要周围的“朴素民族”及时为中国输入新鲜血液,重新焕发文明的活力。但这些朴素民族很快就会被文明同化,并再度衰落。此时,另一个朴素民族就会“挺身而出”……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中华文明能延续数千年不间断的原因。


宫崎市定所谓的“文明输血论”发表于1940年,这一年侵华日军在南京成立了“汪伪政府”,在华北执行“三光政策”,在重庆投下了数千吨炸弹……言外之意,日本就是那个挺身而出的“朴素民族”,而日军的这些行径都是为了让中国恢复生机。


“文明输血论”旨在诋毁中国文化,瓦解中国人的反抗意志,而“崖山之后无中国”,不管是出自谁人之口,显然也有割裂中国历史,打击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嫌疑。


像这样迷惑性很强的论调还有18、19世纪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中国历史停滞论”。他们声称中国文明虽然在很久之前就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却在接下来的几千年中简单重复着过去的历史,如木乃伊一般古老呆滞,僵化空洞,所以中国并不值得尊重。


崖山海战之后的五百多年间,西方国家逐渐追赶并超越了中国,导致中国的近代史沦为任人蹂躏的屈辱史,中国人的尊严一次次地被人踏在脚下,西方至上的思想观念至今依然在某些国家盛行。


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去否定这段历史的存在。唐宋元明清,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中国朝代顺序,都是中国在成长的过程所经历的一段岁月。所以,崖山海战并没有给中国历史画上句号,此后的740年,中国还是中国。



05 中国一直都在



历史一再验证了这个事实,中国以及中国文化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近两百年来,我们蒙受过被列强瓜分的苦难,发起过自下而上的革命,遭遇过席卷南北的战火,也经历过昏天暗地的动乱。一次次的淬火历练我们都坚强地扛了下来,并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而蓄积了数千年的文化张力又何止于此。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山水一方俗,亿万中国儿女沿着华夏的山川水流孕育出各自的风俗,又以相通的语言文字汇聚成龙腾虎跃的中华文明,世世代代,传承不息。纵观世界文明史,唯有中国是不曾缺席的身影。


梁漱溟先生曾这样写道:(中国)其与并时而开放过文化之花的民族,无不零落消亡;只有他一条老命生活到今日,文化未曾中断,民族未曾灭亡,他在这三四千年中,不但活着而已!中间且不断有文化的盛彩。历史上只见他一次再次同化了外族,而没有谁从文化上能征服他的事。


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面对种种敌意与试探,我们唯一要相信的是,我们有足够的底气撑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因着这份肯定,稳重洒脱的态度才会由心而生,我们所迈出的步伐也会刚劲有力。



来源:地球旅客
编辑:娓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