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几块黑陶片,让这位25岁青年“穿越”了五千年丨中国态度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1936年冬天,一个25岁的青年闯入了这段历史。在余杭良渚镇一带发现了几片黑色陶器碎片,他如获至宝——因为这些碎片,来自新石器时代。施昕更,一位西湖博物馆年轻职员,他,成为发现并主持发掘“良渚”遗址的第一人。
抗日战争爆发,杭州沦陷。1938年,施昕更一边在浙南山区参加游击战,一边继续考古整理工作。战火纷乱中,他完成五万余字的专著《良渚》,描绘了一个五千年前的世界。此后的几十年里,几代考古人痴情守望着这片神秘沃土,不断发现新遗迹。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vidtype="1" data-cover="http%3A%2F%2Fshp.qpic.cn%2Fqqvideo_ori%2F0%2Fd0032b37jaf_496_280%2F0"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data-w="864" data-src="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d0032b37jaf"></iframe>
几代考古学者用生命完成使命,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几十年来,几代考古学家前赴后继,克服重重困难,发掘保护着良渚文化。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城市建设范例,将中华文明追溯到五千年前。
宋姝,目前浙江省唯一一位动物考古学家,她也把青春镌刻在良渚古城。独处或许是众多考古人大多时间的工作状态,从城市到良渚一隅,在他们眼里是责任与使命,也是向往的生活。平凡的青春里闪烁着无尽的光彩,缜密的工作中映照出90后一代追梦的身影。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世界的希望。
施昕更的故事,让彭昱畅不禁感慨:那样的年纪,恶劣的环境,施昕更没有一丝惧怕,艰难中设法保护国家文化财产,非常值得敬佩。使命崇高存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在不同时代,在不同年龄,在各行各业……这也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共同心声。身为一名青年演员,打磨好作品、诠释好角色、留下好口碑、传递正能量是彭昱畅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同样青春,同样有梦,当代中国青年同样一往无前。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校 审 | 吴 笛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锣鼓迎新春 舞乐庆华年 7922102
- 2 大S去世 7987792
- 3 大S流感并发肺炎 7821654
- 4 南北民俗闹新春 欢欢喜喜过大年 7730299
- 5 汪小菲换黑色头像 7615252
- 6 小S悲痛悼念:感恩成为姐妹 7580942
- 7 影院回应一天排99场哪吒2 7493968
- 8 正月初六送穷日 7373101
- 9 小S关闭评论区 7210946
- 10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7122979